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寿之乡"潍坊高密:探寻高密人长寿"密码"

2014-12-04 14:14:00    作者:尹莉莉   来源:潍坊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长寿之乡 密码 茂腔 中国长寿之乡 碧水蓝天
[提要]提起高密,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无疑是最亮的一张文化名片,随着电视剧《红高粱》的热播,高密再一次成为关注的焦点。“中国长寿之乡”有着严格的评选认定标准,共有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人口长寿比、百岁老年人补贴、养老床位数等15项指标。

  提起高密,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无疑是最亮的一张文化名片,随着电视剧《红高粱》的热播,高密再一次成为关注的焦点。如今,山清水秀的人文高密又多了一张响当当的名片--“中国长寿之乡”。

  10月11日,在高密市第五届红高粱文化节开幕式上,中国老年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魏强宣读了关于授予高密第二届“中国长寿之乡”称号的决定,中国老年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赵宝华将“中国长寿之乡”牌授予该市。高密成为潍坊市第一个创建为“中国长寿之乡”的县级市。

  “中国长寿之乡”有着严格的评选认定标准,共有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人口长寿比、百岁老年人补贴、养老床位数等15项指标。高密市15项指标全部达标,全票通过评审验收。目前,高密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7.9岁,80岁以上人口23162人,90岁以上人口3057人,实足百岁老人106人,每10万人中百岁老人达到12.06人。

  潍水之滨,长寿之乡。殊荣的背后是高密全市上下造福民生的生动体现--在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雄厚的经济基础之上,高密市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群众生活老来无忧,同时,不断加大公益文化事业投入力度,不断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让市民“老有所乐”,以健康和谐的心态引领健康长寿的生活。

  经济发展是活力之源。长寿之乡的创建,离不开雄厚经济实力的支撑。高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386元。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不断提高,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136元。同时,高密一直坚持发展为人民、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战略。高龄补贴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百岁老人每人每月发放600元长寿补贴金,90至99周岁的老人高龄补贴金2013年每人每月60元,2014年增加到100元。每年一次免费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查体。

  中国老年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赵宝华在调研中这样说到:“高密有优越的生态环境,有林、有湖、有河、有平原、有丘陵、有湿地、碧水蓝天,是一个可以看繁星、听鸟鸣、吃五谷的地方。”其实,这一切皆源于高密高度重视生态城市建设。近年来,高密市以“碧水蓝天”为主要内容的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今年9月份,高密市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山青、水碧、天蓝、地美,随着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逐年增多,高密的宜居指数日渐提高,老人健康长寿也就不足为奇。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何丽在调研高密“长寿之乡”工作时就提到:“高密市领导关心老年工作,重视慢性病防控工作,实现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完善了市镇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这些都保障了老人的健康长寿。”

  高密市委、市政府还非常重视健全养老机构,投入3个亿建设老年健康服务中心,全市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达到27个。进一步加大困难群体救助力度,上半年发放城乡低保金、五保供养金、医疗救助金等民生保障资金2300多万元,使困难群体病有所医。同时,多渠道投入、多层次办院的社会化养老体系初步形成,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27个,床位数4039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23.9张。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日臻完善,高密老人们充分享受到了“老有所依”.

  高密市成立了老年学学会,老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了有组织、有制度、有办公室、有文体活动设施、有老年服务组织的“五有”目标,多次被评为省级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各涉老机构常年组织开展系列知识讲座,学术交流,科学研讨,象棋、钓鱼、门球、书画比赛,茂腔及各类文体健身演出等活动。高密还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形成“15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大力开展全民健身,30多万人常年参加健身文化活动。目前,该市每年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600多场,参与群众80多万人次。

  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让高密老人在“老有所乐”中享受着夕阳无限好的每一天。

  坐拥青山绿水,传承长寿之道。温润宜人的自然生态、孝亲敬老的文化传承、日臻完善的医疗保障和持续提升的生活水平,成为高密创建成功的重要因素。如今,捧回“中国长寿之乡”奖牌的高密任重道远,正努力将文化软实力转化成实际竞争力,继续造福民生,做实“长寿之乡”品牌,让更多老年人健康长寿、颐养天年,进一步提升高密百姓的幸福指数。

  记者 尹莉莉 通讯员 付洪连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官方微博(@潍坊大众网)、潍坊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eifangdzw)。
初审编辑:沈广安
责任编辑:焦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