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5 08:53:00 来源:潍坊晚报 我要评论
市民在观展。
书法展现场。
杨廷森老人在观展。
作为首届陈介祺艺术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中国当代百名博士书法楹联邀请展深受书法爱好者的喜爱。9月4日,记者在集文斋美术馆看到,近200套书法作品笔势雄健洒脱,字里行间透露着名家风范。有的书法爱好者首次观展不过瘾,第二次观展提前一个小时等候开馆。
二次前来观展“取经”
当天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位于集文斋美术馆的中国当代百名博士书法楹联邀请展看到,近200套书法作品统一装裱上墙,这些书法作品笔势雄健洒脱,诗文酣畅浑厚,字里行间透露出百名书法家的真功夫。
家住潍城区教育局宿舍的冯先生当天和朋友相约前来欣赏书法作品。冯先生是书法爱好者,平时经常写字,目前正在研究“颜体”,得知集文斋美术馆有书法展览,特来“取经”。“我们一大早就赶过来了,等了一个小时才看上展览。”冯先生说,艺术节开幕当天他就过来参观了,由于当时观展的人太多,他没有好好地欣赏每一副作品,感觉不过瘾。当天特意再来观展,虽然早来了一个小时,但感觉非常值得。
“这些书法作品的水平很高,平时很难看到这么多名家的作品。”冯先生说,他以前经常参观书法展览,特别是在潍坊举办的书法展览,对他的书法写作启发很大,让他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书写水平和档次。
八旬老人倒车来观展
“瘦骨如梅两袖清风拂大堂,虚心若竹一身正气亮高节。”在展览现场,83岁的杨廷森正在研究这副书法作品。他说,自己比较喜欢这副作品,不仅字写得好,内容也很有正能量。“这些内容都是原创,是每个书法爱好者学习的榜样。”杨廷森说。
杨廷森家住奎文区潍棉宿舍,也是一位书法爱好者。除了写字外,他还研究篆刻,并书写了大量的作品。为了更好地研究书法,只要潍坊当地举办书画展,他都会到场参观、学习。当天,他坐了两趟公交车才赶到集文斋美术馆。“我先坐4路,然后再倒82路公交车,赶到时正好开馆。”杨廷森说,这是他第一次参观百名书法家的展览,感觉特别有学习价值。
“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杨廷森说,有些作品在外行人眼里感觉写得很一般,但是在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其笔力劲挺,颇有大家风范。
展览延期至9月20日
据潍坊市画廊协会执行会长田纪文介绍,作为首届陈介祺艺术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此次书法楹联邀请展由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书法家协会、潍坊市画廊协会、潍坊十笏园文化运营管理有限公司、集文斋美术馆等承办。前期,面向海内外开展了一次大型征联活动,共计收到全国及海外华人1350人来稿,征集有效楹联7200余副。
为充分运用征联成果,将优秀楹联作品书写成高水平的书法创作,切实将十笏园文化街区打造成具有浓厚文化氛围和较高艺术水准的优秀文化街区。经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画廊协会等决定,从全国范围内邀请百名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才俊来书写楹联,活动中得到了多位全国知名专家的鼎力支持与帮助。经过楹联专家层层评审,最终确定近200副书法楹联作品参展。
首届陈介祺艺术节于9月7日闭展,为了更加方便潍坊市民观赏,中国当代百名博士书法楹联邀请展延期至9月20日。田纪文介绍说,这些书法作品以十笏园传统文化为基础,以中国画都艺术元素为主题,展览结束后,这些书法作品将被刻成牌匾悬挂于十笏园文化街区各个圆柱上,打造十笏园楹联广场。
![]() |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