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非遗传承人携齐鲁文化赴台 四位来自潍坊

2015-02-16 10:04:00    作者:邓永杰   来源:潍坊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今年春节期间,山东省博物馆在台湾开展“山东文化节”系列活动。其中,现场非遗演示活动精选潍坊木版年画、潍坊风筝、潍坊布玩具、高密剪纸和菏泽曹州面塑五个富有地域特色
 
  

齐秀花展示带往台湾的剪纸喜“羊羊”。

  张殿英翻看自己的木版年画。

  杨红卫展示自己的风筝作品。

  孙爱美在制作布艺玩具。

  今年春节期间,山东省博物馆在台湾开展“山东文化节”系列活动。其中,现场非遗演示活动精选潍坊木版年画、潍坊风筝、潍坊布玩具、高密剪纸和菏泽曹州面塑五个富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项目。2月14日,我市选出的四位非遗传承人张殿英、孙爱美、齐秀花、杨红卫与菏泽曹州面塑的非遗传承人在济南集合后,动身赶赴台湾,这个春节他们将在台湾度过。12日、13日,记者采访了我市即将赴台的四位非遗传承人。

  齐秀花 带着喜气“羊羊”赴台贺春

  11日,记者在高密见到了52岁的齐秀花。齐秀花是山东首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也是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密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她的剪纸作品是高密红高粱文化节上的看点,不仅受到家乡人民欢迎,还曾亮相上海世博会,赴瑞士、挪威、日本等国家进行剪纸艺术作品巡回展演,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中华文化爱好者的称赞。

  此次赴台,齐秀花做了精心准备,工作最紧张的时候,从早上一直干到晚上,期间除了吃饭都不休息。齐秀花说:“剪纸必须要坐着,不能站起来,站起来不太稳当,一些细节就剪不好。”因此很多时候,齐秀花工作太过投入,坐得时间长了,站起来腿好像不是自己的,不听使唤了。

  这次台湾之行展出的作品,有不少齐秀花之前的得意之作。尺幅最大的要算《十二生肖长卷》了,作品高约0.6米,长约8米,耗时近两个月完成,波澜壮阔,气势磅礴,在展出时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齐秀花最擅长剪牛羊一类的家畜,这与她童年在农村照料牲口的经历有关。今年恰逢羊年,因此齐秀花此行带了不少以羊为表现对象的作品,诸如三羊开泰、喜气“羊羊”等,作品普遍抓住了羊身体上的特点,进行细致地写实刻画或夸张放大。比如她的小羊羔作品,观者览毕便有绒毛细腻之感,而有的作品则羊角非常大,或者羊毛卷得厉害,观后令人忍俊不禁,颇具漫画效果。

  杨红卫 制作能挂墙上欣赏的风筝

  12日上午,记者在杨红卫的杨家埠风筝制作间采访她时,她说,作为非遗传承人,她清楚自己担负的责任。这次去台湾展示风筝制作,无疑是一次传播非遗文化的契机。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和熏陶,今年49岁的杨红卫自小就喜爱风筝,她是潍坊“风筝王”杨同科的孙女。上小学的时候,杨红卫经常看着爷爷制作风筝,耳濡目染,对风筝产生了浓厚兴趣。“在那个年代,制作风筝就是一种营生,爷爷做的风筝好看,格外受人欢迎。”杨红卫说,每次看到爷爷制作风筝,她就上前涂上几笔颜色。

  1984年,潍坊举办第一届国际风筝会,在当时掀起了一股风筝热,更让风筝艺人感到异常兴奋,因为他们制作的风筝要走出国门了。两年后,杨家埠风筝厂成立,很多风筝艺人来此制作风筝。

  当时,刚满20岁的杨红卫在寒亭一家公司干印刷工作,工资相对较高。但听说杨家埠风筝厂成立后,她便辞了工作,和大家一起制作风筝。“我很喜欢做风筝,尤其是一个个带有自己思想的风筝做好后,更让人兴奋不已。”杨红卫说。

  杨家埠的年画和风筝是一对“姊妹”,杨红卫在工作中,不断追求杨家埠年画和风筝的完美融合,其作品达到了“挂在墙上是年画,放到空中是风筝”的境界,通过多年的磨练和探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张殿英 把木版年画文化带到台湾

  12日下午,记者来到高新区潍大花园小区张殿英家中,他正在整理行囊。据了解,张殿英从事潍坊木版年画传承与创新工作50余年,成功试印失传的印金、粉印和拱花,全面恢复了古代年画的印制技术;解决了年画表褙跑色的难题,印出泡在水里不掉色的年画;整理编印《山东潍县木版年画》14卷……鉴于他“在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作方面成绩卓著”,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张殿英“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张殿英今年80岁,老家在安丘市兴安街道,受家庭影响,从小就对木版年画有浓厚兴趣。“小时候每到过年,我的祖父就到潍县批发一些木版年画,然后带回安丘销售,有时候还会把卖不完的年画带回家。”张殿英说,那时他感觉木版年画好看,就照着上面的图样画,虽然画得不像,但感觉非常有趣。

  1958年,张殿英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到昌邑一家中学任教。期间,他进一步研究了木版年画。“当时画家和刻版师是分开的,画家画出的图样和线条比较细腻,刻版师往往雕刻不出来,这就失去了作画的原意。”张殿英说,那时他便开始学习作画、刻版、印刷。

  “我不但要讲述木版年画的发展历史、文化,还要进行现场制作。”张殿英激动地对记者说,虽然今年春节不能和家人度过,但是通过宣传木版年画文化,可以加强两岸同胞感情,这是他乐意为之的。

  五位非遗传承人

  携齐鲁文化赴台

  14日,据山东省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于女士介绍,“山东文化节”系列活动1月29日启动,包括《山东木版年画展》和五项非遗项目的现场展演。“五名非遗传承人今天在济南集合,一起赶赴台湾。”于女士说。

  据了解,此次展览挑选的年画展品共80件,汇集了众多省博物馆馆藏年画精品,涵盖了潍坊杨家埠、聊城东昌府等年画产地的作品。

  据介绍,张殿英等五名非遗传承人到达台湾后,将在春节期间为台湾民众呈现一场地道丰富的山东春节传统文化视觉盛宴。

  孙爱美 忙着为台湾观众制作玩具

  2月13日,记者来到寒亭区孙爱美的家中,她还在制作布玩具。采访过程中,她不时忙着整理行李。“明天就出发去台湾了,行李还没来得及整理。”孙爱美说,她提前做了一些布玩具,还带着制作工具,到了台湾要现场制作一些。

  记者了解到,潍坊布玩具起源于民间,有着悠久历史。以前,潍县城乡青年妇女常缝制一些生活用品和装饰品用来美化生活,每逢端午节缝制香料荷包相互馈赠,争巧比美。祖母、外婆们则缝制“虎头帽”、“猫头鞋”,把孩子打扮得威武漂亮,寓意消灾避祸,健康成长。

  孙爱美今年63岁,从小就喜欢针线活,尤其是带有图案的布玩具。“我小时候就跟着母亲做针线活,经常在枕头、鞋子上绣图案。”后来,孙爱美跟着我市著名的工艺大师郝桂君学习布艺,牢记老师“精细制作,严把质量关,别毁了这个行当”的嘱托,她缝制的布玩具手工精细、造型夸张、色彩浓郁,继承了潍坊布玩具的传统风格技艺。

  “老鼠娶亲”、“老鼠嫁女”、“布老虎”、“镇宅虎”等,都是孙爱美的代表作品,其中,“手绣大狮子”被定为中法文化交流年度吉祥物;“庆典虎”作为海南亚洲小姐选美礼品,还曾被国家领导人多次携带赴国外参展。“虽然不能和家人一起过年,但是在台湾传播非遗文化,我感到很高兴。同时,还能感受一下台湾的年味。”孙爱美说。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官方微博(@潍坊大众网)、潍坊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eifangdzw)。
初审编辑:沈广安
责任编辑:王晓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