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韵年味,醉了乡情,浓了乡愁

2016-11-03 10:04:00    作者:单辉   来源: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年韵年味,醉了乡情,浓了乡愁

  年韵年味,醉了乡情,浓了乡愁『年·春意』

  时间如此匆匆,匆匆得让人还没回过神,年已经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了。

  岁岁年年,年年岁岁,365里路程,历经春夏秋冬,终点便是年了。

  过年了,大街上春联、年货比比皆是。人们三三两两,逛街下店,为过年精心准备着。闲聊时,开始了关于春晚话题的讨论。在外地工作的人们也携妻带子,回归家园。守着电视,过着除夕,饭菜飘香,家人团聚,其乐融融,这便是年了。

  年韵依依,年味袅袅,沉浸在年的氛围中,总感觉在物质上拥有的太多,在精神上又似乎缺少点什么,少了什么呢?一时也无法说清。

  闲暇时,父亲常常和我聊起他们小时候过年的日子。父亲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尽管贫穷,人们过年却有着另一番韵味。

  如今,父亲所讲得过年的场景在我脑海里愈发的清晰,丝丝缕缕,萦绕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扫房子。每到腊月二十四,人们便开始打扫庭院,然后搬出屋内的杂物,搬不动的用席子遮住,在穿上破旧衣服,戴上破旧帽子,用手巾捂住口鼻,全副武装后,用一根木棍绑上笤帚,自上而下开始清扫,由于是平房,扫起来尘土飞扬,呛得人睁不开眼睛,只能凭感觉舞动笤帚,等尘土散去,又开始抹椅擦桌。单单扫房子,就会用上大半天的功夫。人们尽管大汗淋漓,累得直不起腰,但忙而快乐着,院内外弥漫着喜庆的气氛。现在,人们都住上了高楼,盖起了洋房,扫房子也就象征性地清理一下,几十分钟便可以大功告成。

  置年货。每逢临年大集,家家户户全体出动,一半为置办年货,一半为看热闹。集市上人山人海,叫卖声此起彼伏。最亮眼的,要数看鞭炮的摊子,摊主为招引顾客,争相燃放最响亮的鞭炮,“噼里啪啦”放个不停,大声吆喝夸耀自己的鞭炮如何的出响,有时一不小心,引响了整个摊子的鞭炮,只见浓烟升腾,摊主灰头土脸,好不狼狈,引得赶集的人们哈哈大笑。那时的鞭炮,主要是土炸药制作,没有多大的杀伤力,不像现在的鞭炮,烈性炸药制造,燃放起来让人心惊胆颤。

  贴对联。人们买上红纸,带上一盒烟,请那毛笔字熟手的人写对联。写对联的人,也乐意帮忙,认为这是展示自己书法水平和练字的好机会。贴上对联后,人们互相观看,一为比一比谁的书法好,二为欣赏对联的内容。有人也为自己的对联在这两方面超过别人而沾沾自喜。现在的对联,皆由机器印制,字体单一,内容上千篇一律,缺少了很多欣赏的价值。

  过除夕。那时候,各家很少有电视,除夕之夜,小孩子便跑出家门,一声“大小的孩,都出来玩”,一会儿便有数十名小伙伴开始了捉迷藏的游戏,玩兴正浓之时,家长便招呼自家的孩子回家吃水饺了,然后开始“熬五更”,放鞭炮,鞭炮声彻夜不息。如今,人们闭门在家观看电视节目,街上空无一人,全无往日的欢乐与热闹。

  大拜年。正月初一,人们早早起床,早饭后,呼朋引伴开始拜年。家家户户除一名长者留守在家外,全部出动,不论亲疏,不论远近,见面时互相祝福,说些吉利话,然后走进各家的门,向房内八仙桌上供放的历代宗亲的牌位磕头,再给长辈磕头,那时没有压岁钱,人们磕头磕得虔诚,磕得带劲。有矛盾的、有怨结的,在此时,也相逢一笑泯恩仇,以往的不快烟消云散。一路上,拜年的人络绎不绝,整个村庄弥漫着欢乐、热闹、喜庆的气息。

  送家堂。正月初二,吃过中午饭,人们开始送家堂,把牌位、火纸、香按家族集中在一块,先烧纸,再燃放鞭炮,为历代宗亲送行,再磕头。之后,人们各自回家。

  走亲戚。初三开始,人们开始走亲访友。那时,没有汽车,自行车也是稀罕物。虽然贫穷,但有浓浓的亲情,几里、十几里乃至更远的路程全靠步行。人们用一根短木棍撅着箢子,箢子里放着自家蒸的馒头、白酒、点心和五花肉,主人把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拿出来招待客人,劝吃劝喝,极为热情,客人往往喝的酩酊大醉,临走时,主人家象征性地留下一点东西,客人再撅着箢子回家。此时,客人酒劲正酣,一路上东歪西斜,箢子里的馒头掉出来也浑然不觉。好一幅醉归图!现在,人们亲戚之间的来往比以前淡了,穷亲戚攀不上富亲戚,富亲戚瞧不起穷亲戚。

  如果说物资匮乏时期人们所期盼的是鸡鸭鱼肉,那么,现在的人们所期盼的仅是一桌浓浓的亲情,浓浓的乡情和那浓浓的挥之不去的乡愁。

  习主席指出,守住田园风光,既要青山绿水,又要留住乡情,留住乡愁。如今,人们住着高楼,开着小车,花钱不愁,衣食无忧。真希望我们能有几十年前我的父辈们过年的心境以及过年的氛围。

  (作者单位:高密市姜庄中学 姓名:单辉 电话:18265662970)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官方微博(@潍坊大众网)、潍坊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eifangdzw)。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

相关新闻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