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滨海全领域系统性改革 打造创新先行区和发展示范区

2018-06-28 16:56:00    作者:石如宽 袁彦奎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今年1-5月份,潍坊滨海区捷报频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2.1%,其中税收占比93.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4%,新技术产业产值税收占比达46%;新增各类市场主体963户,同比增长51.4%,总投资1169亿元的43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大众网6月28日讯(通讯员 石如宽 袁彦奎)今年1-5月份,潍坊滨海区捷报频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2.1%,其中税收占比93.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4%,新技术产业产值税收占比达46%;新增各类市场主体963户,同比增长51.4%,总投资1169亿元的43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这一切,都得益于潍坊滨海区启动的全领域、系统性体制机制改革。

  “作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先行区和领先发展的示范区,我们从顶层设计入手,勇于先行先试,全领域系统性推进改革,理顺关系建体制,激发活力建机制,为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探索了潍坊滨海经验、提供了潍坊滨海方案。”潍坊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滨海区党工委书记孙起生说。

  整合权力做减法

  深化服务做加法

  潍坊滨海区将原来的48个区直部门单位整合压减为19个“大部门”和4个一线经济服务部门,将园区管理开发服务机构由9个整合为6个,实现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一个法定机构对应服务一类市场主体。

  在潍坊市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以潍坊市31个市直部门“2号公章”下放滨海区实施市级审批权限为契机,对上主动承接落实市政府下放至滨海区的214项市级审批事项,对内将分散在26个职能部门的156项审批事项集中到行政审批局,形成“一窗受理、一门办理,一章审批、一次办好”的审批服务新模式。

  “现在投资项目从取得不动产权证书到完成施工许可,办理时限由54个工作日压缩至8个工作日,审批提速85%以上。”潍坊滨海区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朱良田说。

  新成立的综合行政执法局集中统一行使原34个部门29个领域的1826项行政处罚权,真正实现“一个部门、一支队伍管执法”。

  潍坊滨海区突出国有经济带动作用和改革引领优势,区国有资产管理局、合作发展促进局、金融管理局、旅游局等四个专业化单位采取“法定机构+集团公司”的模式进行整合,先后组建了国投集团1个资本控股运作平台和招商发展、滨城建设、金融控股、旅游集团4大开发运营集团,以及滨发公司1个资本平台,构建起“1+4+1”国资国企开发运营大格局,全力打造千亿级国资国企运营产业链。

  “实施机构整合,发挥‘拳头’效应,形成干事创业强大合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政府、大服务’。”潍坊滨海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恒道说。

  全员竞聘能者上

  同一平台显身手

  改革中,潍坊滨海区实行全员聘任、双向选择。“以人员合理配置为关键点,打破行政事业、编制内外身份界限,在个人身份不改变的前提下封存档案,实施无差别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行干部编制内任职与岗位聘职相分离、档案工资与实际薪酬相分离、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与合同聘用管理相分离的‘双轨运行’机制,搭建起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奋斗平台,激发了干部队伍的创业活力和动力。”潍坊滨海区体制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李复胜说。

  本次参与改革的1174名体制内人员中,有106名科员直接竞聘为部门中层正职,有50多名70后、80后高学历年轻化专业型人才走上管理岗位,最年轻的区直部门正职34岁。

  “我原来在国有企业任职,属体制外人员。如果不是这次改革,我不可能被聘任过来。”34岁的王德明之前在潍坊滨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任总经理,改革后被聘任为滨海区金融管理局局长,成为“一把手”。

  全员绩效定考核

  死工资变活薪酬

  滨海区实施全员KPI绩效考核指标和分配激励制度改革带来干事创业活力。潍坊滨海区科学制定KPI指标体系。根据省市下达的关键指标和滨海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年度工作计划任务,明确部门单位重点、亮点和难点工作,以工作目标制定及完成情况、价值贡献作为绩效评价依据,形成了“党工委管委会——工作部门——个人”的三级KPI指标体系。

  “我们抡重锤砸‘大锅饭’、亮利剑劈‘铁饭碗’,彻底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传统弊病,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潍坊滨海区党工委副书记李树森说。

  在常规性的共性工作以外,增加了以争资金、争人才、争项目、争合作、争院所和总部、争位次、争荣誉和牌子、争典型、争先行先试、争标准“十争”为内容的加分项。薪酬分配向基层一线、关键岗位和突出贡献人员倾斜,真正形成支持和鼓励多干、快干、干好的正确导向和浓厚氛围。

  声明: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
初审编辑:沈广安
责任编辑:焦雪
鎴戣鎻愪緵鏂伴椈绾跨储锛堜竴鏃﹂噰鐢紝濂栧姳鏈€灏�20鍏冭瘽璐癸紝鎵€鏈夊唴瀹瑰潎涓烘偍淇濆瘑锛�
鎵嬫満锛� (濉啓鎵嬫満鍙风爜)
濮撳悕锛�(璇峰~鍐欑湡瀹炲鍚�,缃戠珯浼氬仛淇濆瘑澶勭悊)
鎵€鍦ㄥ湴鍖猴細
鍐呭锛�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