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山东省教育厅中小学体育教学优秀案例评选活动获奖情况公示,潍坊瀚声学校体育学科提报的《居家线上“学—练—赛—评”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案例荣获一等奖!
疫情以来,瀚声学校体育学科严格落实上级部门和学校各项防疫要求,积极主动探索线上教学,创新形式,发起线上教学课题性研究,组织集体备课、研课、评课。采用“居家线上‘学—练—赛—评’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做到“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练”。
体育作为瀚声学校的第一课程,是孩子生命成长最重要的内容,正是依托于科学、严谨、细致的体育课程体系,瀚声学校荣获各项佳绩。
一、打造12年一体化课程体系
潍坊瀚声学校遵循体育是“第一课程”指导思想,秉承“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理念,以“帮助每一个孩子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成为一个健康、勇敢、智慧的人”为课程总目标,整体架构12年一体化的体育课程体系。
攀岩课程
游泳课程
轮滑课程
射箭课程
孩子们在足球场训练
1—12年级一体化系统设计进阶式课程目标和学习标准。首先确保体能达标,体能课程贯穿1—12年级,小学中低年级以“移动能力、非移动能力和操作能力”三大主题为主,发展孩子基本运动技能;小学高年级至高中主要以“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协调”为主,发展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其次,在保证体能的基础上发展运动技能,小学段1—4年级开设游泳、轮滑和攀爬课程。在学会游泳和轮滑的基础上,5年级开始选项学习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健美操、网球项目,学生自由选择,确保掌握2—3项终身锻炼身体的体育项目。
二、全面拓展运动时空、大运动量锻造体能技能
体育课程的实施遵循“体能为基、多元融合、突出个性、重在运用”四大原则。整合课内外、校内外时间和空间,为孩子的体育锻炼创造一切条件,确保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假期文明家庭建设课程中参与体育锻炼的孩子们
在时间维度上,小学每周5节体育课,初高中每周3节体育课。此外,每天课间操活动一小时,周末、假期通过文明家庭建设课程来保障居家锻炼每天一小时。在空间维度上,设计“学会、勤练、常赛”的活动过程,通过体育课、大课间、课外活动、校园吉尼斯比赛、班级联赛、运动会等落实锻炼和比赛活动。所有的课内、课外体育活动均要求大运动量。将国家规定运动标准作为底限,确保人人参与,人人达标,人人健康。
三、建设全国顶端体育场馆
瀚声冰球队赛前训练
孩子们学习中华武术
学校配备全国领先的体育运动场馆,有足球场、轮滑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和400米标准的田径场。另有综合体育馆一座,内有游泳馆、健身房、跆拳道馆、乒乓球馆、篮球馆和舞蹈教室。在“大体育馆”理念指引下,学校各个角落都是孩子锻炼的乐园,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创新设计出多个体能锻炼功能区。一流的场馆设施是体育课程实施的有力保障,现在学校已经做到一年四季全天候、无条件开好体育课,即使遇到恶劣天气,体育课也从不停课,确保了孩子们的锻炼时间和锻炼效果。
四、培养高水平体育教育队伍
赵丰平总校长指导学校体育课程实施
一支文化水平高、认识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体育教师队伍是体育课程理念落地、目标实现的关键。为加快体育教师生命成长和专业发展,学校多措并举提升体育教师的水平。
聘请潍坊市教科院体育学科教育专家俞文东老师指导课堂实施
一是专家引领。聘请国家中小学体育课标组核心成员张金生教授为学校课程专家,指导教师专业成长;聘请烟台大学王志洪教授专门指导轮滑球课程;聘请潍坊市教科院体育学科教育专家俞文东老师指导课堂实施,提升学生体能、技能。
二是活动引领。组织体育学科教师阅读学科史、研究小初高教材和新课标,研究体育学科本质和体育教育规律,提升每位教师的课程水平。同时在承办的各类体育教学交流研讨会中提升教师专业水准。
三是主动发展。目前,多名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国家一级裁判、国家高级教练员资格。体育教师队伍主动发展意愿强烈,学校已经打造出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造的体育教育队伍。
经过五年的发展,学校的“第一课程”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赞许和认可,先后获得:“全国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全国网球运动特色学校”、“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基地校”、“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瀚声学校的体育课程基于每一个孩子的生命成长,在孩子灵魂深处注入人性的力量、生命的活力,让每个孩子拥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旺盛的斗志,用强健的身体支撑并抚育起一个伟大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