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郑健 通讯员 王文迪 潍坊报道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抓好社区治理是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然路径。寒亭街道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导向,以开展群众关切的“微实事”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基层治理“最小单元”的基础作用,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社区内的“民生小事”,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暖心服务,架起幸福生活“连心桥”
“现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非常丰富,不仅能为老人提供上门送餐、打水、买药等服务,还给年轻人升级了健身、娱乐等基础设施,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居民需求,住在泰祥社区感到很幸福。”家住泰祥花苑小区居民孙海霞表示。
聚焦民生需求、群众期盼,社区治理始终向着“便民化”着力。为此,街道积极构建党建引领、一核多元的服务模式,以网格党组织为核心,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体系。依托网格治理,精准掌握群众所需所盼,有针对性开展多元服务。针对儿童成长、暑期看管等需求,各社区充分利用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未成年人活动室等现有场所,打造“儿童之家”特色品牌11处,开展暑期辅导、公益培训等120余场次,服务青少年儿童2000余人次。聚焦老年群体生活养老需求,社区开展上门服务、爱心义诊、家政清洁等“银发守护”为老服务活动,将暖心服务真正做到群众“心坎上”。
多元共治,做大基层治理“朋友圈”
走进街道辖区商铺,细心的顾客会发现,一些商家的门店内悬挂着“红色合伙人”的牌子。“在这样的示范店里购物,我们放心!”居民一边挑选着商品一边说道。
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为进一步凝聚共建共治力量,各社区持续深化“红色合伙人”机制,积极链接辖区企业、党组织、志愿者等优质资源,招募“红色合伙人”参与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社区共建等活动中,将原本分散的资源力量整合成紧密共同体,探索出一条区域共融、事务共商、资源共享、多元共治的基层社区治理新路径,推动“红色合伙人”机制成为拉动基层社区治理的强大引擎。
依托多元共治力量,社区联合打造“百姓健身房”“共享自习室”等新型综合文化空间,满足辖区居民学习、文化、健身等需求,持续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此外,各社区还创新推出手工、家政、书法、舞蹈等公益课堂,不断扩大基层社区治理“朋友圈”,绘就多元共治“同心圆”。
快速响应,化解群众生活“烦心事”
几个“小板凳”,居民、网格员、社区工作人员围坐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把烦忧倾诉,把政策讲透,把矛盾说开。群众事,商量办,这样的场景,在各个小区并不陌生。一桩桩实事解民忧,一件件小事聚民心。“板凳议事”“居民议事会”是街道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的缩影,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解决群众生活“烦心事”。
“前期社区网格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幸福小区变压器严重过载,存在安全隐患,于是我们立即联系专业的维修人员查看,并通过多种方式征集居民意见,历时两天最终将小区变压器由原50KW增容更换至200KW,解决了幸福小区多年来的电路安全隐患。”运河西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许艳艳表示。
与此同时,街道积极探索实施城市社区与物业企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治理模式,畅通社区与物业相互监督、交流渠道,推动社区与物业管理形成双方联动的工作体系,将困扰群众的堵点问题“防早防小”,实现物业管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返回潍坊大众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