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记者调查

苏丹被劫持中国工人中 一名为潍坊临朐人

2012-02-10 09:55:00    作者:   来源:齐鲁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宗嘉矗 妈妈 中水 苏丹 本命年
[提要]9日,在苏丹遭劫持后获救的中方人员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与接机的人热烈拥抱。9日,在苏丹遭劫持事件中获救的29名中国工人乘班机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后,为遇难工友默哀。

  9日,在苏丹遭劫持后获救的中方人员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与接机的人热烈拥抱。  记者 王鸿光 摄

  9日,在苏丹遭劫持事件中获救的29名中国工人乘班机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后,为遇难工友默哀。   记者 王鸿光 摄
  

    本报北京、成都2月9日讯(特派记者 刘志浩 王倩) “没啥,其实没那么可怕!”9日22时45分,经历了遭劫持、获救、回国的潍坊小伙宗嘉矗对记者说道。
  24岁的宗嘉矗,是此次在苏丹被劫持人员中年龄最小的。今年是宗嘉矗的“本命年”,“戴着妈妈给我求的护身符,所以什么都不用怕了。”宗嘉矗笑着说,看上去挺淡定。
  据了解,29人被劫持后,并非原地不动,而是被迅速转移。“当时他们(劫持者)催得很急,队伍里很多人走得快虚脱了。”被劫持者中一名川籍工人告诉记者,“宗嘉矗很坚强,还一直帮着搀扶别人。”
  “主要是相信我们一定没事。”谈及此事,宗嘉矗笑着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由于时间仓促,未和记者过多交谈,他便匆匆离去。
  9日晚,记者联系到了宗嘉矗远在临朐的家人。他的父亲宗传国说,“嘉矗是家里最小的孩子,还没成家,上面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宗传国说,宗嘉矗2010年毕业后,应聘到成都“中水电七局”。2011年12月,被公司派到苏丹,在此之前俩月,他一直在家休假。
  宗嘉矗已经两个春节没回家了。宗传国告诉记者,除休假在家外,平时儿子通过电话和家里联系,“1月27日,他还给家里打了个电话,之后就没信了。”
  从电视上得知中水电集团员工在苏丹遭劫持后,宗传国夫妇心里就犯起嘀咕,“儿子不会有事吧?”此后,夫妻俩每天关注起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但他们始终联系不上远在国外的儿子,“跟公司那边联系过几回,总说没事,但没有个准信儿。”宗传国说。
  “有一天公司来电话,说儿子可能被劫持了,现在没消息。”宗传国清楚地记得,那是午后两点钟,他正在睡午觉。
  提心吊胆地过了几天后,“7日夜里11点多,家里突然接到了电话。”宗传国说,尽管通话时间只有短短几秒钟,但听到儿子声音的刹那,他们悬着的心就落下了。
  这个从肯尼亚打来的越洋电话,让老宗两口子吃了“定心丸。”
  “今天(9日)晚上,他又给我打了电话。”宗传国语气中透着一股兴奋,“希望他早点回来。”

泰安遇险员工刘丙运: 几乎没睡一个安稳觉 

  根据记者观察,29名在苏丹遭劫持的中国工人精神状态还是比较好的,只是眼神中还有些许的疲惫。9日,记者采访了中水电集团员工刘丙运,他是泰安人,被劫持过程中扭伤了脚,坐着轮椅走出贵宾通道。
  刘丙运被推进机场贵宾大厅时,难掩满脸激动之情。“飞机上一刻都没合眼,太激动了。”刘丙运告诉记者,他们遭劫持后,连夜赶路扭伤了脚,“他们(劫持分子)催得太急了,赶路时不小心把脚踝扭了。一直到救援人员来了,才给包扎处理一下。”
  “被解救的第一时间,我就给家里打电话,报了平安。”刘丙运语气中有些哽咽,“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回来真好’。”
  当被问及这段时间是如何度过的,刘丙运告诉记者,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都是在最困的时候,才眯一会儿的。”尽管如此,在从卡塔尔返回途中,刘丙运还是没有合眼,“主要是太激动了!”
5名山东工人今明返乡 本报特派记者 刘志浩 王倩 发自北京、成都
  9日下午,卡塔尔航空公司班机缓缓停靠在停机坪外。在首都机场国际贵宾专用通道,遭劫持的29名中水电集团员工于众人的期待中依次走出来。等候在此的工作人员马上把鲜花递到他们手里,“欢迎回家!”
  在进行了约20分钟的欢迎仪式后,这些中水电集团员工接受了现场记者约半小时的采访,随后分批离开,川籍工人将飞往成都。
  中水电集团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29人中,山东籍工人有5名,“有4个来自泰安,还有位来自潍坊的工作人员,叫宗嘉矗。”
  据了解,四名泰安工人将在10日进行体检后返家。宗嘉矗的父亲宗传国说,“儿子已经到了成都,可能后天(11日)回家。”

回国工人讲述危险时刻: “一颗子弹落在面前” 

  “来了,他们回来了!”听到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出口处传出嘈杂的人声,所有记者将镜头对准出口,右胳膊缠着绷带的工人代季东走在队伍最前面。面带微笑的他看到迎接队伍后,伸出了左臂与同事相拥。
  说起受伤的右臂,代季东回忆道,当时子弹密密麻麻,“像下雨一样”,到处是枪声、炮声,他们一群人逃到了工地后面的树林里,“逃亡过程中,有一颗子弹落在我面前,为了躲避子弹,我猛地往后一退,一下子摔倒在地,右臂受了伤。”
  来自徐州的张光军在苏丹工地工作了一年,今年46岁的他怎么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遭遇。张光军告诉记者,大家在一起呆了一天一夜,短短的24小时让他们体会到距离死亡是那么近,没有吃的,他们靠树林里的野果子充饥,一直等到政府军将他们营救出来。

祝坤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