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手纸、环保袋、进楼换鞋"潍坊一乡村学校的教育文明路

2017-03-21 09:12:00    作者:武文惠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在潍坊,有一所成立不久、貌不惊人的“三农学校”,却又有不少新奇稀罕、让人不解的“洋玩意”。每天上课前,孩子们要一早来到操场上自由健身,练“双花”——花辊和花绳,这是学校实施的“零时体育活动”,也是学校每天的“混龄时间”;进教学楼之前,孩子们要先取出鞋柜里的鞋,熟练地换下脚上的鞋,再去各自的教室,这是学校开展的进出教学楼换鞋行动;在校园各处厕所中统一安放着整洁大方的擦手纸(盒),孩子们开始慢慢习惯“只用一张纸”,这是学校开展的文明入厕行动;下午放学后,孩子们除了背好书包,还会人手一个装着各自垃圾的环保袋,“将垃圾带回家”,这是学校开展的无垃圾校园活动……一所乡村小学正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牵手”国际化教育的长处和优点,从细微处培养孩子们的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践行着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作为先行者和开拓者,高新区清平小学让乡村教育文明之路从这里起航……

  大众网3月21日讯(记者 武文惠)在潍坊,有一所成立不久、貌不惊人的“三农学校”,却又有不少新奇稀罕、让人不解的“洋玩意”。每天上课前,孩子们要一早来到操场上自由健身,练“双花”——花辊和花绳,这是学校实施的“零时体育活动”,也是学校每天的“混龄时间”;进教学楼之前,孩子们要先取出鞋柜里的鞋,熟练地换下脚上的鞋,再去各自的教室,这是学校开展的进出教学楼换鞋行动;在校园各处厕所中统一安放着整洁大方的擦手纸(盒),孩子们开始慢慢习惯“只用一张纸”,这是学校开展的文明入厕行动;下午放学后,孩子们除了背好书包,还会人手一个装着各自垃圾的环保袋,“将垃圾带回家”,这是学校开展的无垃圾校园活动……一所乡村小学正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牵手”国际化教育的长处和优点,从细微处培养孩子们的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践行着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作为先行者和开拓者,高新区清平小学让乡村教育文明之路从这里起航……

  乡村学校绝地突围 探索国际化教育之路

  高新区清平小学作为一所由四处村小合并而成的“三农学校”,成立之初教育教学质量全区垫底,办学满意度低位运行,家校关系矛盾重重。如何提升这样基础薄弱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实现逆境重生,突出重围,成为摆在清平人面前的一道坎。对此,以武际金为代表的清平一行人,立足学校实际,把困扰乡村教育的两大薄弱点--师资水平和家长根基作为突破方向,启动了“课程课堂改革”和“亲子共成长教育园区之家校合育”两大项目,构建起包含全纳教育、生命教育和家庭教育三大板块的清平教育模式,真正解决了城乡教育差异的“症结”所在,从而让学校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顺风”快递,一跃成为乡村教育发展的一面旗帜。

  谈及学校发展的历程,武际金不由地感慨道:“说实话,清平的教育改革和探索之旅并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刚开始,我们没有考虑到学校情况,而是一股脑地把各种教育改革试点项目‘照搬照抄’过来,以为能够推动这所乡村学校走上发展快车道。不曾想到,学校在师资基础非常薄弱的情况下,快速推进各项改革是有风险和难度的,控制不好反而适得其反,好心办坏事,最终我们选择放弃了一些项目,回归到从基本的教学常规抓起,从学走路开始……”

  如今,清平小学推进的各项教育改革和实践不仅引发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也实现了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的成长进步。清平人并没有满足于现有的成绩,秉持社区小学校,教育大情怀的办学理念,取“教育经”于国外,从体育活动、文明入厕、个人卫生、爱护环境等细微处入手,从小培养孩子的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入手,从而让这所乡村学校迈上了国际化教育之路。

  去韩赴日偶然所见 擦手纸寓含教育智慧

  2016年,对于清平和武际金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源于一次去韩国和一次去日本的所见所闻,武际金带着清平人沿着文明教育之路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这一年来,清平小学以自己的微薄之力,牵手国际化办学理念,实施了“零时体育计划”,培养孩子锻炼爱好和同伴交往能力;开展了文明入厕活动,培养孩子节约意识和文明习惯;举行了进出换鞋活动,培养孩子卫生习惯;推广了环保袋活动,培养孩子环保责任,以此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引领孩子全面发展,开启了乡村教育的文明之路,意义不凡,成绩喜人。

  在韩国,武际金发现相比于部分发达国家公共卫生间随手都能拿到所需的卫生纸,国内的公共卫生间却鲜有此例,即使有擦手纸盒,大多也是空空如也,沦为好看的“花瓶”摆设。这件小事的背后,代表的是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国民的综合素养。同时,一个学校管理的好不好,学生的素质好不好,可能体现在很多方面,而往往被大部分人忽视的就是厕所。正如一位来学校考察的人说的:“看一个学校管理水平,有一个很关键的评价点,那就是洗手间。如果一个单位的洗手间能够保持清洁干净、温馨清爽,就可以初步断定这个单位的其他管理也不会太差,也即‘窥一厕而知全校’。”

  对此,武际金也经常说:“国际化教育不光是靠墙上满满的双语话,也不光是靠输送了多少孩子出国游学,更不光是靠引进了几个外教,还有更重要、更深刻的就是每个人身上应该具有的高文明素养,与世界接轨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这样的国际化教育,才是最合适的教育。”清平人从文明入厕,安置擦手纸(盒)做起,让孩子们从小就生活在随处可以拿到纸的环境中,让孩子浸润其中,适应这样的改变,养成良好的习惯,坚决不浪费纸和“顺手牵羊”带走纸,赋予孩子们最宝贵的品质。这次行动从开始的轩然大波,反对之声不绝于耳,到后面的秩序井然,赞美之声不绝于耳,告诉了大家一个真理:“想,只能有思路;做,才会有出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没有行动就只能是空想,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学校教育,就要善于抓住时机,看准了,就出手!”

  文明从脚下开始 传承优秀文化品质

  在日本,武际金不仅有感于日本礼仪文化的持续传承,也为其无大门保安,无塑胶操场、无垃圾灰尘的“三无”学校所吸引,更引发了自己深刻反思国内教育在文化传承上的不足与缺陷,深感重拾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基因时代相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尤其是作为教育者,如何不在接轨国际化的过程中失本逐末,正确培养孩子们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优秀品质,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显得刻不容缓。

  基于学校实际,武际金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在清平这所乡村学校探索推进进出换鞋和“垃圾带回家”行动。其实,早在2004年9月,沈阳市某中学为保持环境卫生规定学生进教室须换鞋的做法被媒体推上了风头浪尖,以“学生不堪‘鞋负’,保持环境卫生非得用此特殊校规吗?”为题对学校这样的做法进行了报道。无独有偶,2011年11月,黑龙江某小学要求学生进教学楼必须换拖鞋,也被媒体炒作到了电视、网络上……这些也意味着学校推动进出换鞋的教育改革困难重重。

  面对如此的严峻考验,可以说稍有不慎就有满盘皆输的可能,然而,清平人却没有任何的退缩。在总结过去实践经验得失的过程中,武际金等人首先换位思考,及时沟通,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家委会作用,最终确定推进方案,并由家委会在各家长群下发倡议书,在后续推进中保持关注,化解矛盾,争取家长们最大支持的破题路径。一封倡议书把活动的目的意义表述的一目了然,通俗易懂,让家长们明白“将垃圾带回家”,进出教学楼换鞋的积极意义和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当然,家长们也有质疑反对声,大部分是沉默不语的。结合大家提出的问题,武际金亲自回答了家长们对进楼换鞋行动的质疑,让家长们支持和理解学校推进新举措。在清平,很多家校之间的矛盾点、对立点就是通过这样的“缓冲策略”得到了很好的释放,最终归于平静。

  进出教学楼换鞋,很多人看来是一件小事,或许,仅仅是为了教学楼环境整洁,只是校方的“一厢情愿”而已。武际金表示,清平人换鞋的思维起点是教育,为的是培养孩子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学会不去麻烦别人,心中有他人,遵守规则秩序,这是在做一篇大文章,让文明从脚下开始。一是换鞋就是换“心”,导引孩子“焕然一新”,助推孩子们树立自信,相信自我,让孩子在校园里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受益终生;二是换鞋就是相信孩子,用事实告诉大家,农村孩子也有文明的基因,只要加以引导,他们也能做到,甚至不亚于城市孩子;三是换鞋也是家长教育,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身教重于言传,并通过做正确的事加以引导,让家长们相信学校的“正确性”,这本身就是最好的家长教育;四是换鞋最终是改变社会,一所乡村学校做到了,所有的乡村学校就都能做到,城市学校就更不在话下。孩子做到了,作为孩子榜样的家长就一定做到了,家庭也就干净了。作为社会基本细胞的家庭做到了,整个社区、整个社会也就文明了。这就是学校改变的力量。

  除此之外,“将垃圾带回家”的环保袋活动,以及“零时体育计划”作为文明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清平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也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让这所乡村学校“牵手”国际化教育理念,从小事培育具有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的优秀学子,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学校的差距,培育更加适应未来需要的有用人才,从而引领乡村教育文明发展的方向。

  清平小学迈出的这一小步,也是中国学校教育迈出的一大步,它不仅仅是属于清平人,更属于中国人……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官方微博(@潍坊大众网)、潍坊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eifangdzw)。
初审编辑:沈广安
责任编辑:焦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