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北海教育集团总校长焦宗芳入选《中国新校长十年100人》

2024-05-07 15:17:07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张顺

  大众网记者 张顺 潍坊报道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第八次课改的推进,中国基础教育终于走向观念与行动的蝶变式突破,和学校现场的生态化演进。中小学校教育人如雨后春笋般更新迭代着对教育核心课题、根本问题的田野实证研究,并在文化机制、组织架构、课程体系、学习方式、评价工具、教师成长、技术应用等几乎每一个方面,展开基于回归教育本质的结构性探索,部分学校已经开始迈向全球一流育人水平的系统化整体跃迁。最近,潍坊北海教育集团总校长焦宗芳凭借几十年卓越的教育实践,入选《新校长》杂志编辑出版的《中国新校长十年100人》。

  焦宗芳校长的教育实践,有着打向未来中国教育成就美好愿景的光影。未来会怎样?也许,我们不能凭空预测。但焦宗芳校长作为当下与未来教育的探路者真诚地立足于这个时代,并在北海校园里回应变化、推陈出新,由此凝结的那些共同原则,却一定会成为未来教育大厦的“四梁八柱”,成为教育工作者无法视而不见的教育创变基本原则。现将《新校长》杂志编辑的焦宗芳校长的教育实践全文转发,供大家参考。

  一位“人生规划师”做校长的日子

  2009年,焦宗芳成为全国首位拥有国家高级职业规划师资格的校长。他提出了“规划人生,让生命更精彩”的办学理念。他说:“我们要办一所适合师生发展的学校。第一,教师要在成长中感到幸福;第二,孩子要成就最好的自我。”

  随着新一轮的新高考改革,“生涯规划教育”开始走进大众视野,指的是学生结合自身学习情况,为自己确立人生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教育计划等。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的职业选择和人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大部分省份都已出台有关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文件,用于指导高中的生涯规划教育。2014年,浙江、上海率先开展生涯规划教育。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正式施行生涯规划,2018年近20个省市进入生涯规划教育队伍。

  而在山东潍坊,焦宗芳校长从初中阶段开始,就把学生的生涯教育规划当作一件大事来推进。

  中师毕业,初次带班,就考出了全区第一的成绩,这是焦宗芳。专业是英语,职务是校长,却一门心思研究“生涯规划”,这是焦宗芳。一位把学校当家一样来经营的好校长,一位睿智的人生规划师—这就是焦宗芳。

  作为已经考取全国职业规划师、全球职业规划师的焦宗芳来说,20多年的高考志愿研究,为学生高考志愿做规划的丰富经验,让咨询他的学生总能精准地选对大学,选对专业。所以,每年高考前后,他都会不断地被各地市电视台邀请,为广大参加高考的学生家长解读志愿,答疑解惑……

  考生家长纷纷慕名找到学校,希望有机会挂一次焦宗芳校长的“专家号”,这样他们才觉得心里有底。

  为何学生填报高考志愿,却来求助一位初中校长?而且还如此受推崇?

  焦宗芳执掌的学校,坐落于潍坊市坊子区城郊接合部,短短几年时间,学校实现了由低矮的平房到幢幢高楼拔地而起的飞跃发展,中考升学率更是年年攀高,也涌现了一批批特长生,先后夺得第六届亚洲杯机器人锦标赛国际金奖,荣获全国人形机器人比赛冠、亚军等殊荣,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成为潍坊百姓心目中的满意学校。这一切,离不开被称为“人生规划师”的校长—焦宗芳。

  焦宗芳会时常将入读职高的孩子当作得意门生挂在嘴边;会广泛挖掘学生兴趣爱好而小心地回避“玩物丧志”;会宁愿大量牺牲学科时间,孜孜不倦开设“人生规划课”,帮助学生懂得基于终身发展的学习与选择……焦宗芳是如何推动中学教育“鱼与熊掌兼得”的?

  新官上任新理念

  焦宗芳英语学科毕业,先后担任过学科教师、班主任、教研员、教育局分管业务的副局长;爱学习、爱思考的他最后选择回到中学——二十年的职业生涯,几乎经历了中国基础教育的每一个环节。

  焦宗芳曾利用工作之便,研究了大量高校招生资讯,是高考填报志愿的“半个专家”。只要报出孩子的分数,他就能把匹配的学校和热门专业如数家珍,请他帮忙的家长自是络绎不绝。一次他帮一位朋友家的孩子推荐了东北财经大学金融专业,孩子果真被录取了;但一年后朋友又来了,“怎么,来请客吗?”焦宗芳笑称,却见朋友愁眉不展,原来孩子对金融毫无兴趣,闹着要退学。

  这成了焦宗芳的一个心结,也让他开始关注到更多类似的现象:大量学生进入大学毫无学习兴趣,甚至沉迷网络游戏;大量学生大学毕业才选择自己的方向,所学专业沦为摆设……对拼命挤进去的大学专业学习缺乏兴趣,成为中国大学教育的一道“病态风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英语专业出身让焦宗芳有机会快速接触前沿教育理念,逐渐走上生涯教育的研究道路。他意识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都在基础教育。

  “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发展路径也不一样。但在中小学阶段,我们的学校和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成绩的背后是什么呢?是逼,是教师逼、家长逼,逼迫他学习,学生没有自我主动发展的意识,更提不上持续发展的动力。”焦宗芳说。

  在焦宗芳看来,改变的关键是把教育的选择权还给孩子。让孩子去选择,他才知道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产生认识自我、了解外部事物的动力。“人生规划的意义就在于不管是什么阶段,都能帮助人做出选择,判断未来适合做什么,唤醒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2009年,焦宗芳考取了国家高级职业规划师。同年,他所在的学校刚刚进行了重组,由城村四所学校合并而成。彼此间因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差异明显,学校问题重重:年轻教师自我提升找不到方向;中年教师业务长期没有突破而引发倦怠;学生也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前进动力??一段时间的观察,关于学校需要什么样的发展,面对复杂局面的焦宗芳给自己鼓了鼓劲,心中萌生了大胆的计划。

  焦宗芳把生涯规划课程开在了学校,上任伊始,他就提出了“规划人生,让生命更精彩”的办学理念。焦宗芳说:“我们要办一所适合师生发展的学校。第一,教师要在成长中感到幸福,第二,孩子要成就最好的自我。”

  师生发展新结构

  有教师疑惑地说:初中的孩子就谈生涯规划,是不是太早了点,如何进行规划呢?突破从教师开始。

  学校的教师们第一次接触生涯教育,不是通过论坛报告、专家研讨,而是一个来自焦校长发送的生涯系统测评网址,请他们抽空完成自我测评。测评包含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共7个层面的测试,教师在测试结果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能力、兴趣所在。

  首次接触此类测验的宋老师当时并不在意,不过任务要完成,于是利用晚上值班的时间做完测评。结果显示,她的才干非常适合班主任工作,这和她对自我的评价完全相反。但报告中提及的各种性格分析和价值取向又与她异常吻合,于是她开始关注自己的优势特点。后来又参加了几次人生规划讲座,宋老师逐渐发现并肯定了自己的能力,尝试挑战新的岗位,在2012年主动申请出任班主任。

  这并非个案,校长助理成为级部主任;“刺头”教师重新找回工作的干劲;经验丰富的教师开始着手课程研究,成立班主任发展共同体……通过测评和生涯指导,两年后大部分教师都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并制订中长期规划。

  关于教师职业规划,焦宗芳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艘船在出发时还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和航线,那么这艘船的前途将是渺茫的。人生也是如此,要想成长为优秀的教师,必须要规划自己的未来。”

  与此同时,焦宗芳还主动组织校内高三应届教师子女进行开学规划,召集其父母和正在大学就读的学生共同探讨孩子的专业选择和今后发展等问题。这让参与的教师收获颇丰,“以前觉得什么样的专业热门可能就报什么专业,现在比较多地考虑孩子的兴趣,和他的关系也亲近了。工作时不光抓教学,也更注重学生们的思想和兴趣发展”。至此,教师们不仅对生涯教育有了初步认识,还大大提升了他们的工作作风和积极性。

  随着教师们对生涯规划认知的提升,焦校长开始着手让生涯规划影响学生,校内人生规划教育团队也应运而生。焦宗芳从校内持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及语文、政治等学科教师中选取了部分骨干教师,成立了人生规划教育研究中心,负责学校人生规划教育的研究、指导和交流,推动校内师生的成长,形成教学研一体化的发展结构。

  “从接触生涯教育开始,我就一直在琢磨这套体系怎样与基础教育融合。通过团队研究及该领域多名专家的反复论证,学校逐渐形成了具体可执行的理念体系。”“高级职业规划师”焦宗芳轻车熟路,很快带领团队创建了学校师生发展新体系。

  该体系将师生成长视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结合生涯规划的理念,勾勒出师生发展的具体路径。

  教师发展的关键在于解决“自我”的问题。学校从职业生涯测评入手,辅助教师重新认识自我;增加教师外出培训机会,举行班主任论坛、读书论坛等,搭建教师自我发展平台;还通过为教师订购有机蔬菜,请老中医到校就诊,为新考入大学的教师子女规划大学生活,建立“初三教师减压吧”“团体辅导”等创意活动,让教师们体验工作的快乐,享受职业的幸福,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自觉。

  学生的发展体系则分为心理导航、学业指导和人生规划三步走。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协助他们建立正面的价值观及人生观;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唤醒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最后落实到具体的人生规划上。

  真正的教育是让人发自内心去认可,并主动去追求。“学校从理念着手创建了人生规划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对全体师生产生自我期许和改变,提升了教师的生命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动力。”焦宗芳说,“一个好的支点,其实能够撬动学校教育的整个板块。”

  一堂人生规划课

  假设全班同学现在都要出去旅行了,我们乘坐的轮船突然发生意外,必须紧急靠岸,周围有6个岛屿:R是自然原始的岛屿;I是深思冥想的岛屿;A是美丽浪漫的岛屿;S是亲切友善的岛屿;E是显赫富饶的岛屿;C是现代化秩序井然的岛屿。

  在浩瀚的海洋上,我们必须选择其中一个岛屿,而一旦选定,我们至少要在岛上生活一年。接下来,请根据你的兴趣任选其一。同时,根据你兴趣程度的不同,再选两个备选岛屿。学校的生涯规划课上,教师曹燕为学生展示着本节课的体验环节。

  体验来自霍兰德职业兴趣生涯测试,同时也是焦宗芳所构建的生涯规划课程中的重要一部分。

  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权威性的测评类职业导向分析,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根据劳动者的心理素质和择业倾向将劳动者划分为6种基本类型:社会型(S岛)、企业型(E岛)、现实型(R岛)、常规型(C岛)、研究型(I岛)、艺术型(A岛)。

  在学校,初一年级的学生就开始通过生涯规划课程测评了解自己的兴趣方向。不同的岛屿代表不同的兴趣潜能。学生们的每个选择背后,都隐藏着他的兴趣所在。不同的兴趣对应着不同的职业倾向。

  学校的人生规划教育,初一关注学生心理辅导,主要实现由小学到初中的心理、知识和学法的转变,初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质,树立规划意识;初二注重学法指导,认识自己的优点,建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发现自己的兴趣;初三进行人生规划,根据学生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特点和未来社会发展要求,初步规划职业发展方向,不断修正人生目标,激发自我学习动力。

  虽各年级的侧重点不同,但内容间相互呼应,逐年递进。以目标这一主题为例,初一的学生侧重于通过对自我的探索,了解相关职业;初二的学生不但认识到目标的重要性,还探索目标达成的方法;初三则会对目标进行细分,并对其达成做出具体的规划。

  焦校长表示,初中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它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提升的过程,这一时期的人生规划教育主要在于支持学生发现自我,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对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重塑校内新课程

  学校的人生规划教育研究逐步走向深入。焦宗芳将抽象的概念,用“VPASS”五个英文字母来给以具体阐释,并强调“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智发育仍处在半成熟阶段,是个体生涯发展的尝试期,无须过早进行职业定向,主要是引领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点,醒觉其规划意识,培养如责任感、合作能力、自控力等基本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建立良性的价值观及人生观”。

  V:Values(价值观)。人生规划教育能协助学生建立正面的价值观及人生观,有利于学生定制个人的目标。

  P:Paths(多元途径)。人生规划教育透过不同模式的活动,如参观大专院校及工作机构、工作体验计划、工作影子计划,让学生认识不同的升学及就业途径,探索各行业的资讯及其中的苦与乐,为未来做好准备。

  A:Attitude(态度)。学校通过人生规划教育,培养学生坚韧、积极和正确的工作和学习态度,让其透过反思终身学习,完善自我,提升竞争力,以达到个人的升学、就业和生活的目标。

  S:Self-understanding(自我了解)。生涯规划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志向等,从而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升学就业选择。

  S:第二个S是Skills(技能)。有效的生涯规划要求学生拥有不同技能,如沟通、组织、策划、决断及目标订立等共通能力,有助克服升学、工作及生活上遇到的困难。

  基于此,学校建构了以“基础核心类—特色培养类—拓展提升类—活动体验类”为主体的人生规划教育课程体系。

  “基础核心类课程”,指向学问基础,让学生建构当下知识技能(学会做事);“特色培养类课程”,则以人生规划课为主,联结现在与未来,促使学生认识、发现、发展自我,思考人生目标和价值(学会生存);“拓展提升类课程”,促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有健全人格的人(学会做人);“活动体验类课程”,则是通过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和职业素养(学会生活)。

  整个课程体系中,人生规划课由学校独立开发,课程于2014年获山东省特色校本课程一等奖。

  学校的人生规划课属于校本课程,初一每周1课时,初二每周0.5课时,初三每周1课时。随着实施的深入,学校开始在课程的开展形式上有了更多的探索。

  初三的课程全部改为讲座的形式进行,增加个人生涯辅导。与此同时,初三部分学生受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升学压力过大,造成情绪波动,甚至产生厌学等各种问题。因此,需要个人辅导的介入,针对学生的状态持续跟踪,甚至对学生家长进行约谈。

  初一、初二将人生规划教育延伸至主题班会中,一些教师还开始探索如何在学科课程中进行渗透。

  讲座多由焦宗芳亲自主持,以案例的形式,有趣地讲述了应该如何进行人生规划、怎样做好人生规划、如何实现人生理想等人生规划方面的重要问题。在毕业前,随着所有学生参与完成生涯测评,学校还会就如何通过生涯规划报告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做专场讲座,有需要的学生还可以自行到校长室进行咨询。

  人生规划教育离不开能力培养,更离不开社会实践。学校以社团课程和实践体验课程完成了这一衔接。作为学校的“四大课”之一,拓展提升课程主要包括“入校课程”“离校课程”“名家课程”“远足课程”“环境浸润课程”等。

  社团课程—能力培养是核心

  学校的社团活动始于2010年,焦校长提出人生规划教育后,开展社团活动的初衷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给不同的学生搭建能力培养和展示的平台,而非一味地死读书、苦读书。

  随着“规划人生,让生命更精彩”办学理念的逐渐深入,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越来越多,学生社团百花齐放,当前社团数量逾40种,分为体育艺术、文学理化和制作科技三大类,一部分教师根据自身特长申报,另一部分则靠学生自主提报。社团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管理,每个社团配置两名指导教师,针对初一和初二全体学生展开。

  近两年,学校在社团开展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开始了对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探索,已经形成“模拟联合国”“趣味化学”“潍坊历史文化鉴赏”“民乐队”“舞台表演”等17门校本课程。

  社会课程—从价值观培养到职业探索

  11-17岁是个体生涯发展的尝试期,依次经历由兴趣、能力、价值观起主导作用的时期。作为一所初中,其实践课程不仅有对职业的探索,更重视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并特意开设了以“公民养成”主题的社会综合实践课程。

  校内的“公民养成”学生实践活动是中美合作的教育项目,它有着固定的研究形式,分为“解释问题”“解释可选择的政策”“提议政策”“开发一项行动计划”四个部分,除开题和结题在课堂上完成,其他皆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每个课题需要1-2个月的时间。研究内容是从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选定,学校先后做过“学校三无小食品的调查与研究”“关于学校就餐拥堵问题的调查与研究”等课题,旨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的责任。

  与此同时,学校还组织学生到潍坊市综合实践基地培训。潍坊市综合实践基地为学生们创建了一个有很多尝试空间的微型社会。基地开发了200多个综合实践活动项目、100多个研究性课题和100余个趣味试验,涉及安全救护、建模制作、家庭电工、形态礼仪、模拟法庭、微生物研究室、生命孵化室、汽车模拟驾驶室、微型机床制作室等,囊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年,初二的学生都会在基地中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每天选择4至5个项目完成。通过一个个贴近生活的项目和实验,学生丰富了对社会生活的探索,拓展了对职业的认知。

  学校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到当地的玉泉洼教育实践基地进行考察采访体验,制订了《玉泉洼课程实施方案》,编写了“走进生态农业”课程;走进全国著名电子企业共达电声,开发“3D打印课程”等,不仅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职业体验,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

  拓展课程—丰富多彩,健全自我

  作为学校的“四大课”之一,拓展提升课程主要包括“入校课程”“离校课程”“名家课程”“远足课程”“环境浸润课程”等,多以讲座和活动的形式开展,在多年的积累中,学校也形成了不少常规性的经典活动。

  入校课程—“给七年后的自己一封信”

  新学期开学之际,初一到初三的学生展开了一场对未来自己的告白,一张张彩色的信纸上,有对未来的畅想,有告诫自己不忘初心的,也有为自己留住记忆的。

  该活动属于学校入校课程。每年焦校长都会在开学演讲中重申人生规划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人生规划教育研究中心组织师生进行此次活动。

  之所以将时间跨度定在七年,是因为不管是初一还是初三,大部分学生七年后都正处在大学时光,通过给这一时期的自己写信,刺激学生去思考自己的目标,建立当下与未来的连接感。

  在中心教师的眼中,信笺上的内容对年度课程的设定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指导:初一刚入校的学生明显“童言无忌”,笔尖充满对未来的各种豪情壮志;

  初二的学生初步有了规划意识,社交问题成为这阶段学生关注的重点,言辞间有更多情绪方面的宣泄,涉及不少给未来加油鼓劲的;初三的学生相对现实却又迷茫,信中透露出对未来的各种不确定,却也不乏信念坚定有明确规划者。

  远足课程,发现更多可能性

  学校的远足课程起源于2010年,六年来,学生们到过玉泉洼,体验新农村的变化;去高中学校参观校园,与学姐学长、教师进行交谈,感受高中的环境和学习氛围;去福田重工近距离接触拖拉机、收割机等农业设备的组装和生产;去共达电声了解世界前沿的电声技术……

  远足的目的不只在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其对未来和社会的了解,还在于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活动提倡孩子、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以期为彼此创造一个相互帮助和沟通的机会。

  行进过程对队伍的纪律有严格要求:不搭车,不抄近路,严禁家长接送;不乱扔废弃物,由各班装袋统一处理;不破坏树木、公共设施,不惊扰各种鸟类,不向水中、农田抛掷物品,保护生态环境等。

  “让人意外的是,孩子不但严守纪律,还制造了不少惊喜。”李清伟老师回忆道,远足历时1天,一般需要行走20多千米,体质弱的同学难免掉队,其他同学主动聚集在他周围,或帮忙背包,或搀扶,或鼓励,完全不需要家长或教师们的组织。在活动中,孩子不仅收集自己制造的垃圾,还自觉将途中被行人丢弃的矿泉水瓶捡起来,打包带回学校一起处理。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让家长和教师对这些天天见面的孩子产生了新的认知。

  离校课程“毕业典礼”

  孙老师已经连续带了三届毕业班,这次毕业典礼前,她再三提醒自己一定要笑着送孩子们离开,却在接受孩子们送花时,不禁再一次泪流满面。

  人生规划课程体系建立后,毕业典礼就成了学校的传统。作为初三学子们献给母校的最后一场演出,整个活动相当隆重。活动的开始,毕业班的师生们需要一起走进“毕业门”,当整个活动散场时,这就成了真正的毕业门。典礼由“忆往昔”“谢师恩”和“望未来”三个主题构成,以初三学生的文艺表演为主,设置校长致辞、教师的一句话祝福、学生献花等环节,邀请全体师生和家长代表共同参加。

  初二的朱老师提起毕业典礼十分动容,她以前教初三的时候,所谓毕业典礼就是照个相、写个留言就行了。“现在的毕业典礼常常让我深受触动,即便不是送别自己的学生也会忍不住哭出来,真切地感到一种源于职业的自豪和骄傲。”

  一切才刚刚起步

  多年来,学生自我发展的内驱力被逐渐唤醒,升学能力也实现大幅度提升,中考录取人数成倍增加,连续多年排名全区第一。

  当然人生规划教育的成功也不仅限于升学率上,而是学生们都找到了自己成长的路径。有的学生选择到职业中专继续深造,有的则进入普通高中继续学习。随着陆续进入大学,几乎都选择到心仪的专业。

  在一切欣欣向荣的背后,焦宗芳却发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些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对生涯教育缺乏认同,认为开展相关课程和实践是浪费时间,为人生规划教育的进一步拓展制造了障碍。

  焦宗芳转而将更多精力用于家长教育,每学期坚持举行“家庭教育报告会”,不仅自己讲,还邀请专家到校。学校安排了配套的家长课程,由班级组织学习,具体情况则交由班主任进行分析指导。

  在焦宗芳看来,学校的人生规划教育不过才刚刚起步。“和家长的携手让学校的生涯教育有更多的发展空间。等每位同学都建立规划意识,学会选择,不断进行自我修正,人生规划教育才谈得上成功。”

  未来,学校的生涯规划教育将聚焦两方面:一是强化生涯教育团队建设;二是通过家长资源和联系现有的职业体验基地,落实学生的职业体验,不断修正自我,达成生涯教育的最终目标。

  学校通过践行人生规划教育的办学理念,学校搭建了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生规划教育理论体系,重塑了学校的课程体系,完成了校本教材的编制,开设人生课,在相关活动和实践方面更是做了丰富的探索和尝试。这一切让这所普通中学从软件到硬件都发生了质的改变。这样一所学校,不仅仅是希望能给国内千万普通中学提供借鉴,更希望让大家获得信心,共同探索生涯教育未来发展之路。

  西方有这样一句谚语:“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焦宗芳认为,目标对于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他要活出一个怎样的生命,做一个怎么样的自己。有了人生目标,孩子就会充满生活的动力。因此,他耗时近30年,把自己修炼成一盏生涯规划的“灯”,未来将照亮更多孩子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