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县帮扶返乡人员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纪实

2018-10-11 07:18:00    作者:   来源: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记者 任 鹏 通讯员 郝亚曼)昌乐县职业农民创业孵化基地成立导师工作站,开展创业理念、创业技能、从业管理等多门类全方位创业培训;潍坊创业大学现代农业学院、潍坊职业农民创业学院正式落户昌乐;以“圆梦创业,赢在昌乐”为主题的第五届创业大赛暨返乡人员“创业之星”评选活动圆满落幕……

  乡村振兴,创业先行。近年来,我县丰富创业载体,畅通创业渠道,助力6700多名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业,变身乡村振兴主力军,新创办各类经济实体近5000家,创业活动参与指数和创业环境满意度分别达到15.8%和94.8%。我县被确定为全国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试点县和省级创业型城市。

  培优环境

  以政策落实实现返乡创业的生态效应

  宽松的创业环境是返乡创业人员回得来、留得住的基础保证。为此,我县注重在优化政策上下功夫。

  优化商事环境。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意见》等推动返乡创业的6个文件,从政策保障入手建立长效机制;加强部门联动,优化服务流程,为返乡创业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实现“零跑腿”和“最多只跑一次腿”。

  优化政策环境。加大创业政策含金量,对省、市创业示范基地,在上级奖补的基础上,我县一次性配套奖补10—20万元;目前,县级创业示范基地(园区)已落实奖补资金1510.5万元,为1200多名返乡创业者发放创业补贴、创业岗位开发补贴及社保补贴280余万元,为537名返乡创业人员发放创业贷款1.26亿元、贴息418万元。

  优化服务环境。投资230万元,在全市首批建成了“潍坊创业大学昌乐学院”。在创业园区建立起6个创大教学实践基地,形成了集创业教育、创业实训、实演孵化和拓展交流于一体的创业创新人才培养载体,招收培训创业人员1200名。依托人社所,在每个镇(街、区)建立了返乡创业服务站,构建起了以“县创业指导中心+镇创业服务站+创业孵化基地”为主体的三级创业服务体系。

  孵化筑巢

  以平台建设实现返乡创业的裂变效应

  政策有了,如何使返乡创业人员的创业项目尽快落地达效,我县又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孵化平台的建设和提升上。

  扩容增量,提升平台承载力。重点规划建设以“一中心三园区”为内容的潍坊市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基地,被列入全市“10·30·100”重点项目,在2017年全国首届“双创”活动周中,荣获优秀项目奖。目前,职业农民创业孵化中心已基本建成,被评为省级创业示范基地;朱刘返乡农民工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创业园正在建设,被评为市级创业示范园区;返乡农民工蓝色经济创业园已建成,入驻项目46家;新型农业实体创业园已完成5000平方米的服务中心办公楼建设。与此同时,我县还建设了珠宝产业创业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目前,全县已建设各类孵化基地(园区)27处,其中省级示范基地3处,市级9处,县级15处,总面积30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913家,带动就业25362人,实现了“一镇一园区”“一品一基地”。

  提质增速,提升平台孵化力。实施创业平台与科研院校、创业智囊团、融资机构合作发展的“1+3”提升计划,开展与产业发展、高新技术平台、活力城市建设“三对接”行动,以及创业园区(基地)博士行等系列活动,促进各创业孵化基地与优质资源深度融合。不仅职业农民创业孵化基地、庵上湖田园综合体等省市创业示范基地活力明显提升,鄌郚吉他创业小镇、营丘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17处特色产业创业示范基地和大学生农村特色创业平台,规模能力和孵化水平也不断提升,提前实现了“三个翻番”。

  互联互通,提升平台融合力。以创业基地为骨干,吸收创业咨询培训机构、创业企业及创业导师等46家单位,组建了“昌乐创业联盟”,实现了创业人才、创业项目、创业服务等资源的融合共享。依托潍坊创大,成立了创大学员俱乐部和10处镇(街、区)分部,发展会员1900多人,拓展了交流空间。“创大周末分享交流会”“乡村创客咖啡”等创业沙龙,发展成为创业者喜闻乐见的自助交流平台。

  产业对接

  以产业引领实现返乡创业的高地效应

  去年以来,我县确立了智能制造、现代教育、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总部经济六大新兴产业,按照“一镇一品”规划,建设鄌郚乐器、红河食品、乔官板材、营丘机械制造等特色产业集群。我县抢抓机遇,积极引导创业项目与县域产业布局、品牌建设融合发展。

  实施产业承接。依托产业优势,推进产创一体化,重点围绕产业链条延伸和“补链强链”,展开项目推介,实施创业孵化,充分利用好产业集群的政策、资金和服务优势,吸纳235名返乡人员入园创业。

  实施品牌引领。依托全县优质品牌建设,运用“互联网+品牌”,建立了电商创业网店2200多家,麻雀粮仓、松鼠小屋、都昌菩提文玩等品牌电商在成功创业的同时,还带动了周边创业就业。

  实施“三产”融合引领。以“六大农业聚集区”为载体,引导返乡人员在循环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领域创新创业,一大批“农创客”“农创体”脱颖而出,新上创业项目1070多个。围绕打造“新六产”、塑造“四型”农业,培育返乡农民合作社500多家,扶持引领返乡农民创办农业规模经营主体1867个,带动3980人就业。

  拓展共享

  以典型培育实现返乡创业的雁阵效应

  我县注重发挥典型带动的倍增效应,培养和宣传创业典型,着力营造鼓励返乡创业的社会氛围。

  五图街道崔家庄子村民臧金鹏告诉记者,“这几年家乡发展很快,我就想回乡创业,发展农村经济。后来参加了职业农民培训,通过科学管理、施肥,农产品品质有了保障,质量也提高了。”

  在我县,和臧金鹏一样,有感于家乡发展环境变化而选择回乡创业的人不在少数。近年来,我县积极打造创新创业新优势,在发挥示范引领、营造创业氛围、打好“乡情牌”上同时发力,吸引了不少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群体的回归,在全县上下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

  培育“领头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县选树潍坊十佳新型农民创业者李邦峰等优秀返乡创业带头人,通过电视网络、现场创业报告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先后表彰创业典型56人,举办典型报告会12场、创业成果展2场。

  吹响“集结号”,营造返乡创业的强大舆论氛围。以“荣归故里、创业圆梦”为主题,每年举办返乡农民工“创业之星”评选和创业大赛,开展“返乡创业宣传月”活动,在《昌乐日报》开辟返乡创业专栏,利用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定期发布返乡创业信息等。

  打好乡情牌,念好“引才经”。利用传统节假日,主动与“乡贤能人”建立情感联系,引导他们关心关注家乡发展,推进智力回归、人才回乡、资本回流。红河镇通过举办“乡贤能人”联谊会,有12名在外“乡贤能人”返乡创业。通过典型带动,全县形成了以返乡农民工、返乡大学生和“乡贤能人”为主体的“雁群式”返乡创业新趋势。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社局局长张彬表示,下一步,我县将抓住被确定为“省级创业型城市”的良好机遇,紧紧围绕实施“185”创业行动,进一步释放创业的政策活力、载体活力、人才活力和资本活力。尤其要紧扣乡村振兴这一主题,深入推进支持各类人员返乡创业,打造昌乐“农创”品牌,进一步激发创业活力。

  声明: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焦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