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义工联合会探访老党员老战士 出书拍纪录片

2017-09-19 08:37:00    作者:宋树云 刘燕   来源:潍坊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老党员 义工 老战士 出书 拍纪录片
[提要]随着岁月的流逝,亲历、见证过那段战争岁月的老党员、老战士都年事已高,甚至已去世。2016年8月初,昌邑市义工联合会从昌邑市委组织部、昌邑市民政局获取了400多位老党员、老战士的名单,开始一一寻访。

  随着岁月的流逝,亲历、见证过那段战争岁月的老党员、老战士都年事已高,甚至已去世。他们中的很多人背后的英雄故事也即将淹没在历史长河中。9月18日,记者了解到,昌邑市义工联合会自2016年8月开展“听老革命讲那过去的事情”活动以来,先后为141位老党员、老战士免费拍纪录片、出书籍,多渠道、多角度挖掘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希望他们的英雄事迹永世流传,同时也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为老兵出书的想法源于一次探访老兵之行

  9月18日,在昌邑市义工联合会《听老革命讲那过去的事情》编辑部,义工们正在讨论纪录片的后续采访,有的在电脑前将前期拍摄的影片进行后期剪辑。

  义工联合会主席郝光说,他们之所以为老兵拍摄纪录片、编辑出书,源于去年4月对两名老战士的探望之行。“之前我们没有刻意挖掘这群老战士的闪光点,当时通过与老战士们交谈,发现每一位背后都有很多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郝光说,听老人说起那些出生入死的战友越来越少时,他萌生了为老兵们记录下他们的革命故事的想法。

  当时经过调查,昌邑有400多位老党员、老战士,但每年都有不少人去世。“有一名老兵曾当过侦察排排长,肠子都打出来了仍坚持作战至昏迷。”义工马旭光说,老兵们的故事催人泪下,却渐行渐远,他们一商议,就决定保护和挖掘这些老兵的英雄故事。

  “他们是英雄,其中最年轻的都已经85岁了,他们逐渐老去,只希望他们的精神和故事能流传下去。”郝光说,从小他就对那些抗战英雄有一种特殊的崇敬之情,没想到他提出这个想法后,其他几名负责人一拍即合。

  2016年8月初,昌邑市义工联合会从昌邑市委组织部、昌邑市民政局获取了400多位老党员、老战士的名单,开始一一寻访。

  探访过程中留下不少遗憾

  把对爷爷的思念之情倾注在探访的老兵身上

  今年43岁的王小兰是《听老革命讲那过去的事情》编辑部的一名义工,同时也是一名老兵后人。8年前,她87岁的爷爷去世了,没有为爷爷留下一点影像资料,成了王小兰至今不能释怀的遗憾。

  “我小时候对爷爷的革命故事并不感兴趣,他跟我说的也就越来越少。”王小兰说,后来她参加过多次看望老兵的志愿活动,看着那些与爷爷相似的老兵,听着他们与爷爷相似的故事,她越发伤感。

  “看着爷爷的遗物,再想听爷爷的故事,却只能听父亲和大伯转述。”王小兰说,爷爷曾参加过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后来到了朝鲜战场,受了很重的伤,少了五根肋骨,冻掉四根脚指,左臂和小腿都留下了长长的疤痕。

  “我们组织这次活动后,看到那群曾为国家流血流汗的老兵,就把对爷爷的感情倾注在了他们身上。每次走访时,都为他们带点礼品,就像看望爷爷一样。”王小兰说,后来她报名参加了《听老革命讲那过去的事情》编辑部,希望把所有对爷爷的思念倾注在文字中,也让老兵们的精神和故事,永远教育和激励着后人。

  王小兰说,老人们其实很愿意讲述自己曾经的革命经历,他的儿子就经常趴在自己爷爷面前,听老人讲述曾经的故事,爷爷的很多经历她也是从儿子口中得知的。如果不去挖掘,那段历史就可能被岁月淹没。

  还没等到义工上门拜访,不少老兵已陆续去世

  令人遗憾的是,活动开展以来,不到一年的时间,先后已有60位老党员、老战士去世。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义工们的使命感越来越强烈。

  “每天都有与时间赛跑的紧迫感,希望时间能停下脚步,让我们慢慢聆听老兵们的故事。”义工胡瑞梅说,老党员、老战士多数已是耄耋之年,岁月的侵蚀让不少人逐渐丧失了语言交流能力,他们的英雄故事也将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我们想从老兵们的口述中挖掘他们的思想精华,去寻找他们人生的闪光点,让革命精神永存”。

  但事与愿违,还没等义工们上门拜访,一些老兵便陆续离开了这个世界,留给义工们的只有遗憾和自责。

  昌邑市柳疃镇北西高村的高京兰原本也在这次出书的名单中,一向身体康健的老人突然于9月13日去世,享年90岁,这让其外甥、昌邑市义工联合会副主席孙乃福陷入深深的自责中。“我二舅身体一直很好,我想着先去拜访那些身体稍差的老人,没想到二舅就去世了。”孙乃福说,经历了这件事,他深深地感受到不能有任何怠慢的使命感,这也让义工们深知肩上的责任更加重要。

  “北孟镇一位老党员,没等我们去拜访就去世了,如果我们再早些去就好了。”胡瑞梅说,这位老党员保留了当年的军功章、入党资料等,没能拜访老人,他们深感遗憾和懊悔。

  没能亲眼看看讲述自己故事的书便抱憾离去

  尽管义工们争分夺秒,还是有部分老党员、老战士没能亲眼看到这本讲述自己英雄故事的书籍就去世了。

  今年2月26日,义工们来到卜庄镇大陆村,探访老党员、老战士齐洪法。当时92岁高龄的齐洪法因年事已高,正卧床休养。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状况,义工们就没有打扰,只与老人的儿子进行了交流。老人的儿子拿出保存了近70年的珍贵资料供义工们参考,这也是义工们采访过的老党员、老战士中保存最完整的资料。

  义工们将这些珍贵的资料拍摄了下来,打算尽快整理出书送给老人。但遗憾的是,在义工们离开没多久,老人就去世了。“从齐洪法老人留下的资料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的爱国情怀,无论什么时期,无论做什么,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胡瑞梅说。

  柳疃镇北辛兴村的王素云出生于革命家庭,1940年她加入妇救会。义工们拜访老人时,95岁的她还说:“现在身体不行了,再回到10年前,俺什么都能干。”采访完老人后,由于种种原因,老人的故事没能在第一期《听老革命讲那过去的事情》上刊登。今年7月,义工们再次拜访老人,老人热情地拉着义工的手问:“书上怎么没有我?”。

  那次临别前,王素云还坚持将义工们送到村口,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谁也没想到,开朗热情的老人突然就去世了。“真后悔没先刊登老人的英雄事迹,老人带着遗憾走了,也给我们留下了懊悔和自责。”王小兰说。

  花絮

  “穿上军装,感觉浑身都是劲”

  9月15日,义工们带着精心准备的月饼、面条、油等生活慰问品,走进柳疃镇南范村老兵范增义家。88岁的范增义得知义工要来,提前翻出了压箱底的老式军装,穿戴整齐,坐在院子里静静等候,“穿上军装,感觉浑身都是劲,仿佛找回了年轻时的自己”。

  范增义于1949年2月参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当兵不容易,抗美援朝三年,从敌人枪子里爬出来,没想到能活到今天。”范增义说,初到朝鲜战场,他在后勤供应部队,不久,领导见他机灵勇敢,调他到通讯部担任骑兵通讯员。

  当时通讯设施比较落后,电话线经常被炮弹炸断,只有让战士们骑马或徒步去前线传递命令。有一次,范增义从前线回来,身上的棉衣全被敌人的子弹打烂,棉絮飞尽,棉帽子也变成了单帽子,幸好人没受伤。

  柳疃镇东陈村老党员、老战士陈万乐今年88岁。当他穿上老式军装时,精神立马振奋起来,腰也直了,步伐也矫健了,还拿出了四枚奖章。“穿上军装,当年当兵的感觉又回来了,我们这代人对军装有着特殊的感情。”陈万乐说,他于194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著名的淮海战役。后来,他跟随部队到了福建厦门,在那里又度过了4年部队生涯。如今,孙子也去了厦门当兵,这让陈万乐老人非常自豪。

  每次采访结束,义工们便马不停蹄地赶回编辑部写稿、编稿。“由于我们的经验和能力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还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王小兰说,他们目前正在准备第二期《听老革命讲那过去的事情》,之后还将陆续出书,同时还在制作《听老革命讲那过去的事情》纪录片,多渠道、多角度挖掘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重温老兵们的光荣历史,传承好作风,传播正能量。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官方微博(@潍坊大众网)、潍坊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eifangdzw)。
初审编辑:沈广安
责任编辑:焦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