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庄文石 李涛
“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在这个农历春节,老男孩们哀伤的曲调也许正盘旋在每一个追梦人的脑海中。
今年回家,我们该带着什么样的现实去面对家人目光里的各种问询、各种意义?
这一年,我们过得好吗?当我们背着行囊来到这个不大不小的城市,当初跳动的热情还在吗?当我们挤在房贷车贷各种贷中蹒跚而行的时候,我们的理想还那样生动仿如昨昔吗?
我的积蓄在哪里?
超市里成堆的年货,小区里成片的传单,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浓。临近放假、单位里没什么活儿可干了,当同事们忙着逛街选年货的时候,25岁的刘伟坐在写字楼的13层办公室里,无聊地等待着下班。
三年之前,刘伟应聘来到这家网络公司,担任网络技术员,月薪1800元,虽然不是很多,但当年的他属于“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时候,很是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生活。那个时候下了班,他还可以和朋友们泡泡酒吧、唱唱KTV。
一切的改变都从买房开始。2010年,当潍坊的房价像打了鸡血卯足了劲儿向上冲的时候,刘伟随着不少人杀进了楼市。一番精挑细选之后,他定下了国税局宿舍的一套二手房。
接下来和房主协商、办贷款、过户,拿到房产证的同时,刘伟也拿到了银行的月供通知,一百多平米的房子,20多万的贷款,15年的期限,每个月还款2157元。
经过两年的加薪之后,刘伟的工资已经涨到了每个月2000元。看着手里的还款通知,刘伟知道自己正式踏入了房奴的行列,而且境遇比传说中的“月光族”更惨,在把所有的工资交给银行之后,他还有157元的亏空。
从还房贷的第一个月起,刘伟开始偷偷找兼职了,凭借着自己的过硬的技术,他承揽了一些给企业做网站的业务,平时也会有几百元的收入。但是这些并不稳定,额外所得仅限于平时的零花,大件的花销还是需要从家里要钱。
“过年我都不好意思回家了,连最起码的年货钱我都没有”。刘伟自嘲地说,当时还盼望着工资能多涨点,但今年的经济形势确实不好,单位的年终奖至今没有动静,恐怕是没戏了。
“听说能有300块钱的年货,我就指望着拿这些东西回家过年了”,刘伟说自己奋斗了一年,一分钱也没有攒下,对此,家里的老人们也能够理解,毕竟大家都知道自己在城市里的不易。
不过,这还不是刘伟最担心的。每年回家过年,村里的同学还要聚会,他还记得,当初自己考上大学的时候,很是在伙计们面前长了面子,大家都认为他将来会在城市里成家立业,混出头来。
但是现在,自己每个月赚的钱还不够还房贷,一年下来竟然没有一分钱的存款的现实,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同学会上那些永恒不变的盘问。
“我并不是虚荣心很强的人,也不害怕承认混的比别人差,但是我当初的理想真的会实现吗?”刘伟开始觉得他这个城里人的信心正在一点一点地消失。
我的价值在哪里?
在潍坊某事业单位工作的郑龙龙,大学毕业时考取了事业编制,这让他一度成为父母的骄傲和同学、朋友艳羡的对象。
经过三年的工作之后,郑龙龙在家人的帮扶下首付15万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而在这物价高涨的时代,郑龙龙发现,原来罩在身上的光环早已不再。
原来那些没有考取大学或下海经商的同学,现在都有了自己的房子、车子,还有同学抱上了儿子。看看自己一直未变的工资,背着房贷掐着指头过日子的生活,郑龙龙心里有一种难以名状的郁闷。
2011年12月7号,郑龙龙开着亲戚的车回家参加高中同学的婚礼。婚礼仪式举行完毕,大家准备去酒店时,郑龙龙发现很多同学都是开车前往的,尽管里面不乏面包车和轻型卡车,但这些都是自己的东西。
酒席间,当时班上学习成绩倒数的同学,毕业后出去闯荡两年又回家跟父母盖了个鸡棚养鸡,一铺鸡赚个两三万,一年下来就能轻松赚取十多万。如今,在村里盖了四间大瓦房,冰箱、空调、太阳能热水器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丝毫不逊于城里人的日子啊。
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发家致富,而自己还背着房贷过日子,有时候心里也很矛盾,感觉大学白上了;遇到同学、朋友结婚多的日子,生活就会捉襟见肘,还得透支信用卡,每当此时就特想立刻辞职回家,跟家人搞点副业;但回过头来一想,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在家养鸡、种地的同学的日子,那环境又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心里又多少有些平衡。
而眼下马上就要到来的春节,也让郑龙龙心里很纠结。在家的同学很多都有孩子了,经济上也独立了,同学聚会、吃饭出手都很大方,而自己在做事情之前都还得再三考虑,感觉活得很憋屈。
“小时候父母总是说知识改变命运,当时拼了命的读书,要离开农村去城市里扎根,但是现在看来,我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吗?”
郑龙龙说知识改变命运也许没错,离开农村或许也没有错,但是对于自己这个个体来说,他不知道是哪里出了差错,是谁剥夺了他实现梦想的舞台。
我曾经的梦在哪里?
今年24岁的张磊,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中铁八局在重庆的一个项目部从事文秘工作。这对于中文系出身的他而言,工作可谓是“门当户对”。正当他还沉浸在这份喜悦中之时,家人轮番打来电话,表示不同意。原因很简单,离家太远。
在家人的轮番劝说下,小张最终选择了妥协。凭借着师范生有教师资格证的优势,小张考取了潍坊老家一所县城中学的语文老师职位。这是一份很好的工作,但张磊却并没有多大的自豪感。“作为一名男孩子,我想到更宽广的世界闯荡一下;尽管教书育人在大家听起来很光荣,可我不想大好青春全部耗尽在讲台上。”
你说想展翅高飞吧,家里年老的父母怎么办?人都是要孝敬父母的,毕竟是他们把你养大的。而他们最需要的却是你过上安安稳稳的日子,离他们近一些。人的一生总是在这些矛盾中纠结着,前行着。
转眼间,半个学期结束了,小张所教班级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作为班主任的他也颇受学校领导重用。对待成绩,小张看得很淡,“取得的成绩只能证明过去,而未来如何还需要自己打拼。”
在家人的帮扶下,张磊付了首付买了一套房子。而微薄的工资与居高不下的房价和不断调整的利率相比,张磊感觉活得失败。
“农村的孩子好不容易通过考学走了出去,最后又回来了;我是有了份外人看来很好的工作,但我还是喜欢大都市的生活气息和节奏,那里有更宽广的舞台任你自由发挥;在这个小城市根本没有这些条件,如果你张扬了,人家还以为你是异类;父母希望你娶妻生子,儿孙满堂,你离开了家注定漂泊一生,失去了回家工作的机会,老了也干不动了,确实家里适合养老;但是我们这么年轻就要养老了,真是太可悲了!”话语中,张磊还是对小城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憧憬。
“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在这个农历春节,老男孩们哀伤的曲调也许正盘旋在每一个追梦人的脑海中。
今年回家,我们该带着什么样的现实去面对家人目光里的各种问询、各种意义?
这一年,我们过得好吗?当我们背着行囊来到这个不大不小的城市,当初跳动的热情还在吗?当我们挤在房贷车贷各种贷中蹒跚而行的时候,我们的理想还那样生动仿如昨昔吗?
我的积蓄在哪里?
超市里成堆的年货,小区里成片的传单,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浓。临近放假、单位里没什么活儿可干了,当同事们忙着逛街选年货的时候,25岁的刘伟坐在写字楼的13层办公室里,无聊地等待着下班。
三年之前,刘伟应聘来到这家网络公司,担任网络技术员,月薪1800元,虽然不是很多,但当年的他属于“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时候,很是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生活。那个时候下了班,他还可以和朋友们泡泡酒吧、唱唱KTV。
一切的改变都从买房开始。2010年,当潍坊的房价像打了鸡血卯足了劲儿向上冲的时候,刘伟随着不少人杀进了楼市。一番精挑细选之后,他定下了国税局宿舍的一套二手房。
接下来和房主协商、办贷款、过户,拿到房产证的同时,刘伟也拿到了银行的月供通知,一百多平米的房子,20多万的贷款,15年的期限,每个月还款2157元。
经过两年的加薪之后,刘伟的工资已经涨到了每个月2000元。看着手里的还款通知,刘伟知道自己正式踏入了房奴的行列,而且境遇比传说中的“月光族”更惨,在把所有的工资交给银行之后,他还有157元的亏空。
从还房贷的第一个月起,刘伟开始偷偷找兼职了,凭借着自己的过硬的技术,他承揽了一些给企业做网站的业务,平时也会有几百元的收入。但是这些并不稳定,额外所得仅限于平时的零花,大件的花销还是需要从家里要钱。
“过年我都不好意思回家了,连最起码的年货钱我都没有”。刘伟自嘲地说,当时还盼望着工资能多涨点,但今年的经济形势确实不好,单位的年终奖至今没有动静,恐怕是没戏了。
“听说能有300块钱的年货,我就指望着拿这些东西回家过年了”,刘伟说自己奋斗了一年,一分钱也没有攒下,对此,家里的老人们也能够理解,毕竟大家都知道自己在城市里的不易。
不过,这还不是刘伟最担心的。每年回家过年,村里的同学还要聚会,他还记得,当初自己考上大学的时候,很是在伙计们面前长了面子,大家都认为他将来会在城市里成家立业,混出头来。
但是现在,自己每个月赚的钱还不够还房贷,一年下来竟然没有一分钱的存款的现实,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同学会上那些永恒不变的盘问。
“我并不是虚荣心很强的人,也不害怕承认混的比别人差,但是我当初的理想真的会实现吗?”刘伟开始觉得他这个城里人的信心正在一点一点地消失。
我的价值在哪里?
在潍坊某事业单位工作的郑龙龙,大学毕业时考取了事业编制,这让他一度成为父母的骄傲和同学、朋友艳羡的对象。
经过三年的工作之后,郑龙龙在家人的帮扶下首付15万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而在这物价高涨的时代,郑龙龙发现,原来罩在身上的光环早已不再。
原来那些没有考取大学或下海经商的同学,现在都有了自己的房子、车子,还有同学抱上了儿子。看看自己一直未变的工资,背着房贷掐着指头过日子的生活,郑龙龙心里有一种难以名状的郁闷。
2011年12月7号,郑龙龙开着亲戚的车回家参加高中同学的婚礼。婚礼仪式举行完毕,大家准备去酒店时,郑龙龙发现很多同学都是开车前往的,尽管里面不乏面包车和轻型卡车,但这些都是自己的东西。
酒席间,当时班上学习成绩倒数的同学,毕业后出去闯荡两年又回家跟父母盖了个鸡棚养鸡,一铺鸡赚个两三万,一年下来就能轻松赚取十多万。如今,在村里盖了四间大瓦房,冰箱、空调、太阳能热水器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丝毫不逊于城里人的日子啊。
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发家致富,而自己还背着房贷过日子,有时候心里也很矛盾,感觉大学白上了;遇到同学、朋友结婚多的日子,生活就会捉襟见肘,还得透支信用卡,每当此时就特想立刻辞职回家,跟家人搞点副业;但回过头来一想,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在家养鸡、种地的同学的日子,那环境又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心里又多少有些平衡。
而眼下马上就要到来的春节,也让郑龙龙心里很纠结。在家的同学很多都有孩子了,经济上也独立了,同学聚会、吃饭出手都很大方,而自己在做事情之前都还得再三考虑,感觉活得很憋屈。
“小时候父母总是说知识改变命运,当时拼了命的读书,要离开农村去城市里扎根,但是现在看来,我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吗?”
郑龙龙说知识改变命运也许没错,离开农村或许也没有错,但是对于自己这个个体来说,他不知道是哪里出了差错,是谁剥夺了他实现梦想的舞台。
我曾经的梦在哪里?
今年24岁的张磊,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中铁八局在重庆的一个项目部从事文秘工作。这对于中文系出身的他而言,工作可谓是“门当户对”。正当他还沉浸在这份喜悦中之时,家人轮番打来电话,表示不同意。原因很简单,离家太远。
在家人的轮番劝说下,小张最终选择了妥协。凭借着师范生有教师资格证的优势,小张考取了潍坊老家一所县城中学的语文老师职位。这是一份很好的工作,但张磊却并没有多大的自豪感。“作为一名男孩子,我想到更宽广的世界闯荡一下;尽管教书育人在大家听起来很光荣,可我不想大好青春全部耗尽在讲台上。”
你说想展翅高飞吧,家里年老的父母怎么办?人都是要孝敬父母的,毕竟是他们把你养大的。而他们最需要的却是你过上安安稳稳的日子,离他们近一些。人的一生总是在这些矛盾中纠结着,前行着。
转眼间,半个学期结束了,小张所教班级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作为班主任的他也颇受学校领导重用。对待成绩,小张看得很淡,“取得的成绩只能证明过去,而未来如何还需要自己打拼。”
在家人的帮扶下,张磊付了首付买了一套房子。而微薄的工资与居高不下的房价和不断调整的利率相比,张磊感觉活得失败。
“农村的孩子好不容易通过考学走了出去,最后又回来了;我是有了份外人看来很好的工作,但我还是喜欢大都市的生活气息和节奏,那里有更宽广的舞台任你自由发挥;在这个小城市根本没有这些条件,如果你张扬了,人家还以为你是异类;父母希望你娶妻生子,儿孙满堂,你离开了家注定漂泊一生,失去了回家工作的机会,老了也干不动了,确实家里适合养老;但是我们这么年轻就要养老了,真是太可悲了!”话语中,张磊还是对小城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憧憬。
祝坤
更多新闻:
- 潍坊道路指示牌给白酒做广告 潍坊交警被指“跑偏”2012-03-01 14:36:00
- 有厕所不让用 潍坊一4A级景区遭遇如厕难2012-02-28 10:53:00
- 潍坊部分站牌被广告“侵占” 显示不全被指不便2012-02-28 09:41:00
- 潍坊高中招生政策出台今年有新变化2012-02-28 09:09:00
- 潍坊市直托管人员缴纳个人社保费告别现金支付2012-02-28 13:59:00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