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稻田镇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打好灾后重建攻坚战,让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一是全面落实包村联户责任制,帮助群众制定恢复生产的办法措施,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让受灾户坚定信心,迅速恢复生产。二是及时疏导化解矛盾纠纷,严厉打击抗灾救灾期间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社会稳定。三是全力推进东里村整体搬迁、农田排涝骨干工程、丹河片区蔬菜产业提标增效示范区三个示范工程建设,全面促进灾后重建转型升级。四是牢固树立红线意识,抓好救灾物资、危房鉴定、灾后重建贷款、救助救济等政策的严格落实,确保以上工作规范有序,不出问题。五是全面抓好灾后重建工作。确保9月底之前完成大棚的维修加固,10月份启动倒塌大棚的重建,9月20日前完成镇村道路等基础设施的维修改造,高标准清理村庄及路域卫生,迅速展现灾后乡村面貌新形象。六是狠抓基层组织和镇村干部作风建设。强化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执行力,凝聚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的力量,迅速形成加快灾后重建的强大合力,进一步振奋精神,鼓足干劲,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8月19日以来,持续性强降雨导致稻田镇境内丹河、桂河水位暴涨。灾难面前,紧急关头,稻田镇全体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始终坚守在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第一线,用坚毅、果敢的行动同灾情搏斗。
20多个日日夜夜里,稻田镇党员干部冲在最前面、干在最险处,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他们的感召下,稻田镇受灾群众不等不靠,振奋精神重建家园。大灾面前,稻田镇党员干部用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本色;危难时刻,他们用实干体现了基层干部的情怀。
险情就是命令
哪里有灾情,哪里有危险 党员干部就奔向哪里
“降了!终于下降了!”8月29日深夜12点20分,稻田镇宋家村成功打通一条新排水沟,排水效果明显,十多个小时,水面水位下降20公分,在排水沟附近观察水位情况的灾区群众脸上露出了些许放松的表情。而在一旁一连盯靠几天的稻田镇苗光彬镇长来不及休息,又抓紧投入了下一步的工作中。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都不会相信,经过了连续多天的奔波劳累,昔日的“白面书生”苗光彬镇长,已经变得胡子拉碴、皮肤黝黑、满脸憔悴,衣服上沾满了汗水与泥渍。灾情发生以来,苗光彬始终坚守抗灾一线,随时协调各村的救灾进展,及时调度各积水区排水情况,督促各村及时汇总受灾情况,组织群众进行自救恢复生产……经常一连几天,都没有合眼;连续多天,没顾得上回家看看;经常连饭都来不及吃……他实在是太忙了。
洪灾发生以后,稻田镇党政机关就把办公地点搬到了棚间地头,田间吃饭、河堤开会,彻夜坚守在抗灾救灾第一线。镇党政班子成员全部下沉抗灾一线,每人包靠2至4个重点村,每个重点村安排两名以上镇干部具体帮扶。协调机械、加固大坝、转移群众、安抚群众、联系水泵、指导自救……哪里最危险,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稻田镇的党员干部。20多个昼夜的鏖战坚守,他们用沾满泥泞的裤腿和永不言败的精神表达着基层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铮铮誓言。
行动践行责任
关键时刻,危急关头,党员干部站得出来,豁得出去
“灾难面前,党员干部就是灾区群众的主心骨。关键时刻,党员干部必须得挺身而出。”说这话的,是稻田镇党委副书记李华。抗灾救灾工作中,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由于长时间的劳累,嗓子都已经沙哑。
受灾村排水期间,每天凌晨,李华都要到村里察看排水现场,逐村解决排水问题,亲自上阵抬水泵、铺水带,身体力行,带领群众抗灾救灾,深深感染了群众,凝聚起了强大的干群合力;为加快增盛村、灶户村大棚排水进度,他吃住在田间地头,奔波在蔬菜大棚之间,与技术人员研究排水措施,制定最有效的排水方案,最终确定了通过二级提水排往暗渠的最佳方案,仅用2天时间就完成了积水点排水。脸晒黑了、皮肤晒伤了,他丝毫没有察觉到;衣服上满是泥点,浸满了汗渍,也来不及换洗。
面对来势汹汹的洪灾,稻田镇党委所有党员干部都不断在危险地段巡查水情,密切注意水位变化;通知各家各户村民向安全地带转移;暴雨中装沙袋、堵河坝,防止洪水进村,给群众转移赢得宝贵的时间;灾情过后,积极组织群众投入生产自救,争取把损失减到最低。他们用坚毅、果敢的行动告诉了群众谁是在紧要关头能为了群众利益“站出来、豁出去”的人。
心里装着百姓
舍小我,顾大家,灾害来临时,党员干部是群众的贴心人
稻田镇副镇长王宁,灾情发生以来只回家拿过一次换洗衣服。这位年轻妈妈的孩子只有两岁,那一次回家,她在孩子的脸庞上亲吻了两下,便怀着不舍迅速回到了战斗岗位上,因为阁上村积水点的水位还没有下去,她说,“我必须走”。
灶户村村支书孙居华家的三个大棚出现不同程度倒塌,他却没有时间进行自救,他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帮助村里其他受灾村民的排水上。
灾情发生后,稻田镇干部分村包靠,入户走访,深入了解受灾群众的需求诉求,安抚村民情绪,及时化解矛盾。为了确保灾民的衣食住能够得到妥善安置,他们奔波在各个村庄之间,调配水、食物、棉被等生活物资,分发给受灾群众;为受灾村庄提供适合的水泵和抽水配套设备;组织村“两委”和村民有序开展生活生产自救。受灾情影响,部分群众存在思想情绪,他们耐心做工作、讲政策,不厌其烦。在抗灾救灾路上,稻田镇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相扶相携、同舟共济,灾难面前,他们就是群众的“贴心人”。
团结就是力量
共同努力救灾复产,党员干部彰显本色
稻田镇的党员干部们不仅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的吃、住、行,还上下一心,团结一致,不等不靠,积极开展灾后自救。
灶户村地势低洼,积水不能及时排出,村主任孙志亮自己掏钱协调了村内大棚区附近的一块地,挖上深坑用作“蓄水池”,供村民们集中排水。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早恢复生产,尽自己最大努力减少群众财产损失,这是他作为一名村干部的责任。
国埠村整体地势较高,在此次洪水灾害中没 有 受灾,但是其西邻拉塔埠、孟家桥、北屯等村大棚积水严重,因地势原因,这些村排水不畅,国埠村位于桂河边,关键时候,国埠村党支部书记夏宪章挺身而出:我们帮助排水。他组织精壮劳力,安装8台大功率抽水泵,昼夜不停往桂河里排水,歇人不歇机,经过8天8夜不间断努力,靠近国埠村的棚区积水基本排干。同时,夏宪章还协调村里无偿拿出30亩土地挖排水沟,帮助排水。
洪水可以冲毁家园,但却冲不垮稻田镇全体党员干部的意志。稻田镇全体党员干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使命,在关键时刻,充分彰显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稻田镇广大党员干部的鼓舞带动下,稻田镇受灾群众也积极参与到生产自救中来,营造了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抗灾救灾氛围。 寿光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欣 通讯员 李云祯
![]() |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