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1 08:54:00 来源:潍坊晚报 我要评论
“双11”来临,城里从事电商的市民如火如荼准备着,乡下人没有闲着,也打算从这个节日中分一杯羹。安丘市兴安街道王家楼村盛产手工盖垫,为打破传统集市零售模式,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并通过电商模式进行包装销售。村里老人得知“双11”是个网售大节日,纷纷抓紧时间,加速生产盖垫。近日,记者到该村进行了探访。
记者探访
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寻求新出路
11月5日下午,记者来到安丘市兴安街道王家楼村的红高粱盖垫专业合作社厂房,看到三名老人正在忙着做盖垫。除了盖垫外,在地面上,还摆放着笤帚、炊帚等传统生活用具。“这些都是村里老人制作的,虽然在农村很常见,但是在城里人眼里是好物件。”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明生告诉记者。
记者采访得知,为了推动盖垫、笤帚等的发展,王家楼村成立了安丘市红高粱盖垫专业合作社,并在网上开店销售,让农村老工艺搭上电子商务快车,还注册了自己的品牌。
张明生告诉记者,这些特色生活用具在当地历史悠久,为盖垫走电子商务道路打下了基础。农民不懂上网,常年在城里打工的丁建玲便回家做起了电商。“如果任由盖垫等产品自由发展下去,空间会很小。传统工艺与互联网联系起来,通过网络发展新销路。”张明生说,附近几个村会做盖垫、笤帚的老人基本都加入了合作社,大家抱团搞发展,积极性比以前提高了很多。
年赚一万多,够老两口日常花销
记者注意到,该合作社的厂房是几间刚建好的平房,屋内墙面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盖垫,而且地上也摞着数百个,有圆形的、四角形的、八角形的,大小不同,价格也不一样。“这些盖垫都是附近几个村老人手工制作的,带到这里来集中销售。”正在制作盖垫的马敬义告诉记者,他今年79岁了,做了一辈子的盖垫。“听年轻人说,11月11日是电商大节日,卖得比较好,所以我们几个老人直接在合作社的厂房里制作。”
记者拿起马敬义做的一个直径50厘米的圆形盖垫,粗略数了一下,一层有100多根高粱杆,两层就是200多根。马敬义告诉记者,一个手艺娴熟的工匠制作一个盖垫需要三个小时,一天下来能做上三个。如果是采用流水作业,可以提高效率,平均一个人两个小时就能做一个。
“一个直径40厘米的盖垫能卖到40元,高粱杆的成本是十几元,再减去人力成本,利润在10到20元之间。”马敬义放下手中的活对记者说,直径大一些的,价格还会高一些,八角形的盖垫卖得最贵。“我现在常年在家里制作盖垫,一年下来也能赚一万多元,足够我和老伴的日常花销。”
网店已开了一个月,销售了12笔
马敬义告诉记者,过去附近村里都种植着红高粱,收获的高粱杆主要制作盖垫、笤帚,并远销到河北、河南等地。说到底,制作盖垫毕竟是传统手工活,赚钱很少,特别是2000年以后,年轻人纷纷转行。
由于盖垫产量减少,很多客商也不再来这里订购了,使盖垫的销路成了一大问题。为了把制作好的盖垫卖出去,老人们只好带到集市上销售。马敬义对记者说,赶集销售数量非常少,好的时候一次能卖十几个,不好的时候只能卖三四个。如今,有了网上销售,也算是找到了一条新的销售门路。
在厂房东侧一间办公室里,做网店的丁建玲告诉记者,他们的网店名字叫“红高粱盖垫专业合作社”,开业已经一个月时间了,由于是网店的经营初期,一个月销售了12笔。
在厂房的西南角,记者看到摞着很多包装盒,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包装。“我们改变原有的单一销售模式,对盖垫包装后,在网上进行集中销售。”丁建玲告诉记者,一个包装盒能放三个盖垫,卖得比较好。“包装销售,不仅打响了盖垫的知名度,而且提高了销售量。”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