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今日头条

潍坊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

2012-03-02 09:27:00    作者:韩镇   来源:潍坊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农民 人均纯收入 潍坊 突破万元
[提要]记者从3月1日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市农口部门工作部署会议上了解到,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达10409元。今年,我市将新建农村集中居住区住房4万套,同时争取吸引约10万农民进城,使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再增千元。同时,力争财政性“三农”支出突破200亿元,较去年增加38亿元,将主要用于大力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
  记者从3月1日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市农口部门工作部署会议上了解到,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达10409元。今年,我市将新建农村集中居住区住房4万套,同时争取吸引约10万农民进城,使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再增千元。同时,力争财政性“三农”支出突破200亿元,较去年增加38亿元,将主要用于大力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

  “三农”支出力争突破200亿元,较去年增加38亿元

  2011年,我市完成财政性“三农”支出162.7亿元,落实各类惠农补贴政策17.7亿元,新增涉农贷款300多亿元。围绕构建城乡一体化保障体系,我市全面推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5元;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农村教育投入33亿元,受益学生达60多万人。

  今年,我市围绕城乡统筹发展主线,将更加注重加大“三农”投入和资金集约使用,力争财政性“三农”支出突破200亿元,较去年增加38亿元。今年的财政性“三农”支出将用于大力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整合农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各类资金,支持种业发展、品牌建设、科技信息平台建设,支持培育认定更多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加大农民工培训工程实施力度。同时,推进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千元,确保10万农民进城

  据介绍,2011年全市粮食总产量533.4万吨,实现连续九年增产和连续三年总产过100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409万元,增长17.3%,连续两年高于城市居民收入增幅。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980家,实现销售收入1050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7124家,优质农产品品牌达1604个。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今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核心。今年我市将重点培育大型农业集团,年内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185家,力争3家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新增市级龙头企业100家以上,积极构建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把潍坊打造成国内乃至世界最大的农产品贸易中心。力争今年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按照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409元计算,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增收千元以上。

  我市近几年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0万人以上,大批有文化、有知识、有专长的农村能人转移到非农产业。据测算,我市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吸纳近10万农村人口进城,新增投资200多亿元,新增地方财政收入近20亿元。我市今年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以城带乡、整体提升的新格局,确保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吸引10万农民进城。

  市建设局在发言时表示,为加快城镇化进程,将加强以“水路电气医学房”为重点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小城镇发展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年内完成小城镇建设投资120亿元。同时,推动农房建设改造常态化,全年建设集中居住农房4万户,提高农村集中居住2个百分点。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巩固我市“京津菜篮子”地位

  据了解,我市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并将其作为评价各级工作的重要依据。

  据介绍,潍坊的“京津菜篮子”地位已经遭遇到巨大挑战,紧靠北京、天津的河北省早就瞄准了“京津菜篮子”目标,仅保定市蔬菜播种面积就已达283万余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122万余亩,日光温室面积47万亩,已经与我市差距不大。

  我省德州市也依托交通、耕地资源优势,着力发展京津冀地区畜产品、蔬菜生产公益基地。两地都把绿色、无公害、有机“三品”作为农业发展重点。他们离北京、天津更近,仅物流成本就占尽优势,如果我市在农产品安全上再有疏忽,好不容易树起的潍坊蔬菜品牌将面临重大威胁。

  我市要求在村级全部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员,6月底前市县镇村四级都要建立起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对禁用农业投入品实行最严格管理,继续推行好农药经营登记备案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制度。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和使用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农药及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经营农药的行为,打击非法添加瘦肉精、三聚氰胺、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等违禁药物行为。堵截住违规投入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渠道。

王亮家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