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鸣时评丨旧小区改造里的民生温度

2025-06-20 15:32:09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包婷婷 张洋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包婷婷 张洋

  漫步在如今的中国城市街巷,一场静悄悄的变革正重塑着城市的肌理。曾经墙皮斑驳、设施老化的老旧小区,正褪去岁月尘埃,展露全新容颜。这可不是简单的表面翻新,而是一场围绕人民需求展开、以提升生活品质为目标的深刻实践。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的背后,勾勒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城市更新领域的鲜活注脚。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精准把脉老旧小区的“痛点清单”。老旧小区改造,从来不是政府单方面的行动,而是对居民生活难题的有力回应。改造工作从精准识别民生痛点开始——顶楼住户饱受屋顶漏水之苦,锈蚀堵塞的管道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缺乏适老化设施让老年人行动不便……这些问题,只有走进楼栋、敲开家门,才能听到最真实、最迫切的声音。只有把改造工作精准对准居民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政策才能真正说到群众心坎里。当改造方案从“政府定”变成“居民选”,当改造重点从“面子好看”转向“里子实用”,这项工作就有了最坚实的民意基础和情感认同。

  民之所盼,技之所往,智慧方案破解“扰民烦心结”。老旧小区改造常常陷入两难境地:居民盼着住新房,又担心工期长、装修气味大、家具没处放。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就拿奎文区李家小区来说,新工艺、新材料带来了大改变:工期从原来的两个月缩短到20天,新型无机材料从源头上解决了甲醛污染问题,实现了“装完就能住”。更贴心的是,“家装周转房”的做法解决了居民装修期间的居住难题。这些创新举措,实实在在地回应了居民对省心、安心、舒心的期盼,最大程度减少了改造过程带来的不便,让大家满心期待入住新家的喜悦不被打扰。

  民之所享,治之所成,共筑家园激活“长效生命力”。改造后的新面貌怎样才能长久保持?答案在于激发社区的内生动力,让改造从“政府主导”变成“全民参与”。老旧小区改造不只是硬件升级,更是社区治理能力的一次提升。引入专业协会统筹资源,保障工程质量;设立“开放日”邀请居民参与监督,让改造过程公开透明;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改造成果。当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维护者,当大家在共建家园的过程中越来越有归属感,改造后的小区才能持续焕发活力,成为大家真心爱护的幸福家园。老旧小区焕新颜,是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环,更是检验城市治理是否“有温度”的标尺。当政策制定者用心倾听群众声音,当创新方案切实解决群众忧虑,当治理智慧充分调动群众力量,一幅幅“老居民过上新生活”的美好画面就在城市各处徐徐展开。这场改造更新的,不只是斑驳的墙面和老旧的管道,更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信心和获得感越来越足。让每一处老旧小区的改造,都深深印刻“人民至上”的初心,这样的城市更新才更有温度,发展成果才更有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