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合作社搭台 各镇街部门唱戏 高密市加快推进“1+N”协同为农服务体系建设

2018-06-08 17:38:00    作者:   来源: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近日,高密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推进“1+N”协同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高政办字〔2018〕51号),明确提出用两年时间,采取财政扶持、税费优惠、信贷支持等措施,充分发挥供销社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生力军作用,以有关部门、镇(街区)、企业、社会组织为“N”,建设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为农服务中心”这一平台,为广大农民提供综合性、一站式服务,着力解决为农服务资源支离分散、不经济的问题,全面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大众网68日讯(记者 毛维鹏 通讯员 张世勇)近日,高密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推进“1+N”协同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高政办字〔201851号),明确提出用两年时间,采取财政扶持、税费优惠、信贷支持等措施,充分发挥供销社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生力军作用,以有关部门、镇(街区)、企业、社会组织为“N”,建设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为农服务中心”这一平台,为广大农民提供综合性、一站式服务,着力解决为农服务资源支离分散、不经济的问题,全面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实施方案》明确,1+N”协同为农服务体系建设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加快平台建设。为农服务中心是“1+N”协同为农服务体系的重要平台,高密市供销社负责全市为农服务中心的建设、运营和管理。要充分发挥供销社独特优势,逐步将为农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半径适宜、功能完备的镇村级为农服务综合体,为“N”个为农服务部门和单位提供办事窗口或场所。有关镇(街区)、部门根据各自实际,分步骤、分阶段进驻为农服务中心,设立服务窗口,派驻工作人员,开展以土地托管为核心的农业规模化服务。二是推进生产合作。供销社、农业、农机、粮食、畜牧等部门通力合作,从发展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农业服务公司、加快推进土地托管服务、鼓励开展个性化服务等四个方面入手,共同服务于农业生产。三是推进供销合作。供销社、商务等部门通力合作,按照“线下布点、线上联网”的思路,全面改造传统经营网点,积极对接“供销e家”、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企业,打通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供应链,尽快形成全市“一张网”流通格局。四是推进信用合作。推动供销社与金融机构合作建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整合专业技术优势和组织网络优势,把专业金融业务与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有效对接,搭建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切实解决农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合作社内部规范开展信用互助业务,加强监督管理和风险防控。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不断探索信用互助业务发展新模式,确保信用互助业务健康有序开展。拓宽服务领域,扎实推进农业商业补充保险,试点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抗风险能力。探索社银合作新模式,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共同开拓农村金融服务市场,为农民提供小额取款、汇款、转账等金融服务。 

  《实施意见》强调,一要强化组织领导。高密市政府成立加快推进1+N”协同为农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镇(街区)和市直部门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高密市供销社,具体负责体系建设和土地托管工作的协调调度,把握推进进度,及时研究工作推进中的问题,总结推广经验。二要加大扶持配合。各镇(街区)要把“1+N” 协同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和土地托管工作作为当前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重点,摆上突出位置,纳入重要日程,落实推进措施,解决实际问题,实行跟踪问效。镇(街区)农口站所都要进驻为农服务中心,以此为依托开展工作。各有关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要从各自职能出发,细化工作方案和推进措施,强化政策支持和专业服务,合力推进工作。对带动能力强、服务层次高、辐射范围大的农业服务主体,高密市政府给予资金、税收、建设用地等相应支持,推动服务体系建设。三要加强督导推进。高密市政府将“1+N” 协同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和土地托管工作纳入对各镇(街区)的科学发展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督导及考核工作的落实,并与各项扶持政策挂钩,确保上述工作顺利实施。 

  目前,高密市已建为农服务中心29处,实现了涉农乡镇“全覆盖”,以为农服务中心为平台,土地托管服务面积达到43.6万亩。 

  声明: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焦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