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小巷里的文化遗产

2018-09-25 17:19:00    作者:何珊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在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亲民的,它不像穿着黄袍的贵族只能远望难以企及,更像邻家身体康健、笑容亲切的老奶奶,肤上的沟壑诉说着岁月、日常忙活至于搬个小板凳给邻家的孩子讲过去的故事、做以前的玩意儿。

  ----潍坊市奎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略见

  在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亲民的,它不像穿着黄袍的贵族只能远望难以企及,更像邻家身体康健、笑容亲切的老奶奶,肤上的沟壑诉说着岁月、日常忙活至于搬个小板凳给邻家的孩子讲过去的故事、做以前的玩意儿。

  在潍坊,也许你转一个街角、进一个小巷,在你上班买鱼的地点旁边,就是一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展示地。它太亲切,以至几近平凡。但又是这平凡,让它不只是供奉在玻璃窗里的展品,而是普通市民亦可以接触甚至学习掌握的技艺、让它有机会更多地在这片孕育了它的土地上延绵繁续。

  (一)核雕

  核雕是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民间微雕工艺。除了南方的苏扬广浙,北方核雕能称得上名号的,除了京城的辐射范围,就数山东潍坊的核雕了。

  核雕在小小的果核上表现复杂的题材,草木花鸟、走兽游鱼,甚至车马船屋、各色人物,都能在方寸之间展现淋漓。“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明代的《核舟记》大概是许多人对于核雕的最初印象。亲见之后,你会赞叹:“古人诚不欺我!”一枚枚寻常可见、吃完即弃的果核,在今天的潍坊核雕艺术家们手中所焕发出的神奇光彩,完全可以比之甚至超越古文中的描述!

  潍坊核雕协会的希今老师,仅在现场略做演示,寥寥削刻之间,一条金鱼就在桃核上渐渐清晰。精工细琢之后的成品,更加生动逼真。而一枚果核上,足够七八条金鱼游弋,可见每条之小。

  让人感动的是,这样的手艺,在潍坊并不用太担心传承。不同的工作室,既有年长的老人,也有正当年者。自发组织成的协会,配合潍坊奎文的政府引导,一次面向普通市民的介绍和授课,轻轻松松就有超过50人报名,到场者不乏十几岁的少年 ---- 对于仅有耄耋古稀尚且掌握、苦于后继无人的那些民间艺术来说,简直是梦寐以求的场景!

  而更棒的是,参与者,不仅仅是看个热闹,真有能实践的。一位大姐,就拿出了多年前自己做的核雕小篮子,虽然并无复杂的纹饰,但小巧玲珑、朴素有趣,而且在钥匙圈上挂了多年之后没有丝毫损坏还更加润泽光亮。正应验了核雕师傅介绍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天然核材有虫很正常,但神奇的就是:只要雕刻镂空、经常佩戴,它就不会腐坏、也不会再生虫。”所以,在我看来,核雕是每个人都可以学、可以戴的,但每个人不用多戴,一件足以 ---- 相比摆放在柜格里,每天佩戴在身上才是核雕更适合的地方。

  (二)红炉锻制

  烘炉锻制就面临着后继问题。

  “潍坊市红炉纪念馆暨红炉锻制记忆传习所”---- 可能很多潍坊本地人都不知道在哪里,而当你找到它时,又会感叹“原来就在这?”是的,这个灰砖古朴的小院落,就在市区主干道不远的帝景苑小区南院里!一般的小区里有个绿化带、有个健身场、有个水系会所,这个普通市民居住的小区里,坐落着一方凝结了时间的奎文区级非遗项目!所以说,它真的是老百姓身边的非遗。

  “二百支红炉,三千砸铜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是清末潍县生产的真实写照。其中的红炉,就是此处的红炉。当时的潍县,已经有了工业生产的萌芽,虽比不上武昌造船厂那样的级别,但对于当时潍县的区位和人口,已是非常可观。

  可是很遗憾,历史进程中,红炉锻造所代表的“打铁”手艺,面临机械化生产,还手力微弱。与“铁艺”注重于装饰不同,红炉锻造代表的“打铁”所成的物品是真的要拿来使用的 ---- 扒犁、锄头、铁链、挂钩、马掌、门环……在传统农业社会是劳作生产必须使用的工具和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物品。在必须手工打造的时代,潍坊的红炉火光熊熊、叮当之声交替,手艺上乘的匠人打造出的铁链粗细均匀、衔接紧密,甚至根据不同的用途能拧出不同的花纹,让栓羊、拴马、套牛的链子一看就知道各自区别和用途,在日常劳作之外还增加了美观;可是在机床出线压制、电器焊接的时代,拖拉机已经代替牛马、弹簧锁代替了门环,再对着干热难耐、火花四溅的红色火炉打造铁器,比生产环境艰苦危险、生产效率低下更可怕的是产品缺乏市场、收益难以为继。

  看到这里,你也许也和我一样心底一沉,但不必灰心丧气,即使是相对不那么热闹的红炉锻制,在潍坊也有四五位后续传承人正在培养中,每周末在工作至于来学习锻造。这些未来传承者集中在四五十岁,但相比如今72岁的现任传承人已是年轻许多。何况现任传承人韩永忠不仅头发乌黑、步伐稳健,思想也一点不落后,《红炉锻制技艺》微视频18年6月刚刚获得的山东省非遗微视频大赛网络人气奖。过去的红炉锻制主要在当地两大姓韩潘之间传承,但现在对于继续培养传承者,他也持开放态度:“真能干住就行。”

  而且,创新,也正在发生在老艺人手里。实铁手打的定制地钉,对于大型气球、条幅、露营帐篷等,都是坚实可靠的扎根物,已在本地的集会活动经过实践检验。对于特殊需求的极限运动、大型活动等,能按需定制,不像生产线必须批量起定,正在热烈欢迎订购、合作和创意提供。

  (三)刺绣

  同样想着招人的,还有潍坊的著名刺绣工艺师李银凤。培养人才、接受定制,是她的店现在主要的两大工作。

  相比完全属于工艺品的核雕、完全属于用品的锻制,刺绣刚刚好是处于中间的“艺术与实用”相结合。从纯粹挂着看的巨幅刺绣装饰画,到略做装饰的衣帽裙包、抱枕杯垫,刺绣可以是大师作品高悬仰观,也可以是家常用品手拿身用,根据制作者、材料、面积、难度,价格可以很高端,也可以很亲民。

  想刺绣,甚至不需要专门买任何材料,用家里的针线未尝不能给现在的衣服被子添个花纹;想入门,每周跟老师学两次,自己再勤加练习,三个月左右就能掌握基本针法,绣出几幅能在朋友圈展示的成品。但想再增进,就要以年计时了,除了天赋之外,更重要的是能静下心来、日积月累的在一针一线中体悟;最好还有些美术功底,如果能借鉴各地甚至各国相关艺术形式的精髓,结合传统进行创新,就更棒了!

  所以,我见到了有学员拿着刚做了一半、只有寥寥花纹的小荷包来请教下一步怎么做,也见到融合了立体绣方法制作的获奖作品《瓶梅图》----花朵与瓶身都凸于布面,立体感十足却没有一点造作,新颖的同时与中国传统装饰主题也毫不冲突。

  当然,依然有待发展。目前潍坊刺绣最大的问题:是一个人、一户工作室,再全能、再能干,力量也是有限的。对于她们而言,若是能有同行比邻开店,相比竞争,更多的是互相促进。若真的一条街都是秀坊,顾客甚至游客,都更容易来这里。在这方面,可以参考天津的古文化街、武汉的昙华林路。

  结语

  潍坊有很多能人巧匠,他们和他们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就在我们身边,在市文化馆办的市民讲堂、在居民小区里的院落、在附属医院对面的小巷。他们的分布星星点点,待有心人去发现。

 

 

  声明: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焦雪

相关新闻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