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您,高老师,您真是雪中送炭啊!俺正发愁孩子的生活费呢,您帮了大忙!”
“老兄,别客气,钱虽不多,是我的一份心意。我会继续关注、帮助她,直到她初中毕业。让孩子好好上学,孩子成才就是家庭的希望。”
这是前几天发生在密水街道赵戈庄社区居民栾淑强家中的一幕。8月31日下午,高密中专教师高勋在曾帮助过栾淑强一家的爱心人士冯涛的带领下,来到他家,给他的小女儿栾小雪(化名)送去了600元的助学款和面粉、食用油,并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嘱咐孩子往后有什么困难,可以找“高叔叔”。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52岁的栾淑强年轻时因家庭贫困、收入低,快40岁了还没结婚。后来经人介绍,与一位从外地流浪到该社区的女子成了家,并生了两个女儿。不幸的是,小女儿出生没多久,该女子就离家出走了再没回来。栾淑强既当爹又当妈,积劳成疾,前几年患上重度肝腹水,无法干重体力活,给单位看门月收入不足1000元;无钱去医院,只能靠自己买点药和打听偏方维持治疗。由于妻子没有身份证和户口本,所以俩孩子一直没有户口。在同社区居民冯涛及崇文中学三位教师帮助下,去年底才给姐妹俩落户。
如今,16岁的大女儿栾芳芳(化名)已被高密中专录取,13岁的小女儿刚刚升入崇文中学,但栾淑强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小女儿上学离家远,中午要在学校吃饭,对他们家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大女儿住校,筹措生活费也有困难。“虽然孩子有户口了,但是因为栾淑强没有医院的证明和住院手续,不符合条件,所以两个孩子至今也没享受到低保待遇。”社区文书告诉记者,社区给他们报上材料,给俩孩子争取低保,但没通过,社区也没有办法,只能每年给他们家二三百元的困难救助。
高勋通过本报和高密日报微信了解到他们一家的情况后,就决定每年拿出1200元钱资助栾小雪,直到她初中毕业,这次送去的是初中第一学期的助学款。回到学校后,他又找到学校餐厅负责人,为栾芳芳争取到了在餐厅勤工俭学的岗位,解决她的生活费。在采访中,高勋表示,自己是一名党员,带头济危助困是应尽的义务。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的爱心人士关注、帮助弱势群体,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 |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