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临朐:以“绣花功夫”绘就民生幸福图景

2025-07-11 14:53:07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晓雨 张萌

  大众网记者 刘晓雨 通讯员 张萌 潍坊报道

  清晨的沂山汶水河畔,广场舞爱好者踏着《沂蒙山小调》的节拍翩翩起舞;街头巷陌,崭新的分类垃圾桶旁,居民正笑着投放垃圾……临朐县城的变化,体现在街头巷尾的细节里,也藏在群众日常的感受中。

  从城区到乡镇,从河道两岸到社区角落,临朐大地上正涌动着民生新气象,一件件“关键小事”,编织成百姓幸福生活的实景图。

  乡村蝶变:从“痛点”到“亮点”的跨越

  走进临朐县九山镇,街巷间的新鲜气息扑面而来——崭新的分类垃圾桶整齐排列,夏日雨后的巷道清爽洁净,施工工地的忙碌身影里透着民生温度。

  “以前那垃圾桶,盖子早没了影,一到夏天臭味能飘半条街,污水淌得满地都是,走路都得绕着走。”九山村王大妈指着街角崭新的环保垃圾桶,脸上漾着笑意,“你看现在这新桶,又结实又干净,分类标识清清楚楚,盖子盖得严严实实,心里头都敞亮多了!”

  “这200余个带着清晰标识的新桶,可不是随便换的——镇里挨街挨巷排查,从桶体完好度到内胆是否缺失,连底座稳不稳都一一过目,才让这些垃圾桶顺利上岗。”九山镇副镇长王海营介绍道。“小桶连着大民生,这些‘卫生哨兵’站好了岗,村容村貌才能真正清爽起来。”

  响水崖东沟村的工地上,阳光把施工人员的身影拉得很长。自来水管网改造进入最后的路面恢复阶段,分段施工的巧思让村民出行丝毫不受影响。

  “还差10%就完工了。”项目负责人指着轰鸣的挖掘机笑道,“大家伙儿加着班赶进度,就盼着村民早日用上放心水。”机械臂起落间,不仅是管道在延伸,更是民心与民生的距离在缩短。

  这样的民生暖流,正沿着临朐大地的脉络不断蔓延。嵩山生态旅游发展服务中心上足人力、机械,对主干道路、房前屋后、背街小巷等重点领域进行全面整治,全力清除卫生死角。寺头镇对各路段涵洞的进出水口、洞内的淤泥和垃圾进行清理疏通,保障排水通畅。

  蒋峪镇的联合整治队伍用三个月时间,让全镇52处破损路面焕发新生,2000余平方米的修补面积,让颠簸土路变成了群众脚下的“舒心路”。“机械+人工”的清扫模式,更让1500余个卫生死角彻底“清零”,900余吨垃圾被清运出城,770个崭新垃圾桶在村口巷尾站好了“岗”。“以前占道经营被劝改还不理解,现在路宽了、客多了,才明白这是为咱好。”沿街商户李大姐看着整洁的店面门前,感慨道。

  “群众在意的小事,就是我们要啃的硬骨头。”蒋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晓霞表示,“下一步还要在‘绣花功夫’上做文章,让每个细节都透着文明的温度,和老百姓一起把日子过成想要的模样。”

  生态赋能:从“臭水沟”到“幸福湾”的蝶变

  沂山深处的汶水河,正流淌着生态治理的动人乐章。

  “那会儿过河得踮脚绕三里地,河道里垃圾堆成小山,夏天蚊子能把人抬走。”王家庄村村民张国娟感慨道,穿村而过的河流曾是全村人的“心头堵”。而今,她每天傍晚都带着孙女来河畔广场,看广场舞队伍踩着《沂蒙山小调》的节拍起舞,“这石板路、木栈道,比城里公园还舒坦!”

  从“臭水沟”到“幸福湾”的蜕变源于沂山风景区构建的“河湖治理网”:32名河湖长分片包干,42名专管员每日巡河,237个基础网格织密监管网,全市首个生态派出所更让“河湖长+生态警长”机制有了“钢牙利齿”。1.2亿元投入换来了32公里护砌河道、15公里疏通沟渠,板峪河等多条河流重现清澈,沿岸栽植的垂柳、紫叶李织就绿色长廊。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体系,让问题能及时发现、整改,不安全行为能及时制止。”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党委委员刘伟介绍,如今的沂山,正朝着“水清、岸绿、景美、河畅”的目标稳步迈进。

  生态的蝶变,正催生链式反应。仙人谷农家乐老板张恒算着明白账:“环境好了,五一、十一游客爆满,年营业额稳超二十万。”在沂山,这样的故事俯拾皆是:3平方公里的东镇湖湿地公园蓝图渐显,上寺院、东镇庙等精品美丽乡村串珠成链,3个省级、7个市级景区化村庄各美其美。

  沂山蓝莓特色产业园、沂荷万头奶牛养殖基地、中华蜜蜂科技园、沂山绿茶种植基地等特色农牧业项目蓬勃发展,实现水生态和沿线农牧旅产业融合发展。这些特色农牧业项目,沿着修复后的河道次第铺开,让“绿水青山”的底色上,晕染出“金山银山”的亮色。

  据悉,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全域幸福河湖顺利通过淮委验收,成为淮河流域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全域镇级幸福河湖。

  城市更新:用“绣花功夫”织密民生网络

  清晨的沂山路上,晨练的老张对眼前的景象感触颇深,“以前下雨泥水横流,现在树穴透水土不淤,夏天走在树下凉飕飕的。”这得益于县城“全要素示范路”建设——沂山路、黄山路两条新建示范路与骈邑路、兴隆路的升级改造,通过“落土扩穴”技术解决了“城市道路皮肤病”,71处树根拱起的路面被修复,1200余个树穴完成改造,让道路既整洁又实用。

  社区里的便利同样显而易见。新华社区的智能充电车棚里,居民正有序停放电动车。该社区联动11家物业企业,实现17个有物业小区保洁全覆盖,还重点攻坚无物业小区,清理楼道院落积存杂物、处置违建。“以前飞线充电提心吊胆,现在车棚里有智能阻车系统,1800多户家庭都受益。”社区居民李师傅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这样的变化在更多地方发生:颐和家园小区,25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居民夜间回家路;弘盛华庭小区,4个新电动车棚配备190余个智能充电插口,解决了充电难题;城区10余处老旧公园的廊架、座椅完成修缮,7处装配式公厕投入使用,方便了市民休闲出行。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临朐县聚焦“环境整治、物业提升、自治深化、惠民服务”四个维度精准发力的结果。

  着眼长远,临朐县还在推进一系列民生工程。海岳城市公园的工地上,绿化工人正为新栽苗木浇水,这个总投资5800万元的“绿美朐城”工程已完成30%工程量,未来将与海岳生态公园、营龙路口袋公园共同构成3公里绿色生活圈。此外,“点亮朐城”工程计划改造民主路、兴隆路等道路路灯2800盏,更换朐山路、站前街等城市道路护栏12公里;“便捷朐城”工程将建设智慧便民停车系统,新改建供水供气管道11.7公里,改造提升人行道停车区域5201平方米,让群众的生活更加舒适便捷。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我们将用一针一线的‘绣花功夫’,织就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图景,让临朐发展更有内核、幸福更有质感、群众更感幸福。”临朐县委副书记刘华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