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深度 杨自刚
水有龙,则灵动。山有仙,则闻名。古今文人骚客似乎对水有着独钟的情怀。大海啊故乡,呐喊的是赤子的乡愁,黄河啊母亲,咆哮的是民族的豪迈,长江东逝之水,吟唱的是历史沧桑的年轮。
水,最早在春秋时期一个叫李耳的哲人笔下升华,‘上善若水’成为其著作中对水最精辟的注释:‘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八章。解释为善良的人象水一样。这是古人从人的角度,以水喻人对人们思想道德行为的教诲。‘祸兮福兮、所依所伏’这是最早的相对学说,结合这位道教创始人的相对说思想,站在自然界的高度,犹其是水的角度;三千余年后,一位冒昧书生的延伸解释是:水是高尚善良的【因为只有善良的人,老子先生才称之谓‘若水’,可见水是高于人的】,其善待一切,与世无争,即使大家都厌恶的事物,亦能相处,所以人们才对水顶礼膜拜,津津乐道,人要学习水的这种精神。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名相李斯的师父荀况深谙此道,这位老家邯郸的思想家对水与舟、君与民的政道有着深睿的分析,善诱着后来的统治者阶级。承袭这一理论并使之成果化,当数数朝之后唐代的魏征,魏大人显然比他的同行李斯佐政成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谏言,常常让李世民听的头疼,朝纲之上魏征心无旁鹭的政事之争,让当代明君下不了台是常事,好在良禽鸣于梧木,明君幸遇贤臣。
水无常形,这是自然界中液体形态基本的法则。顺势而为,随遇而安,延伸了其生存的条件。不择细流,容纳百川的胸怀,使其成为波澜壮阔的理由,思之然也。
水有时深入浅出高深莫测,那是她历尽沧桑老世于故的必然。
曾几何时,这种感情丰富的物质对生态平衡彻底失望继而愤怒,肆虐的发泄,她要给自毁家园的共存者以刻骨铭心的教训,排山倒海的洪荒,摧古拉朽横冲直撞。面对过了头的惩罚,她曾经的邻居大禹出现了,要好的伙伴大舜也来了,面对这尴尬的局面,大禹和大舜反复疏导她的情绪,最终她和人类得以在这个星球和平共处。与人相比,她进化的越来越纯洁,‘温柔似水’这个极富想象力的形容词,是人们对水的性格内涵又一次的升华。反之,人类却进化的越来越自私,越来越狡猾,蓄意侵占万物的生存空间,柏油路肆无忌惮规划着人类的领地,混凝土不留任何空间的铺陈,化学工业的黑烟空中漫舞,所有的一切似乎是在巩固现代造物主的发展成果,标榜政绩炫耀权力的同时,有意无意刻意肆意挤压地下水与空气阳光动物植物接触的空间,东、西伯利亚的白雪和西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已很难在人类聚集的地方找到下脚的地方。仰面面对稀少的绿树和草丛,她只有远离干燥的地面,她知道人类这个多变的邻居,已容不下她。地下几十米,以难觅她的踪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宋朱熹老夫子的意境,已成过往的奢侈。
简单的经济头脑催生了幼稚的发展思维,过度的折腾过后,令人焦虑的一幕出现了,水荒严重,资源枯竭,一向凌驾于自然界万物之上的人类开始不安了。继而就是近似声嘶力竭呼喊,‘大地是我们的母亲,水是我们的父亲,’‘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每一滴水,’人啊,------这个毁誉参半的灵长类动物。
梦里水乡是人水交融的另一种情怀,游子独有感触。家乡的年轮,在小河里长大,水中的顽皮,充斥着儿时的记忆,池塘里的夏天,写满童年。日暮西山,水中倒映的是归家的老牛和一张张疲惫的笑脸。水是袅袅炊烟,水是农家割舍不下的祈盼。河边,阿莲的歌声,在夜色中摇曳,水中荡漾着她对阿牛哥的期盼。
联系电话:13054700118
地址:安丘市兴安街道大城埠居委会
![]() |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