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奏响文化传承进行曲

2023-09-12 20:08: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焦雪 韩硕

  大众网记者 焦雪 通讯员 韩硕 潍坊报道

  汶水澄清,牟山拥翠;襟潍带汶,望岱瞻沂。安丘,一座文脉深广、文气充沛的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为社会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安丘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发展,立足于发挥文化的引领、凝聚作用,近年来,不断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厚植文化沃土,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塑城,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已连续30年保持“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

  文艺精品创作百花齐放展现新高度

  近年来,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的安丘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重视精雕细琢,不断追寻文化新高度,艺术创作更加丰富,优秀作品不断涌现,文艺创作百花齐放。

  深入挖掘文化底蕴,推出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和标志性成果,推动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新编《安丘县志》记录了安丘发展的历史,见证了安丘的风风雨雨。《千秋汶河》《文化潍河》《行走渠河》《安丘河湖》和《安丘河湖志》的发布,有力推动了安丘市水文化与人文历史深度融合。

  新创优秀文艺作品上千件,获潍坊市以上奖项荣誉80多件。鼓励东路大鼓、茂腔、吕剧等特色艺术形式推陈出新。打磨提升京剧《头雁》,入选“百年征程时代华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山东省优秀剧目展演,获第六届“风筝都文化奖”。新创作了小戏《我有一个梦》在省梨园大戏院汇报演出成功,被评为全省十佳、潍坊唯一,小品《唠叨》入选潍坊十佳情景剧,业余剧团群星艺术团,每年创作不少于3部新作。

  沐浴着文化阳光,安丘大地一片似锦繁花,一曲曲文化之歌余音绕梁,进一步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不断优化呈现新面貌

  如果说,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底蕴是城市的内涵和灵魂,那么文化设施就是城市的骨架和血肉。

  不曾想,建一座全民大剧院、图书馆,是安丘人的梦想。如今,这一梦想已经成为现实。今日的安丘,文化场所越来越多,一座座文化地标,或拔地而起,或华丽转身。

  安丘持续加大文化投入,一批城市文化地标不断涌现,文化浸润城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新面貌。

  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安丘大剧院装修完成;图书馆新馆配套工程全部完成。新建青云书房、中颐桃源书房、辉渠有子书院等城市书房,成立安丘阅读协会,各类文化节、艺术节、阅读节应运而生,书香安丘氛围日渐浓厚。

  在安丘,“转角就能遇见”对外免费开放的“城市书房”。积极打造15分钟城乡阅读圈,形成覆盖全市、布局合理、方便快捷、全民共享的城乡书房服务网络。青云书房青云山店,颐乐学院店已开放,安丘再添文化新地标,每天人流量达300余人次,相继举办了“中华文化润泽心田”、“共读一本书”、庆“七一”红色经典诵读会等阅读推广活动,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阅读中来。

  还有农村书屋——城市书房的农村延伸版,与城市书房一起构成城乡一体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

  这些百姓身边实实在在的文化惠民活动,见证了安丘公共文化事业从一棵新芽到满园花开的历程。

  这一座座“文化地标”的拔地而起,它们正在成为培育文化的肥沃土壤,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获取文化滋养。

  文化产业全面提升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

  新时代,作为城市“根”与“魂”的文化,不仅用来惠民,还将决定未来城市发展的走向。当下的安丘,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集聚效应日趋明显,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一大批文化产业项目彰显安丘经济发展的蓬勃活力。以培育重点文化企业、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重点文化产业园区为重点,推动实施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文化产业支撑项目。打造景芝生态酒文化节品牌项目、柘山文化生态旅游开发项目等,全面提升文化产业集群效应。

  安丘市聚焦非遗技艺传承和发展,将手造技艺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大力培育“手造”产业,景芝绢花、酒文化创意两个产业规模达江北第一,促进乡村振兴,带动群众致富。目前,安丘发展农产品“手造”企业30余家,年销售额达20亿元,带动周边群众就业1万人以上。积极举办“相约安丘·非遗之旅”非遗购物节、2023年中国旅游日“畅游潍坊”手造大集等展示展销活动,广大游客慕名而来,促进了安丘旅游业发展。

  文化+旅游,互为补充、互相促进。以“安丘天路”为链条,建设安丘天路乡村旅游产业带,推出“四季果香”采摘之旅,推动茅山依舍、柘山乡情等提档升级,提升合力牧场、获鹿山谷等特色项目,安丘天路“美丽经济”活力持续释放。2022“看见·新潍坊”新青年音乐节在安丘齐鲁酒地盛大举办,吸引了全国各地乐迷来安打卡,拉动文旅消费1200余万元,塑造了安丘文旅新名片。

  大力发展具有安丘地域标记的特色产业,以辉渠、柘山等为主导,发展南部山区特色杂粮产业带,建设小米标准化生产基地、蜜薯育繁推一体化种植园、鲜食甘薯产业园,擦亮“柘山蜜薯”“辉渠小米”农业品牌;以石埠子、官庄为核心,建设优质果品示范区,发展草莓、樱桃、蜜桃等优质果品种植,“中国草莓之乡”“中国蜜桃之乡”“中国樱桃之乡”名声越叫越响。

  另外,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方面,加强历史文化挖掘与研究,大力推进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安丘境内古迹众多,有齐长城、董家庄汉墓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184项,涵盖民间文学、传统技艺、民俗等10大门类。木版年画、安丘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孙膑拳和景芝酒传统酿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东路大鼓、安丘泥塑等16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名录,居全省前列。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结合特色镇村建设,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遵循“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抢救性挖掘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遗产,不断加大保护修缮力度,有效延续历史文脉,着力提升乡村建设品质。景芝镇、柘山镇等乡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石埠子镇庵上村、辉渠镇黄石板坡村等村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柘山镇薛家庄村、辉渠镇下涝坡村等村被评为传统村落。

  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方面,加强博物馆之城建设,2家非国有博物馆、6家乡村博物馆被省文旅厅、潍坊市文旅局批复,数量居潍坊第一。齐鲁酒地酒文化博物馆、安丘世德古籍馆、安丘印台博物馆等民间博物馆,成为安丘博物馆的有益补充。

  建立了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处,潍坊市级非遗传习场所(基地)13处、非遗工坊11处。组织海峡两岸非遗展演大会、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等系列活动,拍摄《当非遗遇上端午》《我要学功夫》等10余个非遗视频,进一步叫响“非遗之旅·相约安丘”品牌。

  千年古邑,人文渊薮。文化自信,奔腾在安丘儿女的血脉中,已经并将继续化作开创安丘更美好的未来的不竭动力,一曲嘹亮的文化传承进行曲在安丘大地上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