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9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三下乡:常送常新》为题,对潍坊市奎文区文化惠民工程中“农民工书屋”建设的创新经验进行了专题报道。
潍坊市奎文区政府在文化下乡工作中的一个创新,就是首次将文化下乡的服务目标对准了当地农民工群体。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日益增多,如何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成为了新的课题。由于家庭经济等诸多原因不少农民工读书不多,而面对新环境,新工作,新生活,知识对于他们非常重要。像建筑工地这些农民工聚集的地方,都会经常看到流动书屋的身影,送上门来的免费借书服务,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目前,奎文区已经建了14个流动书屋和37个固定书屋,建设这些书屋前期投入的75万元,由奎文区政府和街道共同负担,而图书来源主要是政府投放和社会捐赠。
报道中,省文化厅副厅长陈鹏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表示:“潍坊的‘农民工书屋’有两层价值:一是到现场为农民送书,可以在知识方面有一个提供;二是提供方式本身能够给农民工以鼓舞和鞭策。”
附:奎文区“农民工书屋”建设基本情况
奎文区作为潍坊市的中心城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农村集体资产改制和“村改居”之后,农村人口越来越少,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却越来越多。农民工的文化生活贫乏、文化消费不足、文化需求不能得到基本满足。针对这些问题,奎文区在建好、管好、用好原有农家书屋的基础上,于今年2月启动实施了“农民工书屋”建设工程,同时不断延伸“农民工书屋”服务方式,又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社区组建了14个农民工流动书屋,把书送到在工地、企业、商场工作的农民工手中,零门槛、零收费、纯公益地为农民工提供免费图书借阅服务,使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同等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奎文区充分发挥社区近距离联系农民工的优势,将“农民工流动书屋”建立在各社区,由社区的工作人员定期、定时把图书送到建筑工地、企业现场、大型商场、农民工宿舍、廉租房等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地方,最大限度地方便农民工就近借阅。“农民工流动书屋”每月开展一次送书活动,各个点的流动次数根据实际来增加。书籍种类的设置针对农民工的个性需求“量身定做”,增加了大量建筑工程、安全防范、文学经典、科普知识等方面的书籍和各类报刊,最大限度地吸引农民工朋友走进书屋。目前,已开展送书活动30余次,受理农民工借阅1000余人次,流通图书达2700余册。
奎文区遵循“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方针,将“农民工书屋”建设切实纳入到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城市社区、用工企业和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形成分工明确、统筹协调、优势互补、优质高效的工作格局。目前,奎文区已投入资金75万元,建成“农民工书屋”37个,其中最大规模的书屋藏书量10000余册,面积达到70平方米。
更多新闻:
- 潍坊道路指示牌给白酒做广告 潍坊交警被指“跑偏”2012-03-01 14:36:00
- 有厕所不让用 潍坊一4A级景区遭遇如厕难2012-02-28 10:53:00
- 潍坊部分站牌被广告“侵占” 显示不全被指不便2012-02-28 09:41:00
- 潍坊高中招生政策出台今年有新变化2012-02-28 09:09:00
- 潍坊市直托管人员缴纳个人社保费告别现金支付2012-02-28 13:59:00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