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7 09:23:00 作者:刘燕 来源:大众网潍坊频道 我要评论
虫瘿内的幼虫。
树枝上的虫瘿。
大众网潍坊8月27日讯 据潍坊晚报消息,在昌乐县乔官镇响水崖村有一棵外形像遮阳伞的大树,树枝上长满了青棕色的树瘤,初长成的鲜嫩树瘤入口清脆,可以生吃。更奇特的是,树瘤里面还藏着类似“蛆”的小虫子。由于其稀有和奇特,引得不少市民前往观赏。8月26日,记者采访有关林业专家获悉,此树学名小叶朴树,藏在树瘤里的虫子学名“北京枝瘿象虫”。小叶朴树上长满树瘤虽是一种病变,但“北京枝瘿象虫”未对树木造成明显危害,反而因为寄生选择的专一性,成了植物学家识别小叶朴树的标志。
大树上长满小树瘤
当天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昌乐县乔官镇响水崖村,在党支部书记巢贵春的带领下来到村东南角的一处水塘边。一棵外形像一把大遮阳伞的大树生长在水塘边,整棵大树有十几米高,树干不是很挺拔,树枝却非常茂盛,倒垂在水面上。一阵风吹来,波光粼粼的水面与大树的倒影相映成趣。
记者观察发现,这棵大树的树根特别粗,最粗的直径约有20厘米。树根全部露在地上,弯弯曲曲地缠绕在一起,有些已经长到了水塘里。纠缠在一起的树根间还夹杂着石头,很明显是从石头缝里长出来的。
这棵大树的树叶比榆树叶大,形状有点类似大叶女贞,郁郁葱葱的树叶间还长着密密麻麻的“果实”。仔细一看,这些“果实”其实是一些长在树枝上的小树瘤,个头比山楂小,颜色和树干的颜色很像,都是青棕色的,上面还有树叶生长。
记者打开一个树瘤,看到里面是白色的、有点像梨子的果肉。轻轻咬一口,有黄瓜的味道。在果肉里还有个小小的硬壳,里面有一只形状类似“蛆”的白色小虫,在爬来爬去。
树瘤经常被摘来吃
据巢贵春介绍,这棵大树在当地被称为“山黄瓜树”,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却没人说得出。“本来是两棵一起生长的,后来死了一棵。我觉得可能是果实的味道像黄瓜,又生长在山区,所以祖辈流传下来就叫这个名字了。”巢贵春说,记得他小时候就有这棵树了,一般在清明节前后开花,花的颜色为乳黄色,花凋谢后开始长绿色的树叶。到了秋天叶子落完后,树上就剩下光秃秃的深棕色果实。
“山黄瓜树上结的‘果实’是可以吃的,只不过现在的人吃得少了。”巢贵春说,在以前,村里的人经常摘这种果实吃,吃得时候要格外小心,不能吃到里面的虫子。
长树瘤是“免疫反应”
带着对神奇“山黄瓜树”的探究,记者采访了昌乐县林业局森林保护站站长张国祥。
张国祥介绍说,在响水崖村水塘边生长的山黄瓜树学名叫小叶朴树,在潍坊当地非常少见,所以大部分人不认识这种树。
张国祥说,村民口中山黄瓜树的“果实”,并不是真正的果实,而是一种树瘤,学名虫瘿,里面的虫子是一种象鼻虫。这种象鼻虫以小叶朴树为食,生长繁殖也极有规律。每年的8月份,象鼻虫羽化后一直待在虫瘿中,并在虫瘿内越冬,次年3月的中下旬会从一个圆形的小孔中爬出来。4月中下旬,象鼻虫开始在小叶朴树的嫩枝上啃食并产卵。产下幼虫后,幼虫在嫩枝上蛀食,小叶朴树的嫩枝受到刺激后很快增生膨大,形成山楂大小的瘿。长在虫瘿部位的嫩芽会继续生长。而幼虫便一直在虫瘿内生活,以虫瘿的内壁为食。
“每个虫瘿内只有1只幼虫。大约1月左右,幼虫老熟化蛹,在虫瘿内过冬后产下幼虫,这样周而复始。”张国祥说,虫瘿其实是小叶朴树的枝条受到幼虫啃咬后的“免疫反应”,是一种树枝增生现象,这种虫瘿对人体无毒,味道鲜美似黄瓜,可以食用。
这种象鼻虫寄生专一
潍坊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站长王绍文介绍,这种寄生在小叶朴树上的象鼻虫,科学界命名为北京枝瘿象虫,一年发生一代,有趣的是,北京枝瘿象虫非常“专一”,因为它们只跟小叶朴树发生寄生关系,而不会寄生到别的树木上。
“据研究,北京枝瘿象虫的寄生并没有对小叶朴树造成明显的危害,二者似乎相安无事、和睦相处。”王绍文说,无形中,北京枝瘿象虫也成了识别小叶朴树的标志物,如果见到这种虫瘿,那么所寄生的植物便是小叶朴树无疑。
“并不是每棵小叶朴树都会有虫瘿,一些护理得比较好的,树身上就没有虫瘿。但小叶朴树多见于偏远农村,一般很少被护理,很容易发生病变,产生虫瘿。”王绍文说,虫瘿现象不仅仅发生在小叶朴树身上,在很多植物上都可能发生,虫瘿有的较小,如栎树叶上常见的瘿蜂;有的较大,近似于香蕉大小。能成瘿的昆虫有瘿蜂、小蜂、瘿蚊、瘿蚜、球蚜、木虱、叶蜂等。
◎新闻延伸
北京枝瘿象虫 命名有小插曲
王绍文介绍说,关于北京枝瘿象虫的命名还有一个小插曲。早在1952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林瑶便对寄生在小叶朴树上的象鼻虫进行了饲养和详细观察,并请象鼻虫分类专家赵养昌进行鉴定。
1980年,赵养昌到大英博物馆进行核对后,确定这种象鼻虫为一新种类。不幸的是,赵养昌回国后不久因病去世,没能对此虫进行描述命名。
1989年8月,赵养昌的学生陈元清,为纪念恩师完成论文,把该虫命名为赵氏瘿孔象虫,并把相关著作投稿到《昆虫学报》,直至1993年2月才正式发表。
1989年11月,北京园林学校的林开金完成了内容相似的论文,投稿给《四川农业大学学报》,论文于1990年正式发表,将该类象鼻虫定名为北京枝瘿象虫。
按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的优先法则,先发表的有优先权,因此北京枝瘿象虫的学名即为有效学名,而赵氏瘿孔象虫则为异名。
文/图 本报记者 刘燕 本报见习记者 李楠
潍坊新闻 · 聚焦 · 娱乐 · 社会 · 体育 · 科技 · 军事 |
想爆料?请登录大众网潍坊频道(http://weifang.dzwww.com),拨打新闻热线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新浪微博(@潍坊大众网)提供新闻线索。 |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