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2 09:50:00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大众网9月2日讯(记者 武文惠)日前,潍坊各中小学迎来了新学期,对于经历过学生时代的每个人来说,都称得上“刻骨铭心”,因为这个日子记录了我们一次次的成长——好奇、兴奋,也许难免有些忐忑不安,但一切总是如此的新鲜而丰沛。针对很多孩子升学后常见问题,潍坊市坊子区崇文中学校长焦宗芳寄语新生家长,为广大家长送上一份厚重的大礼。
寄语一:家校合作 家长要给信任
新生入学,步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必然会带来各种不适和问题。有的家长发牢骚说自己的孩子在小学学习很好,不知道为什么一进中学反而不行了?这本是因为初中汇集了各校精英,加上随着学习状态的提升,个人努力的结果不同,每个人的成绩当然有所差异。家长的无心之言,透漏出对学校教学的不了解和对教师的不信任,可能会招致老师反感。长此以往,教师能安心踏实地教你的孩子吗?
正如焦宗芳校长说的那样:“现在独生子女多,家长的偏爱溺爱往往表现得比较强烈,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却不可能因为独生子女的存在而改变,这一点被许多家长忽视了。 ”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实际上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失责。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更是老师的同盟者,双方应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教师与家长应当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如今,不少家长却没有考虑到教师站在班级整体教育角度分析问题的需要,往往只重视自己孩子的特殊要求,导致双方“冲突”不断。家长要在信任教师的基础上,加强家校合作,学会如何给孩子树立榜样,才能引领孩子阳光、积极、向上、好学,与老师、同学处理好关系,最终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
寄语二:言传身教 家长要求自律
时下,有些家长自认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对教师说话不礼貌、不尊敬,见到教师总是炫耀自己不是一般的人。部分家长的行为修养欠缺,同样招致教师的反感,如开家长会,教师讲话总被家长手机打断,旁若无人。这是对其他人的不尊重。“当家长要求我谈谈‘孩子在校表现’时,我能说些什么?孩子在这样的‘文明’中成长,会走上一条什么样的路。”焦宗芳倍感无奈地说。
有人说过:夫妻恩爱、家庭和睦是父母今生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最好的滋养品。一个孩子的命运取决于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水平有高有低,家长的教育方法也有科学与不科学,不同的方法教育出来的孩子,人生和命运就会不同。成绩优秀的孩子大致有两种情况:一个是父母在工作中大多数是工作扎实,特别认真负责的人;二是父母言传身教,为人正直、勤奋,有良好的道德准则。归根结底,家庭教育的核心不仅是家长的身教,事事处处给孩子树立榜样,还是把如何做人,做一个阳光、向上、懂事明理的孩子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因此,家长正人先正己,要学会严以自律,才能言传身教。
寄语三:吃苦是福 家长要会放手
如今,家长为了让孩子少吃苦,就一切替孩子包办,不让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挫,可以说成为“温室的花朵”。这样做真的就是为孩子好吗?殊不知,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父母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吃苦耐劳精神,是给他们一生的财富。焦宗芳在这里举了世界名校英国伊顿公学的例子。
伊顿公学作为贵族学校,学生的生活设施却因陋就简。学校一直坚持要想成为国家的栋梁,就必须意志坚强,经受得住大风大浪的考验的育人理念。正是因为如此,伊顿公学走出了17位首相,36位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获得者。作为初一新生的家长,从这个例子里都应有所启发。老人们常告诉我们:吃苦是福。家长们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实践,不怕吃苦,不惧挫折,一点一滴去体验人生,书写自己的人生诗篇。
寄语四:信师重道 家长要起表率
新学期开始后,有的家长偶尔听到孩子对老师的抱怨,如“老师太凶了”、“我不喜欢某某老师”……这样的唠叨和抱怨不仅不利于师生感情的培养,还会影响孩子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最容易因此放弃这门学科。不少家长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去维护孩子,偏心地站在孩子这边,更有甚者当着孩子的面贬低老师。这样的做法只会更加引起孩子对教师的厌恶之情,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成绩。
焦宗芳告诉家长,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家长正确的做法是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孩子由小学到初中是一个跨越,小学与初中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学段,孩子所处的环境,所学的知识,甚至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都会发生大的变化,如何更好的适应环境,适应老师,离不开家长的积极配合和作用发挥。家长要让孩子喜欢老师,喜欢这门学科,要不断肯定教师成绩,强化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正面形象。只有当孩子生活在一个对老师充满肯定的舆论氛围里时,才有可能让孩子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是未来和希望,一个孩子关系着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关系着一个社会。在这封信里,焦宗芳最后指出,家长们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尽可能地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孩子也会越来越棒,最终在家长的影响和学校的努力下,发展成“知识扎实,能力超群,思维敏捷,人格健全,博学多才,世界眼光” 的学生。
![]() |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