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店售“爱心”为患病同窗捐款因违规操作被迫下架
网上募捐期盼法规保障
上海一位大学生毕业不久即身患尿毒症,校友们得知其遭遇后,为了帮助同窗,利用淘宝平台架了一个虚拟商品“同学爱心”为其募捐,来自重庆、上海、北京等地的捐款纷至沓来,但因为违规操作被迫下架。
随着互联网的日渐普及,各种名义的网上募捐活动风生水起,受到网民极大关注,也引发了巨大争议。专家建议,政府应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对待网络募捐活动和网络公益组织,采用合情合理的方式来解决网络公益中出现的问题。
网上卖“爱心”违规被下架
上海大学毕业生易雯诺生活在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后,她跟着收入微薄的父亲生活。为了减轻爸爸的负担,大学期间,她曾向国家申请助学贷款。原本想工作后将贷款还清,让爸爸过上好日子。没想到,毕业不久她却患上了尿毒症。2011年11月到2012年10月期间,小易先后四次住院,受尽了病魔的折磨。一大笔助学贷款本金未还、失业、天价医药费……她陷入了最黑暗的境地。
同为校友的2011级研究生梁海祥得知小易患上重病的消息后,联络多位同学成立“爱心小组”决定为其募捐,通过淘宝网筹款。去年10月11日23时,虚拟商品“同学爱心”在淘宝上架,每件10元。“同学爱心”上架后,每天都有数十甚至上百笔交易。最多时一天成交8000多元。但仅仅16天之后,由于淘宝网不允许个人募捐,“同学爱心”被勒令下架。
这一网络募款事件引起各相关部门的重视。远在北京的中国青少年基金会与“爱心小组”联系,愿意为他们在淘宝上申请开设新的账户。上海市民政局慈善处通过微博与“爱心小组”联系,提醒他们应该运用合法的途径进行募捐,并向他们推荐了市慈善基金会募捐部。
11月21日,上海慈善网基金会在上海慈善网上开设了“W1023:让爱延续,加油小易”的募捐通道,让“同学爱心”再次上架。
作为易雯诺事件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耿敬表示,网络募捐非常受年轻人喜爱,“我们的同学都想帮助她,但那时都已毕业,同学们分散各地。于是大家选择了淘宝网,因为支付宝大家都会用,又公开透明。”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主任何雪松认为,网络募捐能如此受欢迎是因为方便,“网络募捐将捐款变成了一件能随时随地随手完成的小事。网络捐款提高了人们的慈善参与度”。
网络募捐几乎没有门槛
记者调查发现,在新浪微博、天涯社区等网站上,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募捐信息,有些网站还开辟了专门的版面用来发布层出不穷的网络求助信息。而众多的募捐活动都是以私人、家庭或志愿者的名义进行,并没有取得合法的募捐主体资格。在身份不明确、善款使用不透明的情况下,私人网络募捐活动的合法性常常遭到网友的质疑。
“网络募捐的优点在于操作简易、传播快、成本低,更符合现代都市人‘宅’的生活方式。”耿敬表示,“但网络募捐的诚信度是一个问题。如果谁都能进行网络募捐,必然会带来公信度的下降。”
“网络募捐是极具灵活性和民间性的募捐新途径。”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募款部部长祁申说,“但是,不规范、不透明的行为会让公众对慈善产生反感,连续不断的多种募捐会令公众疲劳。”
上海市民政局慈善处处长谢家琛也表示,“许多网络募捐是非法的”。国家对举行募捐的主体有明确规定,“必须是具有国家认可资质的公募机构才能发起募捐。但网络募捐几乎没有门槛,这导致许多个人和团体绕开认证,自己在网上发布募捐消息。由于网络的低门槛与难监管,导致这类非法的私募行为泛滥,甚至出现诈骗行为”。
网络公益期盼立法规范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曾志认为,以网络募捐等形式进行的网络公益活动反映了中国社会对慈善公益事业的一种需要,也是慈善制度上的一种创新和尝试。但是,我国网络募捐和网络公益方面的立法远远滞后,很多方面都处在空白状态,《基金会管理条例》等法规已跟不上网络时代公益事业发展步伐。
耿敬表示,围绕网络募捐这种方式的可行性以及可能产生的问题,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将其规范化、合法化,寻找一条有益的制度化模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国平说:“网络成为慈善募捐的主要途径是大势所趋。因此,如果有私人或社会团体想要举行网络募捐,最好的办法就是与获得国家认证的机构合作,一起推出慈善项目,这样更有公信力,也能得到法律保障。”
上海律师富敏荣说,网络募捐相关的立法今后可以更加规范和完备。政府可以对网络募捐的主体资格设定必要的门槛,给予合乎条件的个人和团体必要的募捐主体地位,为它们的身份“扶正”,对参与网络公益募捐的行为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和定性。充分发挥“网络募捐”门槛低、成本低、人人可参与、互动性强、效率高的优势,进行慈善制度上的一种创新和尝试,让网络募捐的阵地“更加有序、更加有效、更加有力”。(记者 刘建)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