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传统工艺工作站揭牌,潍坊非遗全面开花!

2024-05-23 06:06:03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梁小童

  大众网记者 梁小童 潍坊报道

  5月22日,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传统工艺工作站揭牌仪式在潍坊聋哑学校举行。潍坊市教育局、潍坊市文旅局、潍坊市体育局、潍坊市残联、潍坊聋哑学校主要负责人参加揭牌仪式,并为谈万海、李银凤等11位非遗传承人颁发聘书。

  此次传统工艺工作站的设立,是潍坊市为推动非遗职业教育的再一次探索,也是讲好潍坊故事的重要举措。

  潍坊聋哑学校开设了丰富的非遗课程,先后签约非遗传承人等工艺美术专业人才35人,开设了风筝扎制等11门课程,荣获“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中小学非遗进校园十大创新案例、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二十多项奖项,2017年11月,“非遗职业教育与现代学徒制创新模式”实践项目获第三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潍坊丰厚非遗资源的托举。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悠久历史和文化观念,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潍坊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是世界风筝都、中国画都、金石之都、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拥有全国首批七个文化生态保护区之一、山东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这些熠熠生辉的城市名片,足以证明潍坊的深厚底蕴。

  近年来,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建设围绕一个目标、坚持四个融入、实施五大工程、强化五大保障,形成“1455”建设路径,在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上下功夫、做文章。在扎实做好基础保护工作的同时,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模式,让非遗在传承中创新,在发展中突破。

  不断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加强全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点面结合做好“非遗+”文章,组织开展“潍坊好手艺”大赛、“世界好手艺交流推广大会”和文创产品提升工程,主动融入民众生活和公共文化服务等,让非遗主动融入人们的当代生活中去,真正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潍坊的诸城派古琴、高密剪纸已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外,潍坊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7项、省级99项、市级427项、县级1757项。

  2024年,潍坊非遗不断走出国门,风筝和年画亮相美国旧金山,中国龙风筝翱翔法国上空,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将更多有声有色的中国故事搬上了世界舞台。

  让世界看见潍坊非遗之美,春山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