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7 21:38:00 作者: 来源:论坛 我要评论
【揚州古墓確定為隋煬帝墓:與蕭皇后同葬一墓】
【揚州古墓確定為隋煬帝墓:與蕭皇后同葬一墓】
【揚州古墓確定為隋煬帝墓:與蕭皇后同葬一墓】
今年4月,揚州市邗江區西湖鎮司徒村曹庄發現疑似隋煬帝陵寢的古墓。該古墓出土墓志寫有“隋故煬帝墓志”。因此前公布的距離此處墓葬不遠處的省級文保單位“隋煬帝陵”,曹庄墓葬的“真偽”遭到質疑。經過半年多反復論証,16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和中國考古學會權威專家一致確認,揚州曹庄隋唐墓葬為隋煬帝墓,是隋煬帝楊廣與蕭后最后的埋葬之地。揚子晚報記者 陳詠
墓主身份塵埃落定
隋煬帝僅余兩顆牙齒,蕭皇后身高僅1.5米
牙齒年齡與隋煬帝年齡相符
今年3月,考古部門在揚州市西湖鎮司徒村曹庄“中星海上紫郡”房地產建設項目中發現兩座磚室墓。4月中旬,揚州曹庄隋唐墓葬一號墓出土了一合墓志,志文中有“隨故煬帝墓誌”等文字。隨后南京博物院、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蘇州市考古研究所組成聯合考古隊開展考古發掘工作。昨天的論証會上,此次考古發掘領隊、揚州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束家平匯報了揚州曹庄隋唐墓葬考古發掘與文物保護情況。
專家稱,墓內兩顆牙齒鑒定為50歲左右的男性個體,結合文獻記載,隋煬帝楊廣生於公元569年,卒於公元618年,年齡和“牙齒年齡”吻合,確認一號墓主人是隋煬帝楊廣。二號墓內保存有部分人骨遺骸,經南京大學體質人類學專家鑒定為大於56歲、身高約1.5米的女性遺骸。二號墓雖無文字信息,但根據墓葬形制、墓內出土高等級隨葬品和對人骨遺骸的鑒定,結合文獻記載,判明墓主人正是隋煬帝蕭后。
3D“透視眼”掃描墓志,確認墓主隋煬帝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巍表示,“確定墓主身份最主要靠文字資料,墓志是最確切的証據。發現時墓志其實局部相當模糊,考古部門運用了當今國內最為先進的3D掃描技術識別。墓志上已識讀出的志文為:“隨故煬帝墓誌、惟隨大業十四年太歲……一日帝崩於揚州江都縣……?流珠堂其年八月……西陵荊棘蕪……永異蒼悟……貞觀元年……朔……葬煬……禮也、方……”。
“楊廣去世的時候是隋朝,史籍上記載他下葬的年代是貞觀元年,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這些跟文獻記載完全吻合。
同葬一墓
蕭皇后留有尸骨 隋煬帝為何僅剩牙齒
專家表示因為長江流域為酸性土壤,這樣的土壤不利於人體尸骨保存。此次隋煬帝墓考古發掘領隊、揚州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副研究員束家平也表示,一號墓保存得略遜於二號墓,這跟一號墓坍塌粉化現象較為嚴重不無關系。北京大學教授趙輝認為,蕭后有尸骨保存,隋煬帝僅剩“牙齒”,從考古上講,即使是同一區域的墓葬,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蕭后墓葬相對保存較好,也有一定的“運氣”成分。
亡朝之君身后寥落
國破身亡,墓穴規格遠不及帝王標准
規格“下調”:是“墓”而非“陵”
據介紹,截止目前,聯合考古隊完成勘探面積109000平方米。其中一號墓為方形磚室墓。墓葬通長24.48米,東西連耳室寬8.22米,殘高2.76米。二號墓為腰鼓形磚室墓,由主墓室、東西耳室、甬道、墓道五部分組成。墓葬通長12.64米,寬5.9米,殘高1.6米。這位生前據稱好大喜功的帝王,死后所安葬的主墓室僅有6米多長,8米多寬,僅從規模上看確實十分寒酸。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慶柱表示,楊廣是“故帝”,失掉了“身份”,其墓葬的規格、形制不可能達到正常帝王的標准。楊廣作為亡國之君,注定了墓葬不可能是“故帝王陵”,而隻能是“舊帝王墓”。唐王朝作為政治上隻能象征性地給楊廣一個“王墓”,而不是“陵寢”。墓葬所在區域至今未發現陵園遺跡。不過從墓志來看,唐朝還是承認他的帝王身份,還陪葬了許多高規格的器物。公元618年隋煬帝被宇文化及縊死后草草下葬,歷經多次遷移,到公元648年最終與病死的蕭后合葬。所以專家分析這種“寒酸感”與其多次遷移也有關。考古發現,隋煬帝墓曾經被盜,但即使從未被盜墓賊“光顧”過,其規模、形制也不可能跟正常的帝王相提並論。
陪葬精美:出土國內最完整十三環蹀躞帶
專家介紹,兩座墓葬,規模不大,規格不高,但出土的一件件文物令人不可小覷。出土玉器、銅器、鐵器、陶瓷器、木漆器等200余件(套)。陶器有罐、爐等,陶俑有牛、馬、豬、羊、駱駝、雙人首蛇身俑、文官俑、執盾武士俑等﹔瓷器有青釉辟雍硯1件,造型精美絕倫。
一號墓中的一套蹀躞金玉帶,不僅是目前國內出土的唯一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環蹀躞帶,也是古代帶具系統最高等級的實物。四件銅鋪首通體鎏金,獸面直徑26厘米,與唐大明宮遺址出土的銅鋪首大小相近。
二號墓中,玉器有白玉璋(禮器,皇家使用)1件﹔銅器有編鐘、編磬、銅燈、銅豆等,成套編鐘16件、編磬20件,是迄今為止國內唯一出土的隋唐時期的編鐘編磬實物,填補了中國音樂考古史上的一項空白﹔一套女性用冠飾,工藝精巧,國內罕見。目前考古工作仍在進行中。隋煬帝墓的發掘,對於揚州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大運河申遺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是2013年國內重大考古成果。
真偽帝墓
真墓現身,“偽陵”何去何從?
在曹庄墓葬發現前,揚州已有一座隋煬帝陵,位於邗江區槐泗鎮槐二村且符合史料記載的“遷葬雷塘”。束家平認為,該墓是由清嘉慶年間揚州籍大學士阮元經考証並出資修復的,沒有考古發掘資料進行佐証。但束家平也表示,從文物保護的角度上來看,原隋煬帝陵也是重要的歷史遺存,還會繼續保護。至於雷塘之說,現在的地理名稱跟古代已大不相同。經考証,古代的雷塘是一片很大的區域 ,所以並不矛盾。
名稱解釋 蹀躞帶
盛唐時期,從皇室宮廷到普通達官顯貴,均以配用玉帶為榮。從玉帶的底色還能將其官階體現出來。據兩唐書的記載,最高等級的玉帶底色為紫色,整條玉帶由十三塊組成。而在每塊玉帶板的下方,帶有能挂載小物品的小鉤的玉帶便被稱呼為“蹀躞帶”。
“蹀躞”(di? xi? )一詞,其本意是小步疾走的意思。附圖為上世紀七十年代,陝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朝時期的一副“蹀躞帶”。其規格早已屬於國寶級別。
雙面隋煬帝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是隋朝的第二個皇帝,隋文帝楊堅次子,在位時間約14年。《隋書·世祖本紀》中有記載隋煬帝:“上美姿儀,少敏慧。”但他的政績和暴政都很突出,有人拿商紂王、秦始皇等與他相比。“煬”,是楊廣被縊殺當年,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同時也是楊廣的表兄弟和前下屬唐國公)加的謚號,表示“好內怠政”、“外內從亂”,為“下謚”、“惡謚”。
千古一帝
開鑿大運河: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南至會稽,北到涿郡(今北京)。大運河開鑿前后歷時五年,后經元朝取直疏浚,全長1794公裡,成為現今的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利用了隋朝大運河不少河段,縮短了900多公裡的航程。有專家表示,大運河對於中國來說遠比長城對於中國更重要。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促進了運河兩岸城市的發展,對維護全國統一和中央集權制的加強,都起了促進作用。
開創科舉制:隋文帝即位以后,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採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隋煬帝時,正式設立進士科,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
開疆辟土:楊廣滅陳完成南北統一。即位后西巡半年之久,促成甘肅、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文筆華美:《全隋詩》錄存其詩40多首。隋時的藏書量是中國歷代最多的,最多時有37萬卷,77,000多類的圖書。可大部分圖書毀於戰火,唐玄宗時藏書最多時也僅有8萬卷。
亡國暴君
勞民傷財:傳統觀點認為,隋煬帝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其罪行罄竹難書。他荒淫無恥、殘忍毒辣、禍國殃民,最終葬送了短命的隋王朝。隋煬帝造隋朝大運河耗費民力,成為他后來滅亡的導火索之一。
病變身死:煬帝第三次發兵進攻高句麗,因隋末農民起義已遍及全國,隋王朝岌岌可危。公元618年,煬帝准備遷居南京。從駕虎賁郎將元禮等推宇文述的兒子宇文化及為首,發動兵變,宇文化及逼縊隋煬帝。
溫婉蕭皇后
隋煬帝愍皇后蕭氏,出身中古政治文化世家蘭陵蕭氏。歷史上記載的隋煬帝的子女隻有四子二女,其中三子一女為蕭后所出。史書中記載,蕭氏性婉好學,頗得文帝與獨孤皇后之寵,與丈夫楊廣之間也相當和諧。煬帝曾數次下江南,蕭皇后必隨行。對於煬帝的暴政,蕭皇后因為懼怕而不敢直述,而作《述志賦》委婉勸誡。
【揚州古墓確定為隋煬帝墓:與蕭皇后同葬一墓】
潍坊新闻 · 聚焦 · 娱乐 · 社会 · 体育 · 科技 · 军事 |
想爆料?请登录大众网潍坊频道(http://weifang.dzwww.com),拨打新闻热线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新浪微博(@潍坊大众网)提供新闻线索。 |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