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椿升:青春素描
2014-05-02 17:37:00 作者:王椿升 来源:大众网潍坊频道 编辑:焦雪
透过指缝,我望见了青春的痕迹。很多梦想,埋在青春的坟茔里;很多时光,刻在青春的墓碑上。
——青色浅,欲留秋黄强说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古人也意识到了,少年时代里,青春可能是罪人。伤春悲秋的孩子,多愁善感的孩子,在阳光还可以照耀在他们额头而闪闪发亮的时候,他们却早早悲叹起如洗的月光,早早挂念起寂寥的秋黄。
在各种社交网路上,我总会看见同龄朋友们伤这悲那的,活像是一副李清照的样子,只可惜文采稍差了点。前辈们常说这是矫情,这是一种病态。然而就像歌词中写道的:思念是一种病。所以我也可以说:少年愁也是一种病。这种病是我们的痴迷,我们的执着。病的原因也很简单:青春带着我们飞翔,飞向一个陌生而又吸引着我们的地方,前提是要成长,而成长的代价是失去一些东西。结果是我们唯一例外地选择了成长。于是失去了一些童真,失去了一些友情,失去了一些记忆里时时抓紧的东西。
容若曾写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怪就怪我们的青春,有了太多的初见,然而韶光易逝,岁月难留,很多与我们平行的人或事渐渐地脱离了航道,与我们渐行渐远,最终湮没在记忆里。这种“但愿人长久”的酸涩滋味,同样是一道青春宴上的佳肴。
那一抹苦泪,不为一季清秋,不为一次离愁,只为寻一处安慰。
——春意浓,愿执子手月中留。
他说:“我爱你,我要带你去一个没有人会发现我们的地方。”
她说:“我也爱你,我们去哪?”
他说:“去月亮。”
她说:“死心吧。嫦娥二号会发现我们的。”
对于青春这个绚丽多彩的调色板来说,爱情与友情,自然是缺一不可。我们谈的,就是爱情。这时候老师会跳出来抬一抬眼镜一本正经地说:“你们来这是为了学习,别整天想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如果你有魄力随这位女老师去办公室,很有可能会发现她上高中时男朋友送她的定情物就赫然摆在桌上。当然,前提是那位男朋友已经是她老公了,不然她就摊上事了。
即使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不能成为你反驳老师的理由,你也可以随便翻翻身边人的爱情史,足以成为你有力的论据。事实告诉我们:校园爱情无处不在。影视剧中青梅竹马的桥段和小说里少男少女风花雪月的情节,无疑成为了催化剂。
校园爱情甚至成了一种常态,无论暗恋明恋,无论是一厢情愿还是两情相悦,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们的成长,促进了我们的学习。这得益于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以及老师恰到好处的管理,使爱情既不会泛滥,也不会匿迹。这种心中小小而单纯的执念,是成长的偏方,同时是成长的需要。
男生干净的白衬衫,女生多彩的小发卡,是青涩的时光施展的魔法,让爱无畏。
——无终难,可堪回首忆前尘。
虽然我们还未到“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地步,我们却已经开始珍惜青春时光了。不是因为“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象征性地触动了我们的心灵,不是因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直击我们的痛处。这些诗词除了具有作业性质之外,就没有多大作用了。真正能够影响到我们的,是我们自己的认知。如今总是埋在夜晚静谧的灯光里的我们,又何尝不想回到那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童真时代,又何尝不想让时光倒流使曾经的自己再努力一些。可惜成长是生命必然的洪流,你停下了,时光也不会等你。
每每到了毕业季,总是会看到毕业生们大把大把的泪水。或许是因为对于朋友的珍视,让我们不想沦落到“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地步,于是我们把青春当做期限;或许是因为年轻的梦还没做完,青春就已挥霍大半,于是我们把剩下的年华当做梦想最后的机场。
青春是时光的罅隙,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忏悔易,何如不羁无他求。
有人说:“青春是需要我们飞扬跋扈的时代。”年少轻狂、初生牛犊不怕虎这类成语,无论褒贬,放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就是朝气蓬勃的象征,就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标志。只要你不烧杀掳掠,不败坏社会,青春就是原谅你所做的一切。不然梁启超先生又怎会奋笔疾书,来壮哉我中国少年?想必梁先生当时也是韶华已逝,略有悔意,于是把振兴中华的担子交给了我们。
青春是折纸时代,但绝不是郭敬明的“折纸时代”。在这里,梦想可以与汗水交织,映衬出天空的蔚蓝;岁月可以与轻愁融汇,承载起心灵的重量。翅膀打湿了,可以晒干;翅膀折翼了,可以重生。
最终,青春将被折成许多个千纸鹤,挂在记忆的最深处——“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细心的朋友也许发现了,这篇文章每部分开头的诗的首字连起来读就是:青春无悔。
然而我经常跟别人说这样一句话:我不后悔我所做的一切,我只后悔我未来得及做的一切。青春是个期限,我们需要抓住,需要“上下而求索”。方法也很简单——去飞驰吧!
透过指缝,我望见了青春的痕迹。很多梦想埋在青春的坟茔里,生根发芽;很多时光刻在青春的墓碑上:青春在线,岁月无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