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节:过年记忆
2016-11-09 13:38:00 作者:刘文安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那年那节:过年记忆
过年,又要过年了。超市里人来人往,在挑三拣四地置办年货,可谓大包小包,五花八门。此情此景,却勾起了我对儿时的记忆,那年,那节……,总是那么撩人心怀。浓浓的年味留存在记忆里,挥之不去,时常缅怀,总之,在一个幼小的心灵里,过年总是那样的美好。即便在缺衣少粮的年代,也过得的有滋有味、不能释怀。
那年,那节……是庄户人感谢生活的盛典,更是孩子们贪恋享受的时光。不管大人怎么想,过年在孩子们的心中就是幸福的天堂。有水饺吃,有新衣裳穿,还能跟着大人们走亲串门,有鞭炮、还有压岁钱……幸福而欢快的时光,最能打动孩子的心。
时不时地想着过年,确实是一份美好的念想。那份期待,洋溢着岁月的温情,甚至是充满着追求美好、热爱生活的渴望。一经进入寒冬腊月,便一下子嗅到了过年的味道。总也按捺不住,心里告诉自己,大家告诉大家,还剩几天就快过年了,30天、29天…15天…一路走来,不觉喜悦萦怀、一天比一天感到热烈,感到尤为充实和圆满。
难过的日子好过的年,大集体的粮食总是不够吃的,靠挣工分吃饭,大人们不停地劳作,就是指望着一年到头能多挣点工分。工分多粮食就多,最好能分点钱。为了孩子,即便是卖点粮食,也会搜肠刮肚地操办着过年。大集体就是大锅饭,能填饱肚子就是福。在那个物质极端匮乏的年代里,吃,在生活里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快过年啦,首先最热闹的是碾棚,大娘婶子们带着孩子轮流着碾瓜干、玉米之类的粗粮,碾碎了,箩出来,再碾,直至磨成细面。其实,再细的面,也是粗粮。然后泡好了,就起五更地磨成糊,最后烟熏火燎地摊煎饼。更多的时候,摊上一大摞煎饼,就意味着大人们开始张罗着过年了。而在孩子们开心的张望里,就是过年能吃上热气腾腾的水饺。
平日里,难得吃上几顿水饺,然而只要过年,家家户户都能吃上顿水饺,至少除夕发纸麻,祭神拜祖,水饺,是必不可少的祭品,从某种意义上讲,大人忙活了一年,都好像是为过年而忙碌着,而孩子们也都是为过年而期待着。包水饺过年,包涵着来年更好的年景。这种信仰,几乎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一年又一年。在长久的岁月里,过年成为点亮生活的一盏心灯,照亮了一年三百六五天。说起过年吃饺子,的确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愿景,那年,那节……,几乎就是一年中全部的生活意义。
水饺是农家的美食,那时候,没有比水饺更好吃的了,只要到了过年,大人绝对会准备过年的水饺,一般买袋子小麦面粉,一半蒸馒头,用来走亲戚,剩下的还要调剂着用。在那个饥馑的年头,小麦面粉是那样的奇缺,现在想起来,也许那时小麦的单产太低,不如红薯和玉米来的产量高,会更容易填饱肚子。反正,只有过年啦,才去讨换点面粉,还要算计着用,也不过是紧紧巴巴地用来蒸馒头和包饺子。用不完的,也是为了孩子留着,来年煎面糊子、下疙瘩猴子的。当然,一家不知一家天,也有的是用粗面的,就是掺着麸子的那种,即便下出来的饺子,黑乎乎的,也有一种深入灵魂的面粉香。至于馅,一般是白菜的,剁上点肉,有的掺上点韭菜,调上点八角茴香面,有时还点上滴香油,甭提过年的饺子有多带劲啦。总之,大家都会说:过年有水饺吃,水饺里还有肉。可见在饺子馅里,肉是最有分量的。
百肉猪肉香,这就是庄户人的思维逻辑,其实,过年割肉,肉总是很紧缺,不仅体现在副食供应上,更重要的是实在没几个钱,即便割那么几斤肉,多是预备伺候亲戚朋友的,自家人只是稍微那么一块,准备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而已。不过,对孩子来说,出门走亲戚,也没少吃过肉,不管多少,碗里都有,净挑肥肉片子,过个年,没有一个不吃的满嘴流油、心满意足的。说到猪肉,最难忘的就是生产队里杀猪,一遇到杀猪,全庄都沸腾啦。冬闲无事,嘎伙着去看热闹。在生产队的空场上,架着那么几口大锅,热气腾腾的。猪皮也是肉,压根就没有皮革用途,一般都是刮毛。那杀猪的把猪撂倒以后,招呼大伙把猪抬到大锅上,就挽起袖子,鼓着腮帮子,把猪吹了个滴流圆,随后就刮毛洗净,开膛破肚。直到一切拾掇妥当后,每家每户才挨号去领。应该是僧多粥少,一般是每家每户就是那么二三斤。不过,分享集体的劳动果实,也就不在多少,反正人人有份。难忘带皮的五花肉,可是大家往往为了能分到肥的而争得脸红脖子粗,这是一种智慧和情理,想一年半载不见油花,谁不想多点肥肉,尽管肉就是那么一点,有肉就是好年景。而在孩子们的盘算里,不仅有肉,有饺子吃,还会有新衣裳穿。
庄户有庄户的道,吃饭穿衣亮家当。对孩子们来说,穿新衣裳就是过年,这是争不过的理。其实,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到年能添上件已经是非常奢侈了,那时候是凭票供给制。布票、粮票比人民币还有用。过年的时候,生产队里也总是按家按户分点布票。还不是为了家家户户能能扯上布料,做身衣服过新年。也许新衣裳最能触动孩子们的心事,大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地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孩子们呢,也最能体会出新衣裳所包含的荣耀,尤其爱美的小姑娘,穿上花衣裳就是赛过七仙女,美滋滋的好像吃了蜜糖。一般来讲,新衣裳总是留到大年初一穿,就是能穿上新衣裳,跟着大人去拜年。然后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叽叽喳喳地聚在一起,相互攀比,谁的新,谁的好看,当然有些家庭的孩子的新衣裳是改作的,只是洗的很干净而已。这也丝毫不影响孩子们过年的兴致,一起放鞭炮,溜车子,不知疲惫地追逐嬉戏,把大年初一变成逍遥快活的盛典。
说起鞭炮,心里就发痒。常听大人们讲,写副对联贴上,买挂鞭炮点上,就算过了个好年。想想也有道理,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门联一贴,鞭炮一点,就是辞旧更新。可见,鞭炮在庄户人心中的过年价值,是凌驾于生活以上的。而在贪玩的孩子心中,鞭炮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跟吃的一样重要的,有过之而不及。大集体是崇尚英雄的时代,备受鼓舞。那时候,净放映一些战斗片,也很受影响。不难想象,“啪”的一声响,跟打匣子枪差不多。忒过瘾,也非常练胆量。男孩子贪玩,大人们也不忘给预备一些。我们就拆着放,一下子俨然就成了“革命战士”,一手拿着香,一手从口袋里摸出鞭,顺手一点,啪,啪。鞭炮在石头缝里,在冻冻上零星不断,此起彼伏。也不时地摔到天上去,鞭炮在空中开花,纷纷扬扬的,煞是好看,也很刺激。有些恶作剧的,还把鞭,故意扔到人群里。吓得大闺女小媳妇大声尖叫,抱头鼠窜。鞭炮一响,有惊无险,气的她们在远处惊魂未定地骂,惹得大家呵呵大笑,想起来特别有意思。每到过年,我的鞭炮确实不少,但是非常贪恋吃,对我来说,吃好喝好比鞭炮更重要。
我的父亲是个木匠,那时候一天能挣2块钱,一年下来,大部分收入向集体买工分,手头也有些留余,置办年的时候,父母总是先买上很多粮食,比如玉米和瓜干之类的,买七八麻袋,备用来年春荒,一年四季,春荒是庄户人最难熬的时光。开春是耕种的季节,田野里能吃的只有野菜,不囤积点粮食是很犯难为的。最后才扛回一袋面粉。那时候,社会诚信,好礼重义,欠债自会还钱,主动上门结算。有钱钱见人,无钱话见人,每逢年关,就有不少来我家还账送钱的,都是父亲平时做的木匠活,毕竟吃百家饭,踏百家门,知道大家的日子都不容易,父亲总是少要点。有的没钱的就送点鸡鱼肉蛋之类的,或顶账,或还人情。所以,我家的年,还算是宽裕的,那时候的蔬菜种类也不多,顶多买点韭菜,白菜,粉皮之类的,顶厉害,能弄套猪下货,算是豪华到了极点。韭菜的用途很广,和香菜差不多,作“青头”用的。做炸鸡炸鱼时,用沙锅一烩,再掰上张粉皮,然后加点韭菜梗,就是很体面的庄户菜,也就是现在大宾馆里所谓的“神仙鱼”“虎头鸡”.不管杀鸡买鸡,也会一鸡两吃,两鸡两吃。先劈一半,或用一只,蒸上一大锅白菜,清凉爽口,是很地道的庄户凉菜,剩下的用来炸成鸡块备用。难忘蒸鸡白菜,吃的是白菜叶子,却是八角炝锅、鸡香入髓,可以顿顿有。就着白菜喝棒槌子黏粥,能多喝好几碗,保准撑个肚儿圆。最难忘的就是有那么一年,姐姐在秋天把西红柿剁碎成泥,装在瓶子里,象现在市面上的番茄酱,用水煮一煮,算是杀菌消毒,深藏了一个漫长的冬天,过年的时候全家人竟喝上酸酸甜甜的西红柿汤,拿出来招待客人后,也引来一片啧啧称奇。而现在超市里,反季节蔬菜样样具全,把刚下架的新鲜西红柿拿回家,浓浓地烩上那么一锅,还加上海米、紫菜之类的海鲜,甚至勾一下芡,即便是汤稠汁浓,油滑明亮,也没有土制的“番茄酱”那么有滋有味、回味悠长。仔细地想一想,也倒是有时位移人的道理。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让庄户人过上了衣不愁、食不忧的生活,好比是天天春节日日年。有感于人性的向上和变异着的民俗,不觉悲喜于怀。现在尽管人们富有了,年货也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可是过个年和平时过日子没有太大的差别,就是多了些人际上的繁文缛节。追今抚昔,不得不感叹,过年的滋味,确实越来越淡了。
孝顺父母
作者(昌乐)刘文安
经遗世训,道义文章。“养儿为防老,种树图歇凉”,这是每一个为人父母的初衷,也是每一个为人子女的教谕。常言说的好“老猫枕着屋脊睡,一辈传一辈”,养儿育女,是生命自身繁衍的本能,更在于由此衍生了血浓于水的亲情。感恩父母的子嗣心怀,给了我们生命,感谢父母的哺育之恩,让我们长大成人。父母者,人之本也。亲情是永远不能替代的,是我们生命中绝对幸福的本源和情感的皈依。
记得小时候,很天真地问父母,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大人总是很敷衍地回答,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或者说是从黑老婆沟捡来,然后是爽朗的的笑声,自己也一直信以为真。后来才知道,神奇的生命,始肇于是父母的馈赠、生命的延续,血脉的传承。尤其读过《报母经》,母亲的十月怀胎之苦,以及从小到大的悉心呵护,字字句句,如锥我心。从此后我就认定了一个理,就是孝顺父母双亲。
在我记忆的深处,总有一个纯美的影像,温暖心怀。一个小瞎汉用独轮小车推着他的年迈的母亲去要饭,颠颠簸簸地走在路上,感动了很多的过路人。给我的印象很深,小瞎汉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就是跟娘在一起。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有母亲不离不弃地陪伴。他是欢畅的,有着生活上的依靠。母亲的微笑,是一份亲子的骄傲。高尔基说过,“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艰难的岁月又算得了什么?母亲是他的心灵中的明灯,散发着温暖的光辉。母亲坐在车子上为他指路,能听到母亲的声音,他是个有母亲疼爱的孩子,没有人不感觉到小瞎汉笑的和阳光一样灿烂。后来看见小瞎汉,拄着杆子,摸摸索索地走路,满脸愁倦,多是无奈。听人说,他的母亲过世了,留下了这个孤独的孩子在黑暗里仓惶求生。假如你我是个瞎汉,我想只有亲生父母会不顾牺牲一切地陪伴着你我,会为我们指路,照料我们的生活,像一盏不灭的烛光,让我们感受光明与温暖。然而,我们却不是,都是一个个很健全的人,但我更想知道,走过岁月的风风雨雨,究竟把父母摆上一个怎样的位置,如何敬爱父母在生命中的那份掂量。
其实父母之爱,永远是生命中的一盏烛光,无时不在启迪着蒙昧的灵魂,让我们在人生中学会自立坚强和懂得感恩的道理,更多的时候。感觉博大无私的父母之爱,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亲生父母,是生命的至尊。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身边的亲情究竟又有多少?我们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我们必须首先为父母活着,《孝经》中有云,“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其次为更多的人活着,最后才是为自己活着,所谓更多的人,宽泛地说就是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有着割不断的亲情血缘,谁又能走的出亲情的顾念,这是我们生存着的第一要义。
想起我的父母,出生在民国兵荒战乱之际,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建立新中国,在童年就历经了水深火热的岁月。从互助组到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化运动,到改革开放。历经了物质生活并不宽裕的年代,好歹在自己的晚年遇上了好日子。父辈的艰辛,无不劳苦功高,他们无怨无悔地养家糊口,把每一个孩子抚养成人,他们的顽强度日,简直是一篇瑰丽的篇章。想起父母那份无私的情怀,父爱如山,母爱似海。在特殊的经历中得到了最完美的升华。从来没有凌驾于亲情之上的爱,最能打动自己的灵魂。因为也从来没有摈弃的生命,每一个人都沐浴在亲情的光华之中,所谓亲情是岁月里最温情的守候,也是别无选择的愿意担当。
深知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的道理,如果一个人不爱自己的父母,从生命的层面上,就完全丧失了活着的价值和意义。头上三尺有神明,没有人愿意相处和融洽一个不爱父母的人。我的一个哥哥从事饲料经销,他的经营信条只有一个,就是了解这个人是不是孝顺父母。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什么都不用谈,实在无法信赖和托付。其中有着很深刻的道理,敬爱父母,不仅是最起码的人性品格,也是最基本的道德伦理。
孔子曰:百善孝为先。实在为生不养,死不葬的逆子感到羞耻,父母把你生养在这个世界,那是最心动的付出,点点滴滴,把你从小到大抚养成人,真的付出了实在太多。因为他的全部的爱就是你,他们实实在在地为你活着,为了你,无论日子多么艰辛,为了你,甚至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没有任何一种亲情能超越这个最伟大的境界,
“哀哀父母,生我岣劳。”父母的伟大在于给了你生命,给了你成长的荫护,有着通天达地的养育之恩,溺爱之情。是你人世间最无私的情分,在你成长的历程中,你是幸福的,因为有父母的呵护,你是快乐的,你有父母的疼爱。有人疼,有人爱,这是生命中最完整的幸福的体验。
而你,你敬爱自己的父母吗,养儿方知父母恩,当你为人父母的时候,你会更深切地体会为人父母的博大与精深的情感,散发着神一样的光辉。
我无时不为父母健在而感到荣耀,我觉得父母健在,我感觉自己像个长不大的孩子,总有一股生命的深泉在涌流,我无时不感觉疼爱的力量,是多么的妙不可言,有时怎样地感铭于怀,我已曼福无边。我爱父母,是我的挚情。在我小时候,我无时不是父母的牵挂和盼望,在大集体年代,虽然是粗粮淡饭,他们也会想尽办法地为我改善生活,有好吃的,自己舍不得,总是尽量地留给孩子,他们的伟大自始以孩子掂量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孩子,他们无怨无悔,吃再大的苦,受再大的难,他们总在坚持和不断的努力。一直以来,亲情是最强大的精神力量。
孝顺父母,内安其心,我们孝顺父母,理所当然,天经地义,中华五千年,一直崇尚忠孝的思想,这是为人处世的根本,也是衡量道义的标杆,可怜天下父母心,“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生育为亲,养育为亲,“杀身难报养育之恩”。所谓孝顺就是以衣食奉养,其中包含着“大孝不逆亲”的本质内涵。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鸦有反哺之情 ,羊有跪乳之恩。父母爱我,我爱父母,这不是逻辑,是公理所在,是薪火传承的典范,希望天下儿女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
人间自有真情在,好儿不如好媳妇,好儿不如好女婿。也听到了媳妇打骂公婆的事,虽然婆媳之间在基本上缺少养育情结,尊老爱幼却是传统的美德,老人是大家的,是共有的敬爱。婆媳相处,注落了一份互敬互爱的情分,爱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竟有这样的丑闻,因为家庭琐事,媳妇发威,依仗娘家人逞强打了公公解气,公公郁闷,辛辛苦苦把儿子抚养成人,东取西借给说上媳妇。却引狼入室,家里多了个仇家。也许为了鸡毛蒜皮的事,却罹此暴行。息事宁人吧,羞愤难当,以牙还牙吧,怕媳妇离走,儿子无依。即恨媳妇糊涂,又疼儿子无能,更畏惧邻里说道,权衡无由,难以排遣,终日落落,郁郁二年而终。专家说人的体内有丧钟,准是被儿媳敲响,已难再苟活,劝世人引以为戒,为人亲伦莫作伤天害理之蠢事。
读罢《孝经》,掩卷而思。“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理应安身立命,上孝父母,下励子女,善待亲伦。“望见窗前儿抱孙,吾儿倒抱他儿亲,待到他儿长大了,倒把我儿气断筋。”道理明显,语重心长。孝顺父母,就是行效德行、积善余庆。
鄌郚九曲河,岂止九曲,焉知经年。秦风汉雨度,春花秋月多。潺湲着博爱与尊荣、悲欢与忧患的运命,多少年来,温柔与刚强的九曲河蜿蜒在巍峨的马驹岭脚下,是流淌在我们鄌郚人心中的一条母亲河。
时光如流,岁月不居。九曲河早已变成了树草杂生,土沙暄软、沼泽密布的河床,徒留一线清溪在不舍昼夜的流淌。孔子曰:逝者如斯夫!顾念昔日浩浩汤汤、恢弘博大的印象,我们依然守望着九曲河年年的汛期,复活重现那飞湍瀑流的风采。晚来风送寒涛,试问九曲河几时雪飘。谨以此文献给九曲河,我们鄌郚的母亲河。
九曲河,我们鄌郚的母亲河!
刘文安
冲出平阔的夹谷,
趟出沸腾的两岸。
从火山喷涌的远古,
一路追来。
沿着熔浆奔突的边缘,
拍岸而去。
泛滥洪荒的纪年,
是百川汇注的盛典。
铭载东夷部落的兴衰,
孕育出蓝宝石的瑰丽恒远。
你的波光里……
倒影了篝火的原始图腾。
翻涌着生灵进化的厚重,
潆洄着人世间的离合悲欢。
九曲河--
我们鄌郚的母亲河。
抑或不经意的潺湲,
溅湿了春秋战国的云烟。
清洗着青铜矛戈
油漆岬板。
你是一面龙凤鎏金铜镜,
梳理着悲情欢恋。
激昂着鲁国大邑的赞歌,
澎湃着鄌郚王公的哀怨,
高亢悲壮地
涴澜在马驹岭脚下,
行吟着《风雅颂》的诗篇,
却
错唱了
一曲荡气廻肠的挽歌。
旌旗猎猎,
盘点整肃的阵容,
昭示疆宇的尊严。
鼓荡三军扞卫的将令,
传来两岸厮杀的呐喊。
战火烧红了漂尸的河面,
烽烟弥漫了枯柳的泪眼。
刀光剑影交织在
三城重阙的鄌郚宫殿。
蟠龙图腾的雕栏、
沉入河底的断壁残垣。
那纷乱的籖语,
是繁星点点的夜晚,
在血腥凝染的微波上荡漾。
曾经苦难与尊荣的
九曲河
我们的母亲河。
颠簸着你的溟蒙,
跌荡出你的张扬。
升腾在无涯的峰巅,
幻灭在迷情的远方。
穿过历史的嬗变
你
又是
怎样的泣不成声。
任排空的浊浪惊涛,
拍岸成……
一连串冗长的叹息。
见证了一个下邑的覆灭,
演算着一个大国的崛起。
渔舟、浣歌、莲动的游鱼,
昨天为歌舞升平剪彩,
夜里却湮没了弃妇的缀泣
和殉道者的峥骨。
九曲河,温怜的母亲河。
你是一枝暗哑的老琵琶,
盘桓在马驹岭的怀抱里。
静静地弹拨,
轻轻的吟唱。
秦风拂吹几千年,
漾起一片混沌的月光。
汉雨初度的敲打,
惊梦了残荷的清霜。
春花秋月的时光,
是浮华与浪漫呵!
荷花深处,绿苇丛中。
都曾是欢恋的家园。
涛声还那么依旧么!
依旧温柔与刚强的--
九曲河,
我们鄌郚的母亲河。
当温煦的阳光,
融化那冰封的一瞬。
云蒸霞蔚, 如梦如幻……
万物复苏宛若新生。
岁月又何曾……
不是一个美丽的初始。
破碎的冰凌,
裹挟着泛青的水草,
还有别离的笙箫。
无时不在--
拥怀眷意的离情。
你……
挥别了一个纷乱的时节。
像一个妩媚少女,
酣梦醒来。
洋溢着慵懒、娇羞的气息,
一任清风徐来,
踏着寻梦的舞步。
蛰伏在冰封的季节,
又何曾! 又何曾!
不是温暖的深闺。
怀春的落寞,
芩寂的婉约,
还有
数不尽偷传呢眼,
数落不尽的孤枕难眠。
在你的心底--
孕育出骚动,燥热和幸福的眩晕……
清澈的波心,
娇喘的喧响,
池塘春草梦,
青青河边柳,
都是你情窦初开的眉眼。
绿苇风起之时,
逐浪在飘萍之末。
青山隐隐,
任你迢迢。
蜿动的躯体、朦胧的情怀,
在心底蔓延成--
波光滟滪的相思,
律动渐变地散漫开来。
传递妩媚和魅惑的风铃,
从心头缓缓响起。
为之心倾的,是流淌的运命。
为之神往的,是迂回的波折。
当两岸的麦香,
薰醉了饥饿的子民。
马驹岭下的炊烟,
为你披上了洁白的婚纱。
雨是情丝,
风也柔情。
流过岁月的痕迹,
九曲河
是漂泊的时光,
梦幻的碎影。
浸润的波澜,
是如歌的行板。
薄雾渐起的清晨,
骤雨席卷的午后,
都是为你拉起的帐幔。
一条河的流淌,
是一首瑰丽的篇章。
你看见了吗?
涨潮啦,
多雨的汛期,
是蒲夏的热恋。
裹挟着--
沉积的热望和激情,
在这个多情的夏天,
千回百转,
如约而至。
蜻蜓是爱的使者,
荷叶何田田。
为你撑起隐蔽的遮拦。
圣洁的莲花,
辉映着七彩芳菲的阳光,
绽放出最美的颜色。
不辞疲倦地
一路走来。
流淌着汉辞唐诗的韵律,
翻涌着宋词元曲的平仄。
传递着史前的文明,
后续着明清小说里,
世道伦理的轻薄。
一对恋人--
没有人知道,
在九曲河的波涛里,
化成翻飞的蝴蝶。
岸草凄迷如烟,
浪花如蝶。
九曲河
迈着蹒跚的步履,
一线清溪潺潺。
在龟裂的河床里蜿蜒,
在茫然中延伸。
满目泫然的老艄公,
扣舷长叹。
破旧的乌蓬船,
搁浅在铺满鹅卵石的沙滩。
枯竭的源头,早已清浅一湾。
只有雪花是九曲河的精魂,
旋舞在浮云那端,
洒向江湖都是怨。
九曲河,
澎湃着不愿屈服的灵魂,
在梦里静静的流淌。
在长久的岁月里,
河床乱石中,
铺漫尘沙的洼地。
散落的五铢钱、
骨刻文的碎片、
腐烂的木毂,
发锈的断戟、
还有深埋的银元、妇饰钗佃、
以及油亮的淤泥
干枯的芦苇絮飞
带着刀痕弹孔的骷髅
串起断绳的竹简。
唯有断裂的青石板,
积淀着苍苔、螺旋藻的生长。
大浪淘沙的留痕,
是跋涉者奋力前行的足迹。
掀起蔚蓝色的狂想,
隐隐传来--
木鱼石的歌唱。
来去匆忙的沉思与缅怀,
破译着博爱、宽容的皈依。
诠释着生与死、爱与恨、情与仇……
的九曲河。
所有的悲欢和忧患,
都是因你的归宿,
不愿屈服的流淌。
九曲河--
我们鄌郚的母亲河。
昌乐作协 刘文安 电话:15069612036
 |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官方微博(
@潍坊大众网)、潍坊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eifangdzw)。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焦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