浞 河 探 古

2016-11-17 17:10:00    作者:张春光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浞 河 探 古

  浞 河 探 古

  张春光(潍坊学院)

  我认识浞河是在五年前,初到浞河,感觉治理的很好,绿化很美,有塑胶自行车道。河水清澈见底、鱼儿畅游、荷花盛开、小桥流水,有点江南风味。

  每到周末,骑自行车直奔浞河而去,两岸植被茂密,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环境幽静。只是觉得浞河的“浞”字是个生僻字,很少用,当时感到这个字有点奇怪,促使我对浞河名字的来历,以及浞河的历史产生了好奇。

  浞河环境好,骑车子去的次数就多了,也时常去浞河两岸的村子转转,慢慢对浞河周围的环境熟了,浞河的历史脉络就渐渐清晰了。

  通过考察,感觉浞河历史悠久,是一条远古走来的河,一条有文化内涵的河,一条有历史印记的河。

  浞河的上游是两条河,西浞河发源于杨家庄子一带,东浞河发源于赵庄一带,两条河在仓上村北面汇为一条河,在潍北农场与虞河汇合流入渤海,全长33公里,算是一条小河了,可她的历史很久远,她的名字和一位夏朝的国君寒浞有关。

  寒浞,又名韩浞、寒漪;夏朝时期,他在现在的寒亭建立了古寒国,是夏朝君主。只是因为他的名声不好,以孔圣人的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历史把他排斥在帝王之外,称他为枭雄,把他统治中国的岁月从史书上抹掉。

  寒浞任有穷氏部落首领后羿的相,后来杀死后羿,夺取有穷氏大权,随后消灭了夏后相,一统天下,晚年死于夏后相的遗腹子少康的复国之战中,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对于历史的真伪我们无法去评判。

  我考察的浞河是从健康街的浞河桥往北的清池开始的,清池之所以叫清池,据当地人讲,以前有很大的泉眼,水量很大,水也很清,八十年代后变成了臭水沟,五年前浞河治理时才成现在的样子了,但泉眼早就不见了。

  浞河东岸,清池往北七八里就是东冢子后村,这里的很多村子带有远古的气息,从古寒国一路走来。

  冢子后村南面有个高十几米,直径近百米的大冢子,此钟冢就是有名的夏朝国君寒浞的墓地——寒浞冢,冢上长满了野草,上面简单的立了个石碑——夏寒浞冢。

  据当地人讲,六十多年前,只要去烧上香,压上纸条,纸条上写上借多少碗和筷子等婚宴用,第二天来取就行,你所求的东西都有,只要用完还上,下次还能借出来,但现在是借不出来了。

  虽然历史上记载寒浞很残暴,据说他对当地老百姓还是宽厚的,否则不会四千多年来,他的坟冢一直安然无恙。

  历史记载寒浞被后羿的遗腹子少康杀害并满门抄斩,部下叛乱,当地老百姓还给他修了个很大的冢子,把他厚葬了。历经四千多年,冢子还很完整,估计当年的冢子有现在的好几倍大,在四千多年前算是很宏大的工程了。

  东冢子后村西邻是马宿村,据说马宿是当年古寒国的马站,是养马驯马的地方,是寒浞的军马场。

  马宿再往北几里就是南纸坊村了,南纸坊和北纸坊村当年都有很多造纸的作坊,由于两个纸坊村离杨家埠不远,杨家埠又是全国三大年画产地之一,每年的用纸量很大,纸坊又邻近浞河,有造纸的便利条件,所以就行成了很多造纸的作坊,现在已经看不见这个行业了。

  浞河的西岸清池往北二里地就是王候村,其实是三个村合并成一个王候社区了,传说是以前的古寒国王公贵族的住地。古寒国灭亡后,这里就叫王候村了,一直延续到现在。

  王候村沿浞河往北三里地就到了仓上村了,仓上村很大,由三个自然村组成,据说仓上是以前古寒国的粮仓,当时存有大量的战备物质,有重兵把守,是个非常重要的军需库,现在看不到一点粮仓的影子了。

  周围还有些村名也很古怪,有七个营子村,八个寨子村,都和古寒国当时的争战有关,那个年代部落间的吞并、战争是常态,浞河两岸都是古寒国的军事要塞,是古战场。

  浞河东岸的南纸坊村北五六里路就到高庙了,传说高庙的院内有一口热气腾腾的井,每天都云雾缭绕,这也是传说中嫦娥奔月的地方,据传嫦娥确有其人,亦名姮娥,系夏代东夷首领后羿之妻。嫦娥美貌绝伦,心地善良,体恤百姓,深受人们崇敬与爱戴,后人怀念她,创造了嫦娥奔月的故事。

  故事梗概是:后羿射九日、降猛虎、除毒蛇,为民除害;后居功自傲,骄横专断,又从西王母那里寻得长生不老药,以永远统治东夷。嫦娥见后羿暴戾,不得民心,又虑其长生,致黎民永坠苦海,愁得她寝食难安,有方士授计她偷食灵药。嫦娥依计服下,不料身轻如云,离地升空,直奔月宫而去,从此成为广寒仙女。

  长娥奔月成了神话故事,但也不能排除另一种可能,寒浞杀死后羿后垂涎于长娥的美貌,霸占了长娥,长娥知道寒浞和后羿一样是暴君,非常失望,等到庙会时就在高庙投井自尽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她,出于美好的愿望,就希望长娥没有死,只是乘着高庙院内井的雾气,腾云驾雾奔向了月宫,成了仙女……。

  四千多年过去了,美好的神话一直在流传,是真善美就有生命力,为百姓做了好事,人们就会一代代歌颂、就会口口相传。现在的高庙早已物是人非了,庙虽在,但井不在了。

  浞河是古寒国人民为了纪念寒浞而得名,寒浞冢至今已四千多年,还屹立在浞河东岸,年代之久远国内罕见。寒浞冢得到了当地人民很好的保护,这充分说明虽然当年寒浞为了巩固政权很残暴,但对待当地百姓减租减息,还是比较仁慈的,否则他的政权也不会存在了六十年,对于一个远古的君主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

  浞河穿过寒亭城里一直往北汇入虞河,一路走来,最后流入渤海,沉寂在历史的长河里。今天的浞河是我们美丽的家园,是我们周末休闲的好去处,我们会更好的爱护她,保护她,让这条古老的河焕发出新的生机。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官方微博(@潍坊大众网)、潍坊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eifangdzw)。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

相关新闻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