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360称“正考虑国内上市”与蚂蚁金服争“互金第一股”

2015-10-20 16:49:00    作者:   来源: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10月14日,国内垂直金融搜索平台融360宣布完成D轮系列融资,融资金额高达10亿元,公司整体估值超过10亿美元。

  同时,公司CEO叶大清对记者表示,正在积极考虑国内上市的可行性,也希望有可能的话,能成为首家在国内上市的互联网金融股。

  四年四融 估值10亿美元

  从2011年成立以来,这家致力于为个人和中小企业提供免费的金融产品搜索、推荐服务的互联网公司一直是为资本所青睐,4年融资已到D轮。A轮曾获光速安振领投,B轮领投的是红杉中国,C轮由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旗下兰亭基金领投,然而这次作为领投的赛领资本和云锋基金,都是本土知名创投机构。

  该公司CEO叶大清也对本报表示,正在积极考虑评估国内上市的可行性,此次融资引入国内的投资人,其实就是为回归做铺垫。“以前是担心中国资本市场的容量不够大,钱难找;二是政策不允许。最近来看市场资金充裕,中国的资本市场正在改革,上市的条件进一步成熟。”

  据悉,赛领资本有“中投二号”之称,母基金总规模500亿元人民币,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管理人,股东包括上海国际集团、上汽集团等六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大型集团。属于典型的国家队。

  云锋基金则可谓民营阵营的巨无霸,由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和聚众传媒创始人虞锋创办,马化腾、史玉柱、刘永好、沈国军、江南春、新奥集团董事长王玉锁、深圳迈瑞医疗董事长徐航、易居中国董事局主席周忻、中国动向董事长陈义红、五星电器创始人汪建国、七匹狼创始人周少雄、九阳股份董事长王旭宁、优孚控股总裁张幼才等10多位企业创始都在发起人名单之中。

  叶大清认为,这些实力强劲的中资投资人,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其背后的产业实力和合作空间也十分巨大。

  国内资本力促“互金第一股”

  随着此次投资方案的落定,谁将成为“互联网金融第一股”的话题再次成为热点。今年上半年,就曾有媒体预测,答案将在蚂蚁金服、陆金所、融360之间产生。如今,这三家各有大动作。

  7月,蚂蚁金服宣布完成首轮120亿元的融资,引入了全国社保基金、人保财险、中国人寿、邮政储蓄等国内金融背景资本。更有媒体传言蚂蚁金服将于2017年上市,争做互联网金融第一股,不过蚂蚁金服并未置评。

  而陆金所也被认为正在通往资本市场的道路上狂奔,从今年3月开始启动大规模的改制,先后完成了剥离P2P业务、转型平台模式、拿下基金牌照、调整组织架构、上线“人民公社”、完成域名变更等大动作,其控股公司--陆金所控股也首次浮出水面,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对陆金所、平安普惠和前海金交所的整合,形成了“大”陆金所的新格局。

  相比上述两者的“大规划”,融360显得更加中立。虽然都有平台性质,但三家出发点各有不同。蚂蚁金服是从支付出发,用各类投资产品加长资金停留链条;陆金所则以理财切入,依靠集团项目资源,打通B2P融资渠道;融360则以免费的金融产品搜索、推荐服务,连接人和钱,做的是互联网金融圈里“卖水人”的角色。

  同时,融360的融资也却要市场化得多,这也为急于分享互联网发展红利的国内资本提供了机会。

  此前十多年,为追求低门槛、高估值,共有200多家中国企业选择在海外进行IPO,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和文化教育领域。这一情况在2009年开始出现转变,受益于上市条件有所放宽的创业板推出,一些企业开始讲国内上市定为备选方案之一。直到2014年底格局开始反转--《证券法》修订案有望打破一些政策上的限制,加上新三板“无门槛”的吸引,也让互联网公司看到了曙光。不少中概股宣布私有化,希望回国上市。

  另一方面,沉淀多年却一直无法分享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红利的国内资本,也开始热衷以股权投资的方式促成这样的回归热潮。

  “互联网金融、快消O2O、在线教育等板块都是公司希望布局的领域。”一位新近成立的国内创投基金管理者透露,因为母公司来自传统产业,投资互联网被集团视为转型战略中的重要环节。“第一步是抢筹码,是独立上市、还是整合并购是下一步的运作了。”

  一位外资投资机构高管也开始正视这一挑战,他认为国际投行有着先进的投资经验,但一些国内竞争者的产业背景及其资源整合能力,都是外来者无法比拟的。最致命的是,“他们有自己的估值方法和决策方式,往往能很快拍板更高的投资价格。”

  他也希望自己能够猜出“互联网金融第一股”的上市时间,因为他预测那时类似项目的投资价格会越来越贵,自己所在的机构因为定价的原因,很可能已经错失最佳的投资机会。而在他看来,这一天并不遥远。“相比体量庞大的蚂蚁金服而言,已经完成D轮的融360脚步似乎会更快。”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官方微博(@潍坊大众网)、潍坊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eifangdzw)。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沈广安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