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东朱鹿村抗战时期建有兵工厂 家家都会做鞭炮

2015-09-02 10:18:00    作者:姜康   来源:潍坊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兵工厂旧址 东朱鹿村 1941年 弹药供应 抗战时期
[提要]青州东朱鹿村抗战时期建有兵工厂,一天产十多箱手榴弹子弹兵工厂旧址前的老槐树。“当时兵工厂分5个组,机修组专门修理枪支,翻砂组专门铸造手榴弹,木工组负责制作枪杆、手榴弹把手等,白铁组负责白铁等材料加工,后勤组则负责材料供应。

  俺村老槐树下,曾经别有洞天

  青州东朱鹿村抗战时期建有兵工厂,一天产十多箱手榴弹子弹

  说起青州市高柳镇东朱鹿村的老槐树,村民们无人不知。老槐树的具体年龄村民们已经无从知晓,但是每当看到那两棵老槐树,大家总是忍不住谈论起树后面曾是抗战时期的兵工厂。70多年过去了,一座座明亮的住宅早已替代了那青砖老屋,两棵老槐树似乎成了那个年代最好的历史见证。8月31日,记者来到了东朱鹿村,在蒙蒙细雨中听村里的老人讲述那些年的那些事。

  家家都会做鞭炮

  兵工厂选址于此

  8月31日下午,东朱鹿村刚刚下了大雨。村子中的古朴老屋,在雨中尽显沧桑之美。这些老屋多是抗日战争时期或是更早年代保存下来的革命遗址,在村里老人的心中,每一处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抗战时期,我们村与日军朱良据点东西相望,仅隔1.5公里,东面、西面、南面均为敌占区。这里成为益北地区抗战的堡垒村和开展革命活动的中心,县大队就驻扎于此,当时一度有‘小苏维埃’的美誉。”村民陈春亮说起村里的往事如数家珍,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便不断搜集村子的历史故事。

  走到村里两棵老槐树前,陈春亮停住了脚步,“这就是原来兵工厂的位置了。”陈春亮望着两棵大槐树说,1939年10月,原益寿临广四边县委在这里建立了战时重地兵工厂。说起兵工厂的选址,陈春亮表示,当时不仅是因为这个村是革命活动的中心,而且和这个村世世代代有制作鞭炮的传统也有些关系。

  兵工厂分五个组

  研制出五零小炮

  老槐树附近如今早已建上了红瓦白墙的新住宅,难觅往日厂房的踪影。陈春亮表示,当时兵工厂共5间屋子,从外面看就是普通住宅,但是屋子地下却别有洞天,手榴弹、地雷、子弹就在这里面被修理、制造。

  “当时兵工厂分5个组,机修组专门修理枪支,翻砂组专门铸造手榴弹,木工组负责制作枪杆、手榴弹把手等,白铁组负责白铁等材料加工,后勤组则负责材料供应。”陈春亮说,抗战时期,我军使用的枪支弹药大都是从鬼子汉奸手里夺来的,有些枪支经常需要修理。随着部队的壮大,需要修理的枪支越来越多,兵工厂便应运而生。

  据青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樊光湘介绍,从回收弹壳、化铁、配药到试验,当时东朱鹿村的兵工厂每天生产10多箱手榴弹和子弹,承担着当时寿光八支队、临淄十支队、益都六大队的军火弹药供应。

  一切生产过程都是手工劳动,从最开始的五六个人三四天才能造一支枪,到后来一天便可以造一支枪,兵工厂的工作也是在摸索前进。“当时兵工厂的工作人员还要研制炸弹、地雷、导火索等武器。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当时落后的技术下,他们还研制出了五零小炮,经过发射非常成功。”陈春亮说,研制出来的五零小炮在后来攻打臧台据点时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12名干部和群众

  日军扫荡时牺牲

  兵工厂的生产并不是一帆风顺,1941年1月5日,对东朱鹿村来说是黑色的一天。

  1941年1月4日,中共益寿县委在寿五区八户村开会,得到敌人要扫荡寿五区阳河一带根据地的情报。当天下午,县委县政府机关的人员就开始疏散,各自找自己熟悉的地方隐蔽起来。当时,清东地委组织部长李寿岭同志、县委宣传部长张鲁泉等人正在益寿县视察工作,在县委秘书陈诚一的带领下,傍晚顺着阳河两岸,秘密潜入了东朱鹿村,在备有地窖的百姓家中以及其他能藏身的地方住下。当晚,除了县委的八九个同志潜入到该村外,还有区县各救会、六大队和区中队的部分同志,前几天刚刚搬来的秘密兵工厂的20多个人也住在该村。

  1月5日凌晨,徐振中汉奸队知道村里聚集了很多重要人物,便带着朱良据点的日本兵共200多人进了村。其中一位汉奸在一个村民家里找到了刘旭东、张鲁泉、李寿岭等人藏身的地窖,并不断往地窖里投手榴弹,打机关枪,还用风车往地窖里吹烟雾。那一天,共有12名干部和群众牺牲,轰动了当时整个清河军区。因那天是农历腊月初八,故当地村民称之为“腊八惨案”。

  当时的革命遗址

  如今已所留不多

  兵工厂负责着前线士兵军火弹药的供应,一旦日军发现了兵工厂所在地,势必会将其炸毁。当时,掩护好兵工厂成了村里的重要任务。

  1942年,随着日军扫荡不断推进,该兵工厂的隐藏工作变得越来越难,当年该兵工厂便与寿光牛头镇兵工厂合并,转移至寿光牛头镇进行生产。“1942年,日军频频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不仅兵工厂撤离了,村民们也都躲在山沟里不敢回家住。”陈春亮说。

  转眼间,70多年过去,兵工厂处已经盖上了红瓦房甚至盖起了二层楼,除了那两棵老槐树依旧耸立在那里,已经难觅那时的气息。“那时候我们村里还有印刷厂,也是重点保护对象。”陈春亮说,很多抗日的宣传材料就是从这个村里印刷发散出去的,这让当时的日本人非常抓狂。

  “可惜了,除了县大队和县大队警卫员居住的地方还保留着,其他具有纪念意义的场所很难找到了。”陈春亮说着,带记者来到了最初的县大队地址和县大队警卫员所住的地方。大木门的入口处已经有些坍塌,县大队办公地点原本的入口处已经用墙堵起,只能远远望见翘起的青瓦飞檐。与之一巷之隔的便是当时县大队警卫员居住的二层楼,大门紧锁着,青色的砖墙已经有了裂纹,在杂草丛生中诉说无尽沧桑。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官方微博(@潍坊大众网)、潍坊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eifangdzw)。
初审编辑:沈广安
责任编辑:焦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