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前总理施罗德为艺术大师-姜学炳颁发“终身成就奖”

2015-11-04 14:58:00    作者:   来源:中国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艺术大师 1941年 终身成就奖 传统人物画 艺术博览会
[提要]原标题: 德前总理施罗德为艺术大师-姜学炳颁发“终身成就  近日,《翰墨寄情:姜学炳艺术作品展》在上海中华艺术宫成功举办了盛大的开幕。2012年 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与前任总统克林顿一起在白宫亲切接见姜学炳。
原标题: 德前总理施罗德为艺术大师-姜学炳颁发“终身成就

  近日,《翰墨寄情:姜学炳艺术作品展》在上海中华艺术宫成功举办了盛大的开幕。展览为期一个月。

/

  开幕现场,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先生特别为姜学炳老先生颁发了终身成就奖,代表对老先生艺术成就的赞赏。施罗德先生为姜大师惟妙惟肖的工笔画所赞叹,觉得其当之无愧被授予艺术大师“终身成就奖”。姜学炳希望此次展览能够成为又一个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机会,并为促进中外友好关系尽其微薄之力。

/

  此次展览由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德国前总理Gerhard Schroeder施罗德;德国驻沪总领事馆总领事Peter Rothen;上海市前副市长刘振元;上海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东;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邓晓贤;上海市文联主席、上海画院院长、中华艺术宫馆长施大畏;中华艺术宫副馆长李磊;《美术》杂志执行主编、著名评论家、艺术家尚辉;上海博物馆前馆长陈燮君;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文化艺术处副处长杨炎;著名主持人、制作人、慈善家靳羽西;思远影业集团、UME影院管理集团董事长吴思远;大众集团董事长杨国平;东方财富网董事长其实;北京皮皮鲁总动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郑亚旗;腾迅大申网总裁王栋;界龙集团董事长费屹立;证大集团创始人和董事长戴志康,众多国内外友人及40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出席开幕式,到场祝贺。

/

  本次展览展出姜学炳从艺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八十余幅现代绘画与水彩工笔精品力作,为上海美术界与广大观众一展学炳先生“笔墨丹青数十载,山高水长扬中华”之硕果。

/

  姜学炳1941年出生于上海,自四岁始习绘画,后求学于浙江美术学院,师从中国画大师张仃、黄胄。1985年,姜学炳远赴美国芝加哥城市学院继续深造,并于联合国中国画会、芝加哥艺术博览会等地举办展览,广受赞誉。姜学炳曾于2012年在美国白宫受到奥巴马总统与美国前任总统克林顿的接见。其作品与画册被全球多家机构、国家政要与个人收藏,海外媒体高度评价其艺术成就。

/

  姜学炳的艺术创作意境有所求,迁想有妙得,师承得认真,创造得大胆。秉承“艺术家不能忘记自己的风格,不能舍弃民族的特色”之信条,姜学炳沉浸在美的创造中,致力于架起中美文化交流之桥梁。

  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以意运法,使法就意,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形神兼备。姜学炳的手法多变,或大块对比,或泼彩渲染,或光点变幻,意到笔到,笔到意显。他的色彩多变,或汪洋肆意,或淡雅婉约,或清丽脱俗,独创一格。他状物、写景别致,描容画人更是独到。如其在中国连获两项金奖(2007年)、2008年10月参加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美术展览的人物画代表作系列《红楼梦-十二金钗》,寓意、意象和技巧均显示出华夏的文化色彩、审美情趣,同时融入了西方技术技巧;揭示出他对传统人物画在技巧与笔法上的突破和超越,更是对融山水画艺于人物画艺之中的突破和超越。姜学炳所绘人物画,工笔描摹,精细入微,纤毫尽显,神情毕肖,细细发丝也肖似真人,胜似真人。

  姜学炳在其近年的现代画新作中,对风景描摹渐趋奔放,显现出宽广的大视野,同时却又不失精细入微的笔法。中国著名的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原副院长罗工柳大师称赞道:“姜学炳是一位出色的画家,作品新颖精湛,对中国美术事业有卓越贡献,而且对美术的学术研究亦有独到见解。”

  姜学炳简历

  出生于1941年10月

  四岁就开始学习绘画,从小师从中国画一代大师张仃、黄胄

  受教于浙江美术学院

  经历:

  1972年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被指定为接待活动的艺术指导,直接参与了尼克松所下塌宾馆的套房设计。套房里放了姜学炳作品《一枝独秀》。

  1973年 国家体委征集首届亚非拉乒乓球赛十个冠军杯设计,从六百多幅设计图中反复评选,最后经周恩来总理亲自确定十幅,其中有六幅是姜学炳的作品。

  1973年 设计了二十一届亚洲足球赛的奖怀,得到了中外人士的好评,称之为“是一支美丽的花朵”。

  1976-1979年 设计了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期间创作了大量精妙的画作,如《蒸蒸日上》、《争研》等等,成为人民大会堂永久性陈列品。

  1979年 上海《文汇报》报导“毛峰有金刚,新花无穷尽”。

  1981年 上海《文汇报》头版报导:姜学炳当选上海市工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1984年 美国里根总统访华,经过与全国各地设计师的激烈竞争,最终被选为接待活动特定的艺术设计师,设计了里根总统访华的人民大会堂国宴菜单。

  1985年上海《解放日报》:他沉浸在美的设计中。

  美国

  1985年 留学美国,上海地方志办公室的《上海侨务志》,列出从古到今文化艺术成就巨大的名人,其中在有关改革开放以后,上海有成就的文学、艺术、体育界人才流向世界各地崭露头角的人物中,突出了陈逸飞和姜学炳两位艺术大师

  1989年 举行的全芝加哥大学生圣诞卡设计比赛中,经过几昼夜的冥思苦想,通过激烈的竞争,以线条简洁、有力,意义深远,内涵丰富获得首奖。1989年 美国十大报纸之一《太阳时报》做了专题,报导姜学炳设计的圣诞卡获头奖。

  1989年 通过竞争入选美国最著名的艺术品公司博莱福特出版公司,长期为该公司提供作品。由英国执版,景德镇烧制的艺术彩盘,畅销全世界,为国家创造了大量外汇。

  1990年 美国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馆长傅申称:姜先生是一位非常有才华和辉煌成就的艺术大师。

  1990年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馆长称:姜先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

  1993年 联合国总部主办《姜学炳绘画艺术展》。展出现代画、现代古典画和现代艺术挂毯。把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融於一体的现代画作,使人惊异。以飞鸟、美人鱼为题材的艺术丝织挂毯,更令人震动。当时担任中国驻联合国特命全权代表(大使)的李肇星称赞道:“你为我们中国人赢得了荣誉!”

  1993年 芝加哥《 太阳时报》在 9 月30日发表了题为《鹿野的四绝奇才》(他住在芝加哥的北郊Deerfiled,意译为鹿野)的专题报导。

  1993年 11月中,芝加哥举行世界水准的艺术博览会。《宝钗》最为引起震动。

  1993年 全美三大电视台之一的 A B C电视台,破格为他做专辑报导,在黄金时间播出,在美国引起了轰动。

  1993年 美国十大报纸之一《芝加哥论坛》称:姜学炳是具有世界水平的艺术家。

  1994年 应邀参加美国纽约国际艺术博览会。

  1994年 《美国华报》报导:一飞冲天---记旅美华人画家姜学炳。

  1994年 《香港华人月刊》第六期报导“华裔画家美学炳艺震联合国”。

  1995年 人民大会堂收藏高级艺术品《宝钗》和一组西湖故事系列。

  2002年,由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大型画册《姜学炳艺术》。

  2002年 芝加哥名校举办《姜学炳艺术展览》。学院的女校长夫妇诚挚地說:“你的作品确实有着扎实的基础才能有今天这样的水平,才能称得上是四絕奇才的画家,是位艺术大師”。

  2004年 美国芝加哥市长戴利收藏《姜学炳画册》。

  2005年 菲律宾总统收藏《姜学炳画册》并为姜学炳艺术画册题词。

  2006年 美国著名杂志《FOREST&BLUFF》以姜学炳为封面人物,独家报导。

  2007年《红楼梦-十二金钗》在中国连获“2007年中国收藏家喜爱的艺术大师和精英评选”特别金奖,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2007年第九届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暨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评选”。特别金奖。

  2007年 全美三大电视台之一的ABC电视台,再次独家专访。

  2008年10月 在上海参加国际艺术节展览活动,《银雾》(狼)被评为特别金奖。

  2009年 香港杂志《地平线》报导:美术大师姜学炳描出夕阳虹。

  2012年 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与前任总统克林顿一起在白宫亲切接见姜学炳。

  2012年 克林顿赞赏其艺术,并收藏其杰作之一《狼》和《姜学炳画册》。

  2012年 奥巴马收藏《老寿星》和《姜学炳画册》。

  2012年 收到了奥巴马全家的圣诞问候。

  2012年 《炎黄世界》第十二期 大标题报导:姜学炳挥画笔见证中美交流。

  2012年 美国的《世界日报》以同样的标题报导:姜学炳挥画笔见证中美交流。

  2013年 中国春节,奥巴马亲自送来的新年问候。

  2013年 奥巴马连任之际,收到其亲自发的就职典礼请贴。

/

/

/

/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官方微博(@潍坊大众网)、潍坊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eifangdzw)。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沈广安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