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坊子前宁小学:文化立校 在宁静中前行

2016-06-29 08:56:00    作者:武文惠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6月28日,潍坊市坊子区前宁小学校长刘元文做客潍坊大众网大型访谈栏目“校长面对面”,就“文化立校,育人为本,在宁静中前行”的话题,与广大网友一起交流分享学校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在坚持核心办学理念的基础上,着手建构以目标体系、教学常规体系、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为内容的教育发展模式,张扬学生个性,创办区域特色学校的成功经验。

  ——坊子区前宁小学校长刘元文作客大众网

  大众网6月29日讯(记者 武文惠)6月28日,潍坊市坊子区前宁小学校长刘元文做客潍坊大众网大型访谈栏目“校长面对面”,就“文化立校,育人为本,在宁静中前行”的话题,与广大网友一起交流分享学校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在坚持核心办学理念的基础上,着手建构以目标体系、教学常规体系、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为内容的教育发展模式,张扬学生个性,创办区域特色学校的成功经验。

  风雨征程昂首行进 铸就文化育人校训

  据悉,潍坊市坊子区前宁小学是一所位于坊子老区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小学,建校可一直追溯到1944年,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这期间,前宁小学走过了一段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风雨征程,得益于近年来“义务教育均衡区”创建活动,为学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学校有班级12个,学生480人,在职教师30人,教育教学设备齐全,办学质量稳定。7月份将新建三层教学楼一座,届时达到18个班的办学规模,有效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山东省以校为本的课程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基地、潍坊市规范化学校、潍坊市硬笔书法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风雨兼程前进中,铸就文化育人校训。前宁小学校长刘元文介绍,学校结合浓郁的地域文化和历史特色,在反复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明德至前,思行于宁”的校训。“前”寓前程似锦、前途无量之美好期望;“宁”为宁静致远、宁折不弯之良好品格;“德”作为奔向光明前程的重要因素,明德、立德,将“道德、品德”成为师生立身之本,要求老师学生不仅有思想,还要有实践精神,而思想和行动均源自宁静办学,静若处子。不浮躁、不张狂、不懈怠、不折腾,惟宁静方能致远。

  在宁静之中稳步前行 造文武兼修特色校园

  谈到学校的办学情况时,刘元文表示,学校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文化立校、育人为本”的核心办学理念,紧紧围绕“走出一条适合农村学校、教师、孩子发展的路”这一目标,突出教学质量提升重点,构建学习型社区教育模式的工作思路,打造文武兼修特色校园。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的那样:“三流的学校靠校长,二流的学校靠制度,一流的学校靠文化。”学校文化才是立校之本,是办好学校的灵魂。学校有了文化的支撑,才会办出品位,最终成为品牌。学校历史悠久,历经80多年的办学历程,沉淀积累了厚实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办学经验。在新形势下,前宁小学尊重学校的办学传统,继续凝聚前宁文化精神,以“前行而宁静”为引领,用文化提升学校品味,重点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前宁课程体系”,在宁静中稳步前行。

  近年来,前宁小学在前行中探索出了“宁静致远”的办学方向。结合实际情况,学校在“前行而宁静”的框架下,确立了“育人为本、安全为先、文化立校、制度保障、和谐发展”的二十字前行原则,同时建构“完善的教育发展体系,张扬学生个性,创办区域特色学校”的发展愿景。在“文化立校”的核心理念下,校园环境设计温馨别致,凸显学校文化精髓,深入挖掘学校文化底蕴,营造儒雅的校园文化。同时,学校以优化学校课程体系为抓手,整体架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学校课程体系,提高教师整合课程的能力,以此为抓手做到减负高效,加快课程开发的进程。此外,学校把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作为提高质量的突破口,从常规做起,结合潍坊市“双改”行动,做好校本课程开发,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坚持教研先导,质量立校,并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立足常态课堂教学研究,加强“两平台”建设,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有机融合,逐步打造智慧校园,积极创建潍坊市互联网+教育示范校。

  完善教育发展模式 四大体系相得益彰

  为实现“建构完善的教育发展体系,张扬学生个性,创办区域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前宁小学主要是通过着手建构以目标体系、教学常规体系、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为内容的教育发展模式来实现的。所谓的目标体系主要是指创建学校特色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的过程。学校在坚持“文化立校”的基础上,制定了“四年三步走”的发展策略,从订好规划,形成方案到循序渐进,稳步发展,再到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学校。教学常规体系则紧紧围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这一目标,以“减负、有效、创新”为中心,规范教学常规管理,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打造高效特色课堂,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重点严把“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学生”四道关,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试等方面进行全程管理,加强对教师常态课的管理与指导,进一步完善校级监控体系。

  除了这两大体系,刘元文还告诉主持人,建构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改变以“授受知识”为主的单一课程体系,构建课内与课外、必修课与选修课、活动性课程与选修性课程并行的课程体系,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融为一体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并充分发掘社区资源,发展第三课堂,如建立前宁小学校史馆,将坊子文化、村居文化、碳矿文化移入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坊子碳矿遗址文化园、潍坊市盈丰花卉鱼鸟市场等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力争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有所突破,凸显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同时,学校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通过各种培训,要求教师能熟练使用驾驭网络,从而使课堂教学更直观,并通过网上成果推介展示,增强正面教育的辐射影响力,向社会宣传学校品牌,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评价体系更是以“立足过程,促进发展”为理念指导,构建学校特色建设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评价制度,提倡综合性评价,多元化评价。以多元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以评价促发展,以发展促评价,加快特色学校创建步伐,总之,四个体系的关系是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目标体系是先导,是学校发展的航标,教学常规和课程体系是发展和前进的关键,评价体系是发展的凭借和保障。

  “四个三”构建课程体系 打造学校梦幻足球

  众所周知,课程是一所学校的核心与生命力之所在,没有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就不能适合孩子的健康发展。前宁小学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用“四个三”为载体,以“尊重特点、遵循规律、弘扬传统文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校园”为主题,通过构建“前宁小学课程体系”,在教书育人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说的“四个三”具体而言是指以进校园、进课堂、进思想等“三个进入”为切入点,让学生学习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理解和认知;以构建潍坊市福利院、山东新方集团、空军某部导航连等“三大基地”, 积极整合德育教育资源,进一步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以确立目标、树立榜样、赶有方向等“三个过程”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身边教师、学生典型,树立榜样,学习他们人格品质,引领师生共同成长;以少先队活动课程、校园节日课程、游学课程等“三大课程体系”为依托,搭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常态化。学校很多先进经验尤其是校园节日课程做法被很多学校借鉴学习。

  在前宁小学课程体系中,学校通过倡导“以球健体、以球育德、以球促智”, 打造“自强不息,勇创一流”的足球文化,使足球文化与校园环境、行为习惯、学习品质相融合,把“小足球”做成“大文化”。目前,学校已被评为青少年全国足球特色学校,成绩的取得孰能可贵。学校通过把足球纳入课程,编印了《梦幻足球》校本教材,组织学生学习运球、传球等基本技能和基本战术。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学踢球,会踢球,踢好球”,学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足球第二课堂活动,推出足球单项技能竞技、举行三人制和五人制足球比赛、“前宁杯”班级足球赛等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足球活动的热情,让每个学生在小学阶段都能接触足球、喜爱足球。教师足球研究团队还自编自创了校园足球操,利用每天上午大课间时间做足球操,激发了全校师生参与足球运动的兴趣。此外,学校还开发足球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在综合活动课中了解足球、认识足球,做到个个懂足球、人人爱踢球,形成良好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

  刘元文表示,在教育发展的漫漫征途上,前宁教育人一直持之以恒,孜孜不倦,奋勇向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成绩。同时,“现代教育是大教育”,让社区资源向学校聚集,让学校教育向社区延伸,是新时期前宁小学努力探索的教育模式。今后,学校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方针、决策部署,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走出一条适合农村学校、教师、孩子发展的路”这一目标,突出教学质量提升重点,努力构建学习型社区教育模式,打造区域特色学校。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官方微博(@潍坊大众网)、潍坊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eifangdzw)。
初审编辑:沈广安
责任编辑:焦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