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阅读|读一本好书之《蛙》

2024-04-25 09:58:23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蛙》是著名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在本书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通过叙述“我”的姑姑万心波澜壮阔的一生,小中见大地展现了新中国近60年来波澜壮阔的乡村生育史。作品铺展了犹如史诗一般壮阔的乡土文学画卷,给读者带来惊异感的同时,亦引发人无尽的回顾与反思。2010年,《蛙》被《南方周末》评选为2009年“文化原创榜年度图书虚构类致敬作品”;2011年,《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蛙》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并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该书中,你可以看到当时的家庭的价值观与政策强加的价值观的对抗,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复杂悲惨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她是曾经的“送子观音”,是后来一丝不苟的“夺命阎王”,有无数的孩子通过她的手降生在世上,也有无数的孩子和母亲因为她的无情而丧生。割裂的价值观使她在晚年时落入深渊,她始终认为自己罪不可赦,后悔不已,以至于神智失常,最后通过荒谬的方式来赎罪,却仍然无法得到救赎。在她的成长变化中,伴随着政策施行的“进步”,从一开始的无节制、无原则、无条件、集体无意识的“膜拜”政策,发展到后来名存实亡的地步,即有钱的罚着生、没钱的偷着生、当官的让“二奶”生等,这一系列变化看似合乎情理,但反映在人的身上却是复杂无情,观念上的是非对错早已混淆莫辨。

  本书前四部分采用书信体小说叙事、第五部分则采用话剧形式暗喻历史活动,该种文体结构,首先能对人物小说从多个维度进行描写和展现,其次很大程度避免了直接叙述历史实施过程的尖锐性,在可行范围内强调和突显时代背景下人性的光辉、脆弱、复杂,引发读者的深思。前四个部分的内容是纪实、内向、收敛、质朴的,而最后的话剧是充满魔幻色彩、虚构、超现实、外向、扩张的,交融混杂后使朴素而纪实的内容显得虚幻和难以置信,时代的悲剧色彩也随之而来。

  (大众网编辑 李晓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