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英美注资方案的比较
因担心购买问题资产的操作复杂,见效缓慢,美国政府效仿英国做法,将《经济稳定紧急法案》中收购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一部分改为注资,两国注资方案的基本思路一致,但操作模式又有所不同。
(一)相同之处。
1、政策目标相同。注资方案着眼点是提高银行业特别是大型银行(案着外部性更大)的资本充足率,恢复存款人、借款人和投资者信心,重启银行体系信贷功能,减轻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同时,由于注资可直接补充银行一级资本,通过“乘数效应”可释放出数倍于注资规模的可贷资金,政策效果优于购买银行不良资产。
2、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利益。一旦金融机构倒闭,普通股、优先股偿还顺序位于债务之后,政府注资增加了资本缓冲,减轻对金融机构交易对手风险的担忧,降低银行“借新还旧”的成本和压力。
3、注重保护纳税人利益,避免道德风险。一是英美两国政府所购优先股股息均高于本国五年期国债利息,只要金融机构不进一步恶化,政府收支轧差后可有盈余,财政负担可控。二是注资条款对所有金融机构一视同仁,且附带了限制高管薪酬等诸多限制,降低了道德风险,减轻政治压力。
4、为政府最终退出留出通道。通过规定优先股的高股息(英国)或股息由5%递增到9%(美国),鼓励企业在经营状况改善后,采用市场化融资方式替代政府注资,赎回优先股,留出政府退出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