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01 09:31:00 作者:杨国栋 来源:红网 我要评论
作者:杨国栋
“来来来,新鲜空气,每人一罐!”1月30日,雾霾天气依旧笼罩整个京城。在市民纷纷躲进室内、戴上口罩时,慈善家陈光标和志愿者则走上街头,为市民送去新鲜“空气”。从早8点到晚6点半,分布在朝阳、西城、海淀的6个发放点一共发出了23万罐空气和23000个环保袋。(1月31日《北京晨报》)
不管陈光标此举是不是作秀,这种致力于环保的精神都值得称道。但发放罐装新鲜空气及环保袋对环保的意义有多大,恐怕值得商榷。新鲜空气对人当然有益处,但罐装新鲜空气能有多少,一口就吸完了,其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小得可以忽略不计,想借此抵御雾霾天气就更不可能了。而为了生产这一罐新鲜空气,要浪费多少资源?罐体成品及原材料生产过程又会耗费多少水、电、煤,产生多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这一产品究竟是有利于环保还是对环境的破坏更大?恐怕真正的结论并不难得出。
参加陈光标这次送“空气”行动的北京市民虽然不少,但来捧场的人多是冲着免费发放的环保袋来的,领罐装新鲜空气恐怕也是为了卖废品,不是真对新鲜空气感兴趣。环保袋虽然比罐装新鲜空气靠谱,但并不妨碍很多人继续使用塑料袋。因为许多人家里都有不止一只环保袋,但只在商家不送塑料袋的地方用,至于还在送塑料袋的菜场和一些中小商店,恐怕没人会拒绝商家免费赠送的“好意”。这自然使标哥赠送环保袋的效果大打折扣。
搞环保活动应该讲求实际效果,不能总搞花架子。举例来说,此前陈光标免费送自行车就比免费发放罐装新鲜空气及环保袋更有利于环保事业。当然也不是毫无问题。一辆自行车少说也要几百元,送给一位市民只能方便一家人,要是换成公共自行车能方便多少人?如果换成公共自行车卡(虽然个人办卡的话,押金也要数百元,但企业大量采购,成本肯定低得多),也许花同样的钱,却能让十倍的群众从中受益,也更有利于宣传绿色出行理念。
其实,作为中国首善,陈光标不一定要靠免费送商品来促进环保,完全可以利用他的公众影响力和江苏政协委员、多年全国两会旁听代表的身份,通过提交环保提案和呼吁加强环境保护,为环保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也可以免于一直被人指责作秀的苦恼。
在此抛砖引玉,提供几个建议供标哥参考。先说绿色出行。现在各地都陆续建起了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既方便了百姓出行也减少了汽车的使用和尾气排放,可谓一举多得。但这样的好事却因费用问题把很多市民挡在门外。办张公共自行车卡,多数城市都要交300元以上的押金和工本费,最贵的要600元以上。而最便宜的苏州工业园区,只要10元工本费,还赠送100个积分。公共自行车收费标准相差如此悬殊,实在让人咋舌。如果各地都能统一标准,只收10元工本费,想必能让更多人选择公共自行车这种环保无污染的绿色交通工具出行。公共自行车毕竟是带有一定公益性质的公共交通工具,政府和企业不能过分计较经营成本,通过多收押金来向市民分摊成本。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在车身、车筐和公共自行车站点增加广告位来提高经营收入,以便更多的让利于民。
农民焚烧秸杆一直是让环境保护部门头疼的问题,不仅严重污染环境,焚烧秸杆产生的烟雾还容易影响航班起降,阻碍司机视线,引发重大交通事故。最近我国各地雾霾天气频发,农民焚烧秸秆也是一大元凶。让秸秆变废为宝,用来培育食用菌菇或是推广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发展秸轩沼气,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作物产量,减少能源消耗,对改善空气质量也能起到重要作用。这方面,不仅政府要加大技术研发及推广投入,也需要爱心环保的人士积极参与。对环保热情极高又不乏资金的陈光标不妨可以考虑向这一领域投资。这件事做好了,给市民送去的才是实实在在的新鲜空气。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