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盐”牌防控高血压 高密为全国唯一农村试点

2013-01-31 09:34:00    作者:杜文娟 孙永健   来源:半岛都市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高血压 扑灰年画 ThomasFrieden 高密市 农村
[提要]为探索降低居民食盐摄入量的有效途径,控制高血压危害,2012年,卫生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的联合开展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启动以来 ,高密市被作为该项目的唯一农村试点。”  据悉,由于高密市减盐防控高血压工作做得很突出,很到位,高密市在2012年被评为潍坊市第一个慢性病防控示范区。

中美专家在高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展室参观。

中美专家在高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展室参观。

  为探索降低居民食盐摄入量的有效途径,控制高血压危害,2012年,卫生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的联合开展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启动以来 ,高密市被作为该项目的唯一农村试点。在高密,通过调味品摄入的人均每日食盐量达到了11.08克,接近国家推荐量的2倍,为倡导清淡饮食,近些年来,高密市从各方面加强了减盐控高血压的宣传。2012年高密市被评为慢性病防控示范区,为潍坊市首家,而近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到高密对该项目进行了考察。

  美国专家来高密

  1月25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ThomasFrieden等一行12人在省市级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到高密市现场考察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高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范福生,市委副书记万丽,市委常委、市委办公室主任李庆华,市政府副市长殷玉萍,市卫生局局长戴志锡、副局长兼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李锡朋等领导参加会议。省卫生厅疾控处处长宗玲主持会议。会议中,王宇强调省部联合减盐项目是非常重要的,希望该项目能够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随后高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范福生致辞。范福生指出省部联合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是我国首次以政府为主导,大规模、大范围推行的减盐措施,它从降低居民食盐摄入水平入手防控高血压,对保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会后,中、美两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首次一起到基层考察调研,听取了有关情况介绍,考察了相关减盐防控高血压的措施,了解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等情况。考察组对高密市的减盐项目工作表示满意,并就该项目的实施和研究达成了为期五年的合作意向。

  高密为全国唯一农村试点

  会议中范福生还指出,高密市作为全国唯一的农村试点县(市),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突出工作重点,完善组织体系,圆满完成试点干预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推动高密医疗卫生事业再上新水平。“作为唯一的农村试点,高密市政府非常重视该项目,从各方面加大宣传、采取措施减盐。”

  据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高密市人均日摄盐量为11.08克,约为国家推荐量的两倍,“本市计划在五年内将高密的人均日摄盐量降至10克以内,这个任务比较重,但目前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有更多的市民意识到了应该低钠饮食。”

  据悉,由于高密市减盐防控高血压工作做得很突出,很到位,高密市在2012年被评为潍坊市第一个慢性病防控示范区。“这次美国专家来高密考察就对推动本市减盐防控高血压的宣传工作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更多的宣传和措施,可以培养高密市民清淡饮食的意识,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打“莫盐”牌,唱控盐戏

  据悉,考察组通过多方位的考察对高密市的减盐控高血压项目给予了肯定。“把高密作为唯一试点、被评为示范区以及美国专家来高密都是因为高密重视该项工作,减盐工作做得好。”高密市疾控中心办公室主任告诉记者,自“省部联合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启动以来 ,高密市立足民生建设 ,打“莫盐”牌 ,唱控盐戏 ,推进实施了以“三建一通两保障”为主要内容的“莫盐 ”行动,收到了初步成效,而考察组对该项行动也给予了肯定。

  去年以来,高密市依托“十百千万工程”,从各方面加大了宣传力度,创新性地组织开展了全市十万师生大签名、百家机构联动、“小手牵大手,健康一家人”有奖答题活动、全市“健康杯”慢性病综合防控文学艺术大奖赛等活动。通过日常活动、座谈交流减盐控油、预防慢病的经验,通过“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巡回宣传文艺演出,扩大减盐控压宣传面和影响面。通过以高密市传统文化如扑灰年画等为载体,更好地宣传了减盐防控高血压知识、引导居民合理膳食、健康生活。

  文/图 记者 杜文娟 孙永健 本报通讯员 盛培培

都镇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