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文山中学:教育精准改革 打造幸福校园

2016-04-20 10:44:00    作者:武文惠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4月14日,潍坊大众网2016年度大型访谈节目“校长面对面”首期访谈隆重举行。来自昌邑市文山中学的副校长徐岩涛、王文祥两位老师作客演播间,围绕“如何成为一所学生成才、教师成名、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幸福学校”的访谈主题,分享了学校开展教育精准改革、打造幸福校园的成功经验,让更多的人有幸近距离地了解到文山人精益求真的教育追求和诗意生活的幸福真谛。

  ——昌邑文山中学副校长徐岩涛、王文祥作客潍坊大众网演播室

  大众网4月20日讯(记者 武文惠)4月14日,潍坊大众网2016年度大型访谈节目“校长面对面”首期访谈隆重举行。来自昌邑市文山中学的副校长徐岩涛、王文祥两位老师作客演播间,围绕“如何成为一所学生成才、教师成名、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幸福学校”的访谈主题,分享了学校开展教育精准改革、打造幸福校园的成功经验,让更多的人有幸近距离地了解到文山人精益求真的教育追求和诗意生活的幸福真谛。

  注重师生人文关怀 构建别样幸福校园

  据介绍,昌邑市文山中学近年来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示范高中标准规划和建设的省级规范化学校、国家级德育工作先进实验学校、全国特色建设先进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偶然,离不开学校一直以来非常注重师生的人文关怀,不断推进幸福教育,构建幸福校园。在前段时间,文山中学在“潍坊人最满意的高中”民意调查评选中荣膺榜首,更是充分说明了文山人教育改革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正如副校长徐岩涛在访谈中说的那样,幸福是什么?幸福不仅要有健全的心理,健康的身体,稳定的工作,和谐的家庭,更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幸福是将这一幸福的定义传递给每一名学生,他们幸福了,社会发展了,则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

  文山人准确把握教育改革的脉络,精准领会教育改革的要义,积极建设幸福校园,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坚持以人文为核心、“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处处事事都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处处时时都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奉献进取、相互关爱、合作竞争的学习工作氛围,让校园里充满着一种和谐、民主、勤奋、阳光、平安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这种环境文化中感染熏陶,净化他们的灵魂,促使他们成长,让文山成为一所学生成才、教师成名、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幸福校园。

  解困惑优化课堂改革 破难题提升教学质量

  与大多数学校一样,文山中学教育刚踏上改革之路时,也面临诸多的制约因素和困惑,副校长王文祥回忆道:“虽然学校主要面临要教学质量还是素质教育的困惑,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的难题,以及有无教学模式的争议等,但最终我们认为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不外乎三个方面,即一个是老师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第二个是学生的高效的学习,第三个就是将师与生衔接起来的教材,这个教材不是指课本,而是老师们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编制的学案。”

  文山人或许正因为对此问题的清晰认知,从而让破解教育改革难题,解决教育发展困惑更是有的放矢,得心应手。学校充分发挥素质教育与教学质量的共促关系,组织课程专家团队为老师们作报告、上示范课,组织全校老师以”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为题的大讨论,从思想上厘清好课的标准,然后制订课堂教学行为标准,在全校层面推广。同时,经过不断探索、学习,学校发现有无模式之争,其实质是没有弄清楚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因此,文山中学每一课堂设计的出发点,不再是为了赶进度或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从学生是否掌握、学会出发,去设计教学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活动,真正做到了从学生的学出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真正让每节课更加高效。

  为实现课堂改革的顺利开展,文山中学精心打造了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徐岩涛介绍说:“学校主要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取消了教师签到制,成立了教师专业委员会,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选拔干部,实行‘十维六度’评价机制,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让教师充分享受到了主人翁的感觉,更让全体教职工从各方面拥有受尊重和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感受到工作的意义和乐趣并投身到教育改革的滚滚潮流中去。”

  打造一体两翼课程体系 发展六类特色课程文化

  在访谈中,徐岩涛提到的该校的特色育人校本课程《成长》,让我们充分认识到文山中学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该课程于2013年12月完成,共分《德育课程读本》、《入学教育课程》、《军训教育课程》等14册,近50万字,其中插入约300幅具有代表性的精彩图片。既包含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方针和规划,领导老师的德育观点和教育理念,各项德育活动的安排方案,又有活动开展过程和总结,老师开展德育活动的具体做法,又有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心得体会。

  这只是文山中学一体两翼课程建设体系的一个方面。所谓的“一体”,就是国家课程,即日常的语数外物化生等课程就是国家课程,这是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根本。所谓的“两翼”,一个翅膀是地方课程,比如学校开发了一门关于昌邑风土人情的课程,专门给学生介绍昌邑的历史、物产、掌故等,帮助学生了解生他养他的这片热土,来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另一个翅膀就是校本课程,是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与培养目标而专门开发的课程,用校本课程来突现办学特色是现代高中的惯常做法。

  同时,文山中学精心构建了德育类、学科类、科技类、艺体类,文化管理类,技能类等六大类特色课程,尤其是数理奥赛课程,还专门成立了数理奥赛社团,配备了专业的教练,每周定期进行数学、物理奥赛辅导。据介绍,这门课程开设以来,学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2014届毕业生马增贤同学以山东省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物理奥赛一等奖,被清华大学降60分录取,同年还有三名同学获得省奥赛一等奖,九名同学获得二等奖。2015年高考,全校有300多名同学通过学习艺体类,文化管理类,技能类特色课程被高校录取。王文祥谈到学校这些成绩时如数家珍,感慨万千道:“因材施教,做适合的教育,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做负责任的教育,对社会对家长负责,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成长发展的道路,这是开设特色课程的初衷,也是我们文山中学的使命。”

  此外,谈到文山中学的特色课程,就不得不提一下该校的体育课程。据介绍,面对体育学科边缘化、体育教师边缘化、体育学生边缘化的现状,文山中学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完善评价机制,打造体育团队管理文化,组建了学校体育部,并加强教研教改,以课堂促课程,构建体育课程文化。开设多元的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实行选课走班,是体育教师团队探索出的一个成功的教学模式。学生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课堂就有了生机和效率,学生自然的成为了课堂的主人。除按国家课程要求开设的田径、武术以及篮排足球外,还按照学生兴趣和地方特色开设了手球、健身操等十几门校本课程。自开展体育课程改革以来,文山中学以手球为代表在国内比赛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优异成绩,书写着文山人的体育传奇。

  四类文化架构校园核心 五种校园营造诗意生活

  众所周知,学校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文化的管理。文山中学成立以来,在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方面,形成了表层的环境文化和中间层次的管理文化、行为文化、课堂文化和课程文化,主要体现为“博学于文,厚德如山”的校训,“德修美善,爱蕴言行”的校风,“言行明礼、学思惟勤”的学风以及培养“博学广志,厚德雅行的现代学子”的培养目标。这四个方面构成了文山中学的核心文化,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自文山中学教育改革以来,学校通过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创造学生的成长乐园外,还通过环境文化建设构建文化圣园,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环境开始,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主动创新的现代意识,并通过美化环境建设生态公园,利用学校的绿化形成独具文化特色的植物园。同时,学校通过信息网络实现数字校园,让学校的数字监控到班级、走廊、公寓、功能用房,覆盖全校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日常管理机制,并通过优质服务创建温馨家园,如学校深入食堂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七个餐厅八种小吃学生自由选择,白面馒头16年质量、重量、价格没变,让学生吃的安全、吃的放心、吃的实惠,从而让学生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等各方面都享受到到优质的服务环境,让文山校园成为他们成长的温馨家园。

  在文山中学最常听到的一段话就是“让我们有声有色的工作,有情有义的交往,有滋有味的生活”,这其实是一种诗意的生活态度,更是徐岩涛等文山人人生经验的升华和沉淀。徐岩涛在采访中颇有感触地介绍说:“实际上,这三句话是老师对目前幸福从教、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目前老师们已经摆脱一些功利的羁绊,把好好工作、幸福生活内化为一种责任。这三层意思是辩证统一的,前提就在工作上,如何对待工作决定了我们的人生态度:把它作为一个谋生的职业,还是一项为公众服务、终身从事的专业?”

  文山人用自己的辛勤汗水,书写着教育改革的新篇章,让文山中学成为每一个追求理想,实现梦想的青年学子的成长的摇篮,并通过每一个人的教育行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改变自我,实现自我,这是每一个文山人的梦想,更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梦想。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官方微博(@潍坊大众网)、潍坊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eifangdzw)。
初审编辑:沈广安
责任编辑:焦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