2016-12-26 08:57:00 来源:潍坊晚报 我要评论
刘保亭经半月努力已确定先祖老家原址,填补族谱空白
近期,家住昌邑的细心市民时常看见一名老者,骑着电动三轮车行驶在市区街头巷尾,不时停车询问,与路人攀谈。这名老人就是今年70岁、家住德州市武城县岳觉寺村的刘保亭。近年来,教师出身的刘保亭一直在忙着修族谱,从石碑上得知先祖是从昌邑迁移到德州的,他决定到昌邑看看先祖世代居住过的老家。12月2日,备足干粮、棉被等物资后,刘保亭孤身一人骑着电动三轮车踏上了寻根之路。
馒头和饼长毛 扒掉皮继续吃
12月25日上午9时许,记者在昌邑市南隅小学附近一家小旅馆门前,看到了通话时刘保亭所说的自己的“标志”——一辆红色的带棚电动三轮车,斑驳的车漆显得车有些破旧,里面的座位上铺着毯子,车把处还散放着不少写满字的纸张。这时,刘保亭迎下楼来。在上楼时,记者注意到,老人行动不是很方便,上台阶需要扶着扶手蹒跚而上。
走进刘保亭租住的狭小房间,只见窗前的写字台上堆放着厚厚一摞族谱和一些书籍,旁边还放着一台小型音响。而在床头的角落里,两个馒头和几块干饼已经长毛,旁边的塑料袋里装着不少咸菜条。
“前段时间来昌邑时,干粮带多了,到现在没吃完长毛了,不过不要紧,扒掉皮还能吃。”说话间,刘保亭掀开了地上的一个电饭煲,腾起一股热气。因为早上还没吃饭,他用电饭煲熬了点玉米面地瓜粥。
“玉米面等都是从家里带来的,这两天又到附近的市场上买了些地瓜,能果腹就好。”刘保亭说,电饭煲和热水壶是他抵达昌邑后,从一名“破烂王”手上低价买来的,为的是在住宿时用电饭煲熬汤充饥。
“一块儿带来的还有这个音响,平时我喜欢唱歌、写东西,路上没法写东西,就唱歌自我娱乐一下。”刘保亭轻描淡写地说,自己从三年困难时期走过,对于口腹之欲并没有太多的要求,只是担心沿途的小旅馆夜里冷,从家里特意带了棉被和电热毯。
走走停停七天 路遇不少好人
据刘保亭介绍,备足干粮之后,他于12月2日从德州市武城县岳觉寺村家中出发,先是骑车到东营的儿子家,休整两天后再次踏上一个人的旅途,于12月8日下午顺利抵达昌邑,全程约300多公里。“到东营后确实有些累了,就在儿子家歇了两天。”刘保亭说,他一路走一路打听,心里有个大方向,再加上热心人的指路,他基本没有走弯路。
他今年已经70岁高龄,加之电动车需要充电,所以每天最多走50公里。每跑一段路,就找地方给电动车充一次电,他也趁机休息一会儿。“路上好多人知道我要骑电动车到昌邑寻根,都向我竖大拇指,还让我免费充电。”刘保亭说,一路上他收获了不少好心人的帮助和鼓励。
“路上那几天的天气还算不错,只有一天遇到顶风。”说起路上的故事,刘保亭开着玩笑告诉记者,骑电动三轮行至东营与潍坊交界处的时候,他心里真是有些慌了。“盐碱地太多了,走很长时间都看不到一个村子,一个人走在路上心里确实有些怕。”刘保亭说,他之所以选择骑电动三轮车出行,主要是因为腿脚不灵便,如果坐长途汽车可能会给同车乘客带来麻烦,另一方面是出于节俭考虑,“这辆电动车我已经骑了8年,平时去东营儿子家,都是骑着它”。
来昌邑已半月有余,凡是了解刘保亭情况的人都“埋怨”他选在冬天出行。对此,刘保亭解释道,平时他要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伴,想来昌邑分身乏术,冬天老伴被接到了儿子家,自己趁着空闲出来转转。
先祖石碑刻字 表明根在昌邑
据了解,刘保亭于1946年出生在德州市武城县岳觉寺村,从1964年开始在当地小学担任老师。2007年退休后,他一直在忙活一件事——修族谱。
据刘保亭讲,先祖刘新在老家排行第十,小名刘老十,明洪武二十五年迁至德州恩县(现属武城县)岳觉寺旁定居,至于之前的来历,家族的人一无所知,只知道从第二世到第十世,明清时期祖上出了四位进士和一位举人及多位官员。
“至今我们村后还有一世祖刘新的墓园,墓前还有一块石碑。”刘保亭说,“文革”期间族人担心石碑遭到破坏,先行推倒埋入地下。近年有族人提及此事,将石碑挖出重新立于墓前。这时,大家才发现石碑的背面清晰地刻有“考祖先世莱州府昌邑县城南十里中亭社人”字迹,全村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的老家在昌邑。
“此后,族人掀起了续谱的热潮,成立了委员会,调查六百余年来从岳觉寺村迁往周边村子的族人支系,并翻阅县志史料,重新整理家族谱系。”刘保亭说,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除祖辈传下来的四本族谱外,他又与族人共同新编写了两本族谱,目前已被不少博物馆作为资料收藏。
刘保亭说,修族谱这么多年,他心里始终有个想法,就是到先祖的老家看看,找找当年老家的亲人。当他把自己的计划告诉家人时,儿女和老伴都不同意,但在他的再三坚持下,终于取得了家人的理解。“儿子最后只能妥协,说你认定的事就去干吧。”刘保亭爽朗地笑着说。
确定原址范围 打算写一部书
启程前,刘保亭就预料到年代如此久远,老家的村子可能不存在了,族人很可能迁到了别的地方,或者更换了村名。所以初到昌邑,刘保亭就到博物馆等部门寻求帮助。“各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很热情,帮我查阅资料,找刘氏村子,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刘保亭感激地说,在昌邑市档案馆相关负责人的帮助下,他已基本确定了先人的住址。
“相关工作人员经过一番考证后告诉我,明朝洪武年间城南十里中亭社就是现在都昌街道刘家北逄村至前伍塔、中伍塔及后伍塔村一带。”说起先祖的根源,刘保亭显得有些激动。
来到昌邑已半月有余,刘保亭用自己的方式体会着先祖老家的点点滴滴——骑着电动车巡游。“我每天都会骑着电动车转,现在基本上有刘姓村民的村子我已经转遍了。”刘保亭说,每一名刘姓村民都把他当成族人,热情地喊他到家里吃饭,帮他充电,让远离家人的他很是感动。“26日在柳疃镇刘家庄村要举办一次昌邑德州刘氏家族联谊会,参加完这个活动再休息两天,等过了元旦我打算到青岛烟台会族人。”刘保亭说。
谈及以后的打算,刘保亭告诉记者,通过这段时间在昌邑的巡游,老家的一草一木都让他深有感触,他打算回去写在族谱的后续里,讲给远在武城的亲人们听。“我准备写一本书,主要介绍一下德州刘氏族人的生活,书名已经想好了,就叫《昌邑人在德州》。”刘保亭说。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