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潍县有中秋"念月儿"的习俗 老人希望传承

2015-09-23 10:18:00    作者:肖冬梅   来源:潍坊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月儿 潍县 底座 习俗 圆饼
[提要]”  家住清荷园小区的霍女士说,她的家乡龙口市没有“月儿”,她嫁到潍坊后才见到。“其实‘月儿’的做法还有很多种,它的面要揉得硬一点,而且蒸完后不要接着就吃,放一会儿会更好吃。但她还是坚持自己亲自做给家人吃,她觉得这种传统风俗应该传承下去。

  巧手做“月儿”,网上获赞

  老潍县有中秋“念月儿”的习俗,老人希望传承

  很久以前,老潍县有中秋节“念月儿”的习俗,清末潍县翰林梁文灿填写的《蝶恋花·中秋》一词中,就详细地描述了当时老潍县“念月儿”的情景。但不知从何时起,这一习俗渐渐消失了,慢慢尘封在老潍县人的记忆里。如今临近中秋,记者在微博、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不少人都在晒自己亲手做的“月儿”,而“90后”和“00后”对此表示很新奇,没有见过。

  微博秀“月儿”,制作精美惹人赞叹

  9月20日,潍坊网友“于泳933”发了一条图文并茂的微博,称图中是他母亲亲手做的“月儿”。记者看到,图片中的“月儿”直径二三十厘米,总共有三层圆饼,下面两层较厚的圆饼中间夹着红枣,最上面一层较薄的圆饼带有花边,上方有花有叶,用红枣作花蕊,特别好看。尤其是旁边还有一只像在捣米的小兔子,煞是俏皮可爱。

  记者看到,这条微博收到很多赞,下面还有很多网友评论:“这是艺术品,舍不得吃”“真好看,从小见都没见过”“小时候奶奶给做过吃,现在很少吃到了”……其中一名网友称自己是外地人,今年第一次在潍坊过中秋节,希望可以感受一下潍坊的传统中秋风俗,并询问市场上是否能买到这种“月儿”。

  记者采访中,不少“90后”都对“月儿”感到新奇,表示没见过。“‘月儿’说不定就是月饼的前世吧,有点儿像现在的蛋糕,我看到最大的直径近50厘米,最小的也有20厘米,很有地方特色。”高新区福海花园小区的王女士说,“最近看到很多人都在微信朋友圈晒制作过程,什么样子的都有,感觉很棒。”

  家住清荷园小区的霍女士说,她的家乡龙口市没有“月儿”,她嫁到潍坊后才见到。“在潍坊过第一个中秋节时,就吃到了婆婆做的‘月儿’,当时婆婆在面皮上做了小花、小动物的造型,特别漂亮。”霍女士说,现在她也学会做了。

  制作方法不难,希望能传承下去

  “‘月儿’是小时候过中秋节都会吃的一种面食,可能是因为它像月亮一样圆而得名吧。”9月22日下午,家住东风东街与新华路交叉口附近的邵女士说,她今年55岁,小时候每年中秋节来临之际,家人都会提前蒸好“月儿”,中秋节当天,她就端着“月儿”跑到街上,唱着“念月了,念月了,一斗麦子一个了……”的儿歌,寓意以后的日子能够富有。

  “‘月儿’的做法并不难,人人都可以学会。”邵女士说,做“月儿”第一步是发面团,要醒两三个小时。第二步是根据所做“月儿”的大小扯面团,先擀两个尺寸、厚度差不多的圆饼作“底座”,在两层“底座”之间填满红枣;然后再擀一个很薄的圆饼放在最上面作面皮。第三步是在最上层的面皮边缘用剪刀等工具做出花边。最后一步就是制作各种造型的图案,压在最上层的面皮上,再根据图案的设计放上一些红枣或红豆点缀。制作好“月儿”之后,稍醒一段时间,就可以进锅蒸了。

  “其实‘月儿’的做法还有很多种,它的面要揉得硬一点,而且蒸完后不要接着就吃,放一会儿会更好吃。”邵女士说,中秋节前夕,在不少超市里都能见到“月儿”。但她还是坚持自己亲自做给家人吃,她觉得这种传统风俗应该传承下去。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官方微博(@潍坊大众网)、潍坊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eifangdzw)。
初审编辑:沈广安
责任编辑:焦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