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洪水中的亮剑精神——直击上口镇抗灾救灾的日日夜夜

2018-09-06 22:56:00    作者:   来源: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重建家园 恢复生产”系列访谈

  暴雨洪水中的亮剑精神

  ——直击上口镇抗灾救灾的日日夜夜

  王法顺 上口镇党委书记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镇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抗洪救灾的阶段性胜利,下一步上口镇将按照市委市政府“行动起来,自强自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的要求,动员和组织全镇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尽快地恢复全镇的生产生活。

  主要做好五项工作:一是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群众组织起来,积极搞好生产自救,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二是做好包村联户工作,组织干部进村入户,把群众的呼声和需求了解上来、反映上去,同时把救灾政策和灾后重建的一系列安排部署宣传到村和户,让群众知道怎么做、怎么干,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三是进一步做好卫生防疫工作,严格防范、避免发生次生灾害,保障受灾之后没有疫情发生;四是切实做好水毁设施的修缮和重建工作,为将来的生产和生活打造良好的基础条件;五是配合有关方面,做好灾后各类保险的赔付工作,为群众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减少群众的损失。

  寿光日报讯(记者 单昱俊 通讯员 陈冠文)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从受灾至今,上口镇一个个坚强的身影,在灾区穿行;一个个笔直的脊梁,在灾区挺起。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洪灾,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冲在一线,用甩开膀子的拼劲、舍我其谁的狠劲和执政为民的韧劲,秉承亮剑精神,全力护佑群众安全,全镇各村均未发生人员伤亡,受灾群众全部妥善安置,吃饭、住宿、基本生活用品和水电供应等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保障……

  党委书记就要有这股子“拼劲”

  “下一步新建大棚一定要考虑好防涝排水等各方面的配套,我们已经协调了银行部门帮助大家低息、贴息贷款,鼓励大家建设高标准的大棚……”9月4日深夜,刚刚在村外查看完抽水排涝情况的上口镇党委书记王法顺,马不停蹄地来到广陵一村的村委办公室,与在场的大棚种植户促膝长谈,研究规划下一步的蔬菜大棚建设事宜,并鼓励大家尽快恢复生产,挽回损失。受灾以来,王法顺的每个夜晚都是在这种高强度的奔忙中度过,凌晨四五点钟,他又早早地穿行在田间地头和受灾村的大街小巷,查看和部署灾后自救情况。

  9月5日,洪灾后的第17天,部分村被清理出淤泥后的房间还残留着洪水嚣张过的印记,王法顺穿梭在各个村里,指挥着党员干部灾后重建,帮助各村谋划未来,恢复生产……在群众眼里,这个穿着迷彩服、绑着裤脚、穿着军绿球鞋、皮肤晒得黝黑的大个子已经不再陌生。他每天至少步行两万步,走街串巷访民情;他每天都要去10个受灾村实地详细了解情况,一件件事情去协调解决。

  8月19日,王法顺接到暴雨和上游泄洪信息后,紧急召开会议并发出通知,“党员干部今晚全部值守,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说完不久,王法顺转发了应急指挥部工作要求,马上又开始部署,“镇、村的所有党员干部,今晚后半夜还有强降雨,请大家24小时值班,值守不只是不睡觉,还要巡查和组织群众防洪度汛。村干部要轮流值守,如果有靠近危险区的农户,迅速做好撤离。”

  当晚,一条条汛情接踵而至,弥河洪峰压境,丹河全线告急,防汛迫在眉睫。王法顺一边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一边组织转移安置部分受灾村庄群众。“王书记,有人不愿转移。”“不行,必须转移,走,我和你们一起去做工作!”王法顺来到口子老村养殖区,组织干部对87户村民挨家挨户引导滞留的他们到安全地点避难,“王书记你别再往里冲,水太深,万一掉到沟里太危险。”村民提醒道。“我得去!不然不清楚里面还有没有人!”王法顺与镇村干部沿街叫喊,把整个口子老村养殖区又搜寻了一遍,滞留的居民被陆续劝到安全地点。同时他一遍又一遍地打着电话,了解其他村人员的撤离情况,正是有了他的临危不乱,3万多群众被安全转移到了安置点,提起这事,群众心里很感激。“虽然受了灾,但是我们转移很及时,安置点里工作人员给我们做的都是热菜热饭,大灾大难面前,还得靠我们的党,我们的干部。”

  连续三天,王法顺基本没合眼,嗓子早已沙哑,脚底板磨出了泡,腰上贴满了膏药。洪水退去后,他踩着泥水查看各村受灾情况,全盘考虑着救灾物资的发放,身体力行地清理着淤泥,心思缜密地安排灾后防疫,这是他从政以来从没遇到过的难题,镇上的党员干部群众都能问,“咱们怎么办?”而他不能,因为他是他们的主心骨,他是上口镇灾后救援的责任人,他的大脑一刻不得闲地在思考、在筹划。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等主要领导到上口镇查看灾情后,被救援中的一幕幕场景所感动,“上口镇党委班子洪灾中经受住了考验,你们是一支关键时刻扛得起、用得上的队伍。”王法顺的靠前指挥和强力表率带动着班子成员的每个人,有班子成员开玩笑地说,自从你调来我们镇,我们都没好好休息过。而他自己又何尝不是?身上的责任和使命不容许他休息。灾难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更团结,更懂得感恩和付出,当被泥泞侵占的马路重新露出黑亮的路面,他欣喜,他感恩,他感动,突然觉得那是这许多天来最美的颜色。

  党员干部就要有这股子“狠劲”

  洪水已经退去,但许多村民们依然记得,在最危急的时刻,是时刻守在弥河、丹河大坝上的党员干部,是他们第一时间发现险情、第一时间疏散群众、最后一个离开危险地。

  “老少爷们,抓紧时间撤!”8月19日晚,上口镇副镇长、广陵总支书赵新法,通过微信和喇叭喊话通知村民做好撤退准备,他在洪水突袭时的喊话,被称为“最美声音”。口子老村是一整片养殖区,村民都得到了及时撤离,一人都没有掉队。“18日我们就有干部在水塘最低点进行了24小时蹲守,每一个干部包一个养殖户,保证在2小时内撤离。”赵新法说道。当晚,在微信群里,赵新法向村民们连喊四声:“不准困觉,不准困觉!很有可能淹庄,抓紧时间撤!”急切的喊话和提醒,让村民第一时间撤离到了安全区域。洪水过后,赵新法和许多驻村干部一样,又有了新的任务,做好防疫,并协助村民重建家园。

  8月23日,北半截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卓正带着村民将洪水来临时筑起的一个沙包堤坝挖开。“如果没有这个沙包堤坝,整个村子一定是一片汪洋。”一名现场的村民说。当时,村北部有一个缺口,这道缺口是自然形成的,而弥河从村西流过,若是洪水漫堤,这个缺口无疑对村子是个严重的威胁。张卓通过村喇叭和村里的微信群下起了通知,要求所有壮劳力到村北挖土筑堤,同时下达命令“挖土机去挖土,自卸车运土,男人们装沙袋子。”黑夜里,洪水漫过堤坝向北半截河村直扑而来,一座高3米的人工堤坝与洪水抗击,保住了全村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洪峰来临前,广陵一村“两委”召开紧急会议,迅速成立抗洪救灾指挥部,安排转移安置工作。在村“两委”的统筹调度下,该村群众全部安全转移。洪水退去后,董文杰第一时间组织村民开展自救,他说得很实在,“如果自己都不知道怎样救自己,还能指望谁。”村民积极响应这位全村带头人的号召,配合上口镇党委、政府、医院、供电等部门开展自救。因为全村老少心里都清楚,此次洪灾董文杰家里损失最严重,他的养殖场里有15万只鸡,还有很多机械设备,经济损失超过300万元。他的妻子急哭了央求他快回家看看,但他舍小家为大家,彰显了责任与担当。

  洪灾前,上口镇所有党员干部都像赵新法、张卓、董文杰一样,服从指挥、全力以赴、时刻战斗着。有这些有责任、有担当的党员干部,受灾村的未来一定会一片光明。

  党支部就要有这股子“韧劲”

  近日,洛城街道董后村村民董九卿将一面写有“抗洪救灾,心系百姓”的锦旗送到了上口镇党委。在这面锦旗上,落款为“洛城街道外来种棚户”。这面锦旗,代表着上口镇付一村40户外来种棚户的心声。

  “多亏了上口镇党委、南邵片和付一村的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是他们堵死了我们大棚前的坝口,我这百十万的家当可就全毁了。”董九卿是洛城街道董后村村民,乘着发展“飞地经济”的东风,董九卿和洛城街道的很多村民来到上口镇付一村建设了两个大棚,种植彩椒。“彩椒刚刚坐果,没想到这场洪水就来了。”8月19日晚上,董九卿清楚地记得,洪水迅速从河道里蔓延上来,正在自己“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大坝上聚拢的人越来越多,人挨人有一百多号,冒着大雨,有些人在水中,有些人在岸上,传递着沙袋,筑起一层层人工坝,将洪水挡在了大棚外面!“南邵片丹河沿线有3.96公里的防线,涉及10个涵洞口和12个坝口,我们南邵片在镇党委政府调度下,沿岸群众踊跃自发加入抗洪战斗序列,确保了6000亩蔬菜大棚和11个村庄没有进水。当时大家连续奋战了60多个小时,现在回想起来,真不容易。”南邵片总支书记籍成星回忆起当时的经历,充满自豪,因为仅这6000亩蔬菜大棚,价值就接近4亿元。

  8月19日上口镇党委召开紧急会议,通报了上游即将紧急泄洪的情况,并对沿岸堤防进行了迅速地科学调度。南邵片立即行动,下午1时即开始在丹河上筑第一层坝,并将10个涵洞口用2厘米厚的铁板堵了起来,并密封死。晚上11时,看到水量加大,筑第二层坝。20日上午7时,开始筑第三层坝。20日下午1时,筑第四层坝。21日上午8时,筑第五层坝。“这五层坝,将丹河洪水紧紧防在了坝内,没有冲垮南邵片和紧邻的洛城街道东锡、西锡等村的住宅和庄稼,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同时我们又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南邵片片长方洪禄与总支书记一样,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如数家珍。

  据了解,这次抗洪,最大的险情出现在寿济路丹河桥东坝。在洪水发生前,此地的涵洞口已经堵死,不料随着洪水加大、涵洞口发生了管涌。身患腰椎间盘突出的牟建国指挥着往涵洞口投了4个碱厂大包,仍不见效果。这时候,牟建国、牟奎欣、牟振东等党员和群众不顾自身安危,腰上系上绳子,下到涵洞口水流湍急处观察水情。经过科学研判,当场决定在坝外重筑一层坝,形成坝外坝,最终成功堵住了这处管涌。

  关键时刻,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能否有效发挥,干部群众能否积极响应,是平时党建工作成效、党组织凝聚力的集中检验。面对灾后群众的信任与寄托,上口镇党员干部在忙碌的路上,从未停歇。

  声明: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焦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