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3 16:03:00 来源:东方网 我要评论
导演费奥多尔·邦达尔丘克表示,《斯大林格勒》是献给父辈的诗歌:“影片除了能展现战争的惨烈以外,更重要的是展现战争险境下人性的光芒和爱的力量。硝烟炮火散尽,留在记忆中的却是那些打动人心的细枝末节。聚焦战争背景下的平头百姓,无论场面或激烈或沉静,都拥有着直指人心的力量。”
今年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70周年,代表俄罗斯参加明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评选的电影《斯大林格勒》正是为了纪念这个苏联卫国战争中最惨烈同时也是重要转折点的历史事件而拍摄的。《斯大林格勒》是俄罗斯第一部IMAX-3D巨幕影片,也是首部全程使用3D摄影机拍摄的俄罗斯电影。影片耗资约3000万美元,将于10月31日在内地上映。影片的导演兼制片费奥多尔·邦达尔丘克表示,影片是献给父辈的诗歌,除了展现战争的惨烈以外,更重要的是展现战争险境下人性的光芒和爱的力量。
《斯大林格勒》可与古希腊、古罗马的悲剧相媲美
《斯大林格勒》已于10月10日在俄罗斯首映,首周票房1610万美元,打破了包括《阿凡达》等在内的电影在俄首周票房纪录。电影讲述了苏联军队向伏尔加河对岸的德军发起反攻,但遭遇失败,唯独格罗莫夫大尉率领的几名侦察兵渡过到了对岸,并潜伏到敌占区的一栋三层楼的房子里,遇到了这栋房子的最后一位住户——19岁的卡嘉。他们临危受命要不惜任何代价守住这栋房子,也要守护房子的主人。影片以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一场战役为背景,详尽描述了一段具有戏剧性人性冲突的爱情故事。
导演费奥多尔·邦达尔丘克表示,《斯大林格勒》是献给父辈的诗歌。邦达尔丘克的父亲是俄罗斯导演巨匠谢尔盖·邦达尔丘克,曾拍摄过史诗巨制《战争与和平》,这部电影将托尔斯泰原著中青年一代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刻画得淋漓尽致。费奥多尔从小耳濡目染,得到了父亲的真传,拍出了这部向老一辈苏联战士致敬的《斯大林格勒》。
费奥多尔说,《斯大林格勒》完全可与古希腊、古罗马的悲剧相媲美。《斯大林格勒》是他导演生涯中最重要的影片之一,他花了整整三年时间拍摄。为了能真实地还原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惨烈和残酷,他与参加过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老战士们就影片内容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影片除了能展现战争的惨烈以外,更重要的是展现战争险境下人性的光芒和爱的力量。硝烟炮火散尽,留在记忆中的却是那些打动人心的细枝末节。聚焦战争背景下的平头百姓,无论场面或激烈或沉静,都拥有着直指人心的力量。”
3D效果能引起观众一种特殊的情感共鸣
谈及为何拍摄3D影片,邦达尔丘克说:“我们想制作一部连我们自己都从未看过的电影。拍摄这部作品的目的不是为了描述战争的宏大场面,而是讲述在战争的大背景下处于险境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的故事。希望影片的3D效果能引起观众一种特殊的情感共鸣,让当代观众沉浸在1942年11月那个被围困、被烧焦的城市,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这也是一名电影工作者的毕生追求——要不断地尝试消除掉电影与观众之间的界限。”
此外,邦达尔丘克还希望通过电影高科技与好莱坞争观众,“俄罗斯年轻人大多是在美国好莱坞大片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俄罗斯需要能够被广大年轻人所接受的历史题材的电影,这也正是本部电影的意义所在。但愿影片的巨幕3D效果能引起青年人的兴趣。”
据悉,邦达尔丘克采用3D拍摄的影片,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大部分都是有群众场面、实地拍摄的真实战斗场面。通过计算机绘图只是对场面的比例进行了增加,但绝没有采用仿真技术。费奥多尔说:“与之前3D电影不同的是,《斯大林格勒》从第一个镜头到最后一个镜头全都是3D效果拍摄的。”
这是部不用翻译就能看懂的电影
邦达尔丘克的父亲曾以《战争与和平》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此次他再以《斯大林格勒》参加明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评选,对于是否能继父亲之后再次拿到这个全球电影界最具荣誉的奖项,费奥多尔·邦达尔丘克谦虚地表示,能够参与已经是荣誉。他表示,自己拍摄这部影片并非为得奖,而是因为卫国战争题材是俄罗斯电影的一个永不枯竭的源泉,苏联时期关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电影已经很经典,但当代年轻人也需要属于自己时代的、用自己特有的语言来讲述的历史。
邦达尔丘克并不认为《斯大林格勒》是一部纯军事题材的影片,“我们的影片是一部有关人类在生离死别的状态下依然履行本职并想方设法生存下来的感情色彩浓厚的故事片。这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故事,其他国家的观众‘不用翻译’就能明白。”
一个烟头都要符合那个年代
作为俄罗斯国父级导演的儿子,邦达尔丘克继承了父亲拍摄战争电影的优质DNA。其前作《人烟之岛》就打破了当时俄罗斯电影耗资记录,如今《斯大林格勒》将此记录再度刷新,邦达尔丘克成为俄罗斯最能烧钱的导演。
邦达尔丘克表示,《斯大林格勒》电影脚本为原创,“然而,我们还是按照惯例实地搜集文献资料,对一些仍然活着的见证人进行了大量的采访。我考虑,可以从这些素材中为以后制定一个单独方案,因为他们所讲的故事会产生出某种难以置信的效果。”
为还原最真实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剧组不惜重金建了一座“城市”。在圣彼得堡郊外的一个废弃的军用靶场上,以1:1比例建造了斯大林格勒街区。这些场景和建筑完全参照当时的城市规划图,用混凝土建造而成,各个房间都按照战争前居住在此的人物特点进行了精心布置,并关注到了室内装饰各种微小的细节布景。
此外,群众场面的人员和角色也由邦达尔丘克亲自确定,而群众场面上动用了上千人。演员的服装、扮装和武器全都进行了个性化定制,在拍摄现场全都是精心布置:汽车、当年的报纸残片、张贴有战前演出海报的广告柱,甚至是烟头儿,全都符合那个年代。(文/本报记者 肖扬)
![]() |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