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新型节水灌溉系统让麦苗果树“畅饮”返青水

2018-03-27 14:47:00    作者:   来源: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这就是金阳街道办事处自主研发的新型节水灌溉系统。

  进入三月中下旬,滨州大地迅速回暖,麦苗和梨树到了浇灌返青水的时候。阳信县金阳街道杨松村,吴大姐拎着铁锨,只是前后拨打两次免费电话,一个人用了半天功夫就将自家两大席麦子浇完了,地头上的出水口,她轻松熟练地拆掉转接头,开上电动小汽车回了家。这就是金阳街道办事处自主研发的新型节水灌溉系统。

  

  距离杨松村三四里地的西边村,老王骑着电三轮也来浇地了。他先将转接头拧在自家地头的出水口上,然后到旁边的控制箱上插上自己专用的IC卡,随着一个免费电话拨出去,出水口哗啦哗啦涌出水来,流进麦地里。全部浇完,又一通电话,出水口马上停止出水。据了解,水闸开关都是通过电脑操控的,前后各一个电话只是发送开关信号。一个多小时的“工作”,对于老王来说十分轻松,用他的话说,自从用了这个系统,玩着就把地浇了。

  

  在此之前,他每次浇地几乎都要全家出动,拉着笨重的柴油机从河里抽水,然后要用上百米的“小白龙”输水管接到自家地里。“浇一次地,光铺管子收管子就得个把小时,而且管子还很容易坏,一旦有个地方漏水,很难修好。”老王说,“管子基本一年一换,费用大约得二百块钱,再加上柴油费,浇一亩地成本得50块钱。”用上新型接水灌溉系统以后,由于系统设置每隔50米就有一个出水口,基本上每家地头上都有一处,最远的也只需要十几米的输水管就够用了,成本一下降低了一半,据测算,现在平均浇一亩地的成本只需要20多块钱。更重要的是,原来浇地“全家总动员”,现在一个人就完全能干。

  

  在金阳街道办事处的便民服务大厅里,有一个专设的节水灌溉系统IC卡充值窗口,十里八村的人们都到这里来充值。中午时分,义门丁村民丁胜春手里攥着蓝色的IC卡来到窗口,他准备再充上200块钱,回去交给70岁的老父亲,让他帮着浇完剩下的地。丁胜春说,自己和妻子常年在外做小生意,之前每到浇地的时候都必须回家,现在父亲一个人就能浇了,他们两口子能安心在外挣钱。

  

  研发这种新型节水灌溉系统的,是一个“80后”,他叫张磊,一直“不安分”的他学过电气焊、卖过太阳能、开过皮革作坊、干过网吧台球厅,还养过猪。2013年前后,在竞选上村主任后,由于村里地势高洼不平,灌溉是个大难题,他开始研究节水灌溉,用他的话说,他之前干的那些活积累的经验都没白费,全部集成到这个系统上了。从购置硬件到后台系统的软件开发,他四处奔走,找兼职,找外包,最终在滨州学院老师的帮助下将系统“组装”起来,其中他获得了多项专利。在本村试用成功后,系统开始逐步向外推广。

  

  据了解,目前,金阳街道办事处51各村使用节水灌溉系统,完成耕地面积4.8万余亩,铺设管线35万米,出水口6500个,泵站420个,供电线路50千米,总投资近4000万元。

  声明: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焦雪
鎴戣鎻愪緵鏂伴椈绾跨储锛堜竴鏃﹂噰鐢紝濂栧姳鏈€灏�20鍏冭瘽璐癸紝鎵€鏈夊唴瀹瑰潎涓烘偍淇濆瘑锛�
鎵嬫満锛� (濉啓鎵嬫満鍙风爜)
濮撳悕锛�(璇峰~鍐欑湡瀹炲鍚�,缃戠珯浼氬仛淇濆瘑澶勭悊)
鎵€鍦ㄥ湴鍖猴細
鍐呭锛�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