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关于无人零售的争议,在近几年异常火热。一方面,人们从成本角度考量,认为无人零售必然是零售发展的终极形态。一方面,也有人从服务效果考虑, 认为“无人零售”无法满足日益提升的服务需求。争论虽如此,“无人零售”的发展还是在不断推进中,多方的论证似乎也为“无人零售”开拓着更具包容性的发展路径。
2016年亚马逊推出无人店Amazon Go概念后,国内电商与零售巨头们也纷纷开始涉足“无人领域”,其中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无人售卖机等都是业内关注的焦点,”无人零售”成为2017下半年资本最热的风口。但无人零售现阶段在技术、成本控制等诸多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能否真的颠覆零售业的未来发展还有待考量。
零售巨头纷纷布局无人领域
2017年“无人零售”以其全新的购物体验和高科技术的应用成为最受资本和消费者关注的业态之一。2017年下半年,24小时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完成超过1亿元的A轮融资;沃尔玛推出自助杂货售卖亭;阿里巴巴旗下首家无人零售店“淘咖啡”落地;京东在总部开设“X无人超市”。同时,各大食品饮料企业也不甘落后,娃哈哈宣布3年供应10万台Take Go无人智能零售店;伊利也发布计划在2000多个社区内推广无人便利微店。同时无人零售的另一个领域——无人货架,也备受资本的关注。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无人货架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显示,截至今年9月,有16家无人货架获得投资,融资总额超过25亿元。短短几个月,“无人零售”这一新业态技术发展成为了零售业的新风口。不可否认,自动和智能是零售行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无人零售因其本身概念新颖及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价值,让资本趋之若鹜。但就市场接受度而言,无人零售真的是消费者需求吗?
“无人零售”戳中消费者的痛点了么?
无人零售成为热点,背后存在诸多驱动力。电商线上流量的饱和、零售业人力成本的增加、人工智能、物联网RFID技术的逐步商用,以及移动支付的普及促使无人零售成为现实。无人零售的风口似乎很大,但能否普遍应用还有待观察。目前该领域存在的质疑主要有三点:支撑无人零售的科技是否足够成熟?无人零售能否解决消费者的痛点?以及它是否真的便利和节约成本?
技术层面,在实验环境下,无人项目所运用的技术已趋于成熟,但到了真实的场景中,无人店的识别技术便很难应对人流量大、购买行为识别错误等问题。缤果盒子上海首家无人便利店内甜甜圈因高温软化,原因是空调系统出现了故障,这也侧面说明了“无人”的运营难度。此外,无人零售的兴起是受互联网巨头公司和传统零售电商行业驱动,而不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产生的,消费者依旧还是以便利和便宜为消费“准则”。相较于全家、7-11等传统便利店,无人便利店进门、结账、出门环节显然更要耗费时间,大多数消费者都抱着尝鲜体验的心态,并不具备持续的消费行为。同时,无人店虽然没有服务人员,但存在很高的隐性成本。后台维护、补货、技术成本等均是不低的投入。通江投资集团成员企业通江资本大消费领域负责人认为,无人便利店并没与消费者的需求完全匹配。无人便利店SKU数量有限及缺乏熟食,不能完全消费者的需求,目前的消费体验均抱有猎奇的心态,如何能激发消费者的持续购买行为,是无人零售亟待解决的问题。
“无人零售”该贩卖什么?
无人零售看似是一个新奇的产业,褪去华丽的外表,内在本质还是零售业。零售业所谓的变和不变,消费者需求变化、市场环境变化、技术变化是不断更迭的,不变的是零售商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无人零售店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在于无人,对于消费者而言,商品的丰富与优质才是最为重要的。短期来看,人工智能、3D摄像头等噱头的确能够吸引很多消费者前去体验和购物,客流量和营业收入等也许会有所增长,但当消费者的新鲜感和猎奇心过去以后,这一模式的增长空间有着明显的天花板。对此,通江投资集团相关领域负责人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他表示,无人零售如果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风口,应该立足于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利用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创造更好的购物体验。同时,商家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的采集,构建消费者购买行为数据库,从为消费者提供更智能化、完善的服务出发来搭建新的购物场景,创造有别于传统便利店的购物体验,这样才有可能做到对传统零售产业的补充优化,有望成为一个长期持续的风口。”
延展阅读:通江投资集团始终坚持“金融创新+产业投资”双轮驱动战略,通过一系列的投资和并购,产业投资领域已实现以三大主营业务为核心的产业链布局,分别涵盖“二手车交易及关联业务”、“幼儿教育、国际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三轨并行的教育格局”,以及“消费型制造业为龙头的生产制造流通业”;金融创新领域已实现以房地产金融为主的产业链布局,并积极拓展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综合金融服务。在有效助推实业强国的企业诉求时,积极为产业合作机构提供最大化的资本收益与服务。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