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刘晓雨 潍坊报道
在智慧农业加速渗透农业全产业链的今天,种苗作为农业生产的“最初一公里”,其培育模式的革新直接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深度与广度。位于寿光的海而思智能数字化种苗中心,以“数字化+智能化”重构传统育苗体系,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应用,打造出全国领先的智慧育苗样板,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从“种苗”开始的核心支撑。
七年深耕再出发:以初心破局传统育苗困局
“传统育苗产业太需要一场技术革新了。”初见海而思(山东)种苗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凯,这位深耕农业领域多年的“新农人”开门见山,话语里满是对行业现状的思考与突破的决心。毕业工作7年后,他毅然选择创业,正是源于对传统育苗产业“技术停滞、模式固化”的深刻洞察。
“过去的育苗,全靠老经验:温度高了手动掀膜,湿度低了人工洒水,嫁接愈合要看天气脸色,技术传承全凭‘师徒口传心授’。”王文凯坦言,传统模式不仅效率低下,更让种苗品质难以稳定,“行业里甚至存在低水平竞争,大家比的不是技术和品质,而是谁的成本更低、价格更廉。这样下去,种苗作为农业的‘芯片’,怎么能支撑起现代农业的发展?”
在他看来,种苗行业藏着太多可以创新的空间:“从种子到种苗,每一个环节都能通过技术优化提升效率。比如环境调控能不能更精准?专家经验能不能变成可复制的标准?跨区域管理能不能更高效?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创业的起点。”
带着这份“让种苗产业换个活法”的初心,王文凯创办了海而思(山东)种苗有限公司,并在寿光打造了智能数字化种苗中心。如今,这座中心已成为全国种苗数字化的标杆——从这里走出的种苗,不仅带着“科技基因”,更赢得了市场的认可。“现在公司的排单已经到了11月,越来越多种植户和农业企业认可数字化育苗的价值。”王文凯的语气里,藏不住对这份坚持的欣慰。
数字化技术:重塑种苗培育的“智慧基因”
传统农业长期依赖经验传承,育苗环节更是“看天吃饭”——温光水气的调控凭感觉,嫁接愈合的成败靠天气,技术标准的统一难实现。海而思智能数字化种苗中心的突破,始于对这一困境的系统性破解:以数字化技术为纽带,将“经验”转化为“数据”,将“人工”升级为“智能”,构建起全流程可控、可追溯、可优化的智慧育苗模式。
数字化农业的核心,在于通过精准传感、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要素的精准管控。海而思智能数字化种苗中心深谙此道,通过配置物联网平台、大数据云平台、智能控制中心三大核心系统,将精准传感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深度学习技术等融入种苗培育的每一个环节:从种子萌发到成苗出厂,棚内的温度、光照、湿度、气体浓度等环境数据被实时采集,种苗的株高、叶片数、根系发育等生长数据被动态监测,再结合当地气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让每一株种苗的生长都有“数据可循”。
这种“数据驱动”的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育苗“靠经验、凭感觉”的粗放形态。例如,在水肥管理中,数字化水肥监测系统会根据种苗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结合土壤肥力数据精准计算水肥配比,通过智能设备自动施用,既避免了传统模式中“大水大肥”造成的资源浪费,又确保了种苗生长的“营养均衡”;在生长监测中,计算机视觉技术替代人工巡检,通过图像识别实时捕捉种苗的生长状态,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或生长异常,系统会立即预警,为技术人员提供精准干预的依据。
作为国内首创纸钵大苗生产技术的企业,海而思更是将数字化技术与特色育苗技术结合,实现了80mm纸钵大苗的商业化生产。这种大苗不仅为种植端带来显著的产量提升,更通过标准化的培育流程,成为破解种苗行业“低质低价”不良竞争的有效手段——数字化技术确保了每一批纸钵大苗的品质稳定,让“优质优价”的市场规则在种苗行业落地生根。
“种苗大脑”:智慧育苗的“决策中枢”
2023年,海而思在寿光建立的种苗数字化云平台及全国首个种苗智能化控制中心“种苗大脑”,标志着其智慧育苗体系进入“自主学习”的新阶段。这一系统如同种苗培育的“智慧中枢”,通过数据积累与深度学习,持续优化育苗方案,让智慧农业从“被动响应”迈向“主动预判”。
“种苗大脑”的核心逻辑,是将分散的“技术经验”转化为系统的“数字智慧”。其通过物联网平台连接海而思分布在全国的4个育苗基地,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种苗养护数据(如浇水频率、施肥量、环境调控参数)、生长数据(如成苗率、生长周期)与当地气象数据(温度、降水、光照时长)整合入库,形成庞大的基础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系统模拟种苗技术专家的调控逻辑,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为一线技术人员推送参考性技术方案。
更关键的是,“种苗大脑”具备“自我进化”的能力。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对参考方案进行修正后,系统会记录这些调整并进行深度学习,不断优化数据分析模型,让方案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持续提升。
按照规划,“种苗大脑”将用三年时间完成番茄、辣椒、黄瓜、叶菜等主要种苗作物的数据积累与模型训练,初步实现种苗工厂的智能化育苗。届时,系统不仅能为技术人员提供精准方案,更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工决策,让育苗过程从“技术人员主导”转向“人机协同”,大幅降低对资深专家的依赖,为智慧育苗的规模化推广扫清技术障碍。
全流程智能管控:让育苗环节“脱胎换骨”
智慧农业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的先进性,更在于对生产全流程的优化升级。海而思智能数字化种苗中心通过智能愈合室、远程检测系统、数字化管控平台等技术的应用,让种苗培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实现“智能化跃升”,彻底摆脱了传统模式对天气和人工的过度依赖。
智能愈合室是破解传统育苗“卡脖子”环节的典型代表。种苗嫁接后的愈合阶段对环境要求极高,温度偏差1℃、湿度波动5%都可能导致愈合失败,过去全靠技术人员24小时值守调控,遇上极端天气更是“束手无策”。而在海而思的智能愈合室中,精密传感器会在规定时间内采集温、光、湿、气数据,智能控制终端通过算法实时计算并自动调节设备,让环境参数始终稳定在最适区间。
智能远程检测系统则打破了空间壁垒,让技术服务“零距离”。通过部署在各基地的高清摄像头与传感器,技术人员在控制中心就能实时查看全国各基地的种苗生长状况:叶片是否出现病虫害斑点、根系发育是否健壮、土壤墒情是否适宜……一旦发现问题,可立即通过系统推送调控建议,实现“千里之外,一键指导”。更重要的是,中心通过权限开放,让客户能随时登录系统查询自家种苗的生长数据和养护记录,从“模糊信任”变为“数据信任”,这种透明化管理成为海而思赢得市场认可的重要筹码。
数字化水肥监测系统的应用,则让“精准农业”在育苗环节落地。系统根据种苗的生长阶段和实时营养需求,精确计算氮、磷、钾等元素的配比,通过智能设备自动完成灌溉与施肥,既避免了传统“大水大肥”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土壤污染,又让种苗“吃得精准、长得健壮”。这种精细化管理不仅提升了种苗品质,更让每一滴水、每一份肥都发挥最大效用,践行了智慧农业“绿色高效”的发展理念。
此外,依托数字化种苗技术云平台,海而思实现了基地的“统一管控”。无论是寿光基地的番茄苗,还是其他地区的辣椒苗,其养护标准、操作流程、质量检测都通过云端平台实时同步,总部可远程监控各基地的生产进度与种苗质量,确保“千苗一面”的标准化品质。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跨区域管理的难度,更让管理运营成本大幅下降,为智慧育苗的规模化复制提供了可操作的范本。
数字种苗中心:智慧农业的“创新试验田”
为进一步推动智慧育苗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海而思正在寿光建设集“研发、生产、示范、推广”于一体的数字种苗中心。这一中心总投入约2000万元,占地100亩,涵盖智能连栋温室15000平方米、智能日光温室10000平方米、新型智能保温拱棚5000平方米,配套播种生产车间、技术研发中心和数字化控制中心,将成为智慧农业技术创新的“核心载体”。
从功能定位来看,该中心承担着四大使命:一是种苗新技术的研发,聚焦智能装备升级、育苗基质改良、环境调控算法优化等关键领域,持续突破技术瓶颈;二是数字化种苗的应用推广,将成熟的智慧育苗模式总结为“技术包”“方案集”,向行业内中小育苗企业普及,带动全行业转型升级;三是新品种的繁育、筛选与推广,结合“种苗大脑”的数据分析能力,筛选适应不同区域、不同气候的优质种苗品种,加速良种推广应用;四是新型温室的实验与展示,通过测试不同类型智能温室的能耗、产能与适应性,为各地发展设施农业提供“最优解”。
数字种苗中心的建成,将使海而思从“智慧育苗的实践者”升级为“技术标准的制定者”,通过输出技术、方案和标准,推动智慧农业在种苗领域的规范化发展。
规模化与标准化:引领智慧育苗的“未来方向”
智慧农业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与高效化。海而思智能数字化种苗中心通过“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输出”的模式,正在将智慧育苗的“点上突破”转化为“面上推广”,为行业发展树立标杆。
目前,海而思已在全国布局4个育苗基地,总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通过数字化云平台实现了“多地种植、统一管控”。各基地的播种时间、养护参数、质量检测标准完全一致,确保无论在哪个基地培育的种苗,都能保持相同的品质。这种标准化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育苗“一地一策、一苗一样”的混乱局面,为种苗的大规模推广奠定了基础。
按照规划,2026年海而思将把全国育苗基地扩展至10个,育苗面积突破1000亩,年育苗能力达到2亿株,所有基地全部实现数据化云平台管理。届时,从种子入库到成苗出厂,全流程的操作规范、技术标准、质量检测将实现“全国统一”,通过扫描种苗上的二维码,可追溯其培育基地、生长数据、检测报告等全生命周期信息,让“标准化”成为智慧育苗的核心标签。
寿光海而思智能数字化种苗中心的实践,生动诠释了“智慧农业始于种苗”的深刻内涵。从“种苗大脑”的自主学习,到智能愈合室的精准调控,再到数字种苗中心的标准输出,其每一项技术创新都直指传统育苗的痛点,每一步发展规划都紧扣智慧农业的核心需求。
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种苗的智慧化培育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农业生产理念的重塑——它让农业从“靠天吃饭”变为“知数而作”,从“经验传承”变为“数据沉淀”,从“分散经营”变为“协同发展”。海而思的探索证明,只有筑牢种苗这一“农业芯片”的智慧根基,才能让智慧农业在广袤田野上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未来,随着数字种苗中心的全面建成与“种苗大脑”的持续进化,海而思智能数字化种苗中心必将成为智慧农业的重要支点,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数字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