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昌邑:农食香飘海内外

2025-07-08 11:10:35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郑健

  大众网记者 郑健 潍坊报道

  以品质为基石,昌邑调理禽肉远渡重洋,登上欧盟餐桌;拓宽“菜篮子”销路,昌邑大姜、预制姜片叩开日韩大门;抢滩新市场,“昌邑籍”冰淇淋脆筒“破冰”东南亚……

  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潍坊昌邑市培育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政企携手、精准服务,让“昌邑味道”跨越山海,走上“世界货架”。

  跨境出海:尽显禽肉“新食力”

  走进山东硕昌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智能高效的现代化生产线有序运转。在这里,鸡肉生产的每一个流程和指标都受到严密监控,经过清洗、挑选和切割等一系列操作,鸡腿、鸡胸、鸡翅等高品质成品被自动分割出来,这些产品随后经过调味、炸制,不止出现在全国各大城市的货架上,更是登上欧盟、韩国、日本、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等国家和地区的餐桌上。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硕昌食品有限公司形成了从种禽繁育到饲料加工,从家禽饲养到屠宰加工以及食品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公司拥有5个种鸡场,年产蛋能力达3500万枚,从源头上保障了肉鸡的品质安全。1个孵化场年产能 4500万只,确保鸡苗的健康。18个商品鸡养殖场年出栏2000万只肉鸡,1个肉鸡屠宰厂日屠宰量高达12万羽,年供应优质产品8万吨。此外,两个熟食加工厂占地总面积67000平方米,年产调熟制品2万吨。

  不单单是硕昌,该市潍坊民和食品有限公司同样“食力”雄厚。依托浅炸线、炸烤线、炭烤线、烟熏线四条世界顶尖的食品自动生产线,实现肉类熟制品深加工的高度自动化与标准化,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年可加工肉类熟制品25000吨,目前油炸和蒸烤产品已经成功打入欧盟、东南亚等地区,畅销于9个国家。

  推动产业升级,由“初”向“精”迈进。昌邑市支持屠宰加工企业推行“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运输、冷鲜上市”模式,大力推动畜产品供应由“调畜禽”向“调肉”转变,由热鲜肉向冷鲜肉转变,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同时依托硕昌食品、雅拉食品等行业龙头企业,打造集“种植、养殖、加工、餐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精深加工企业,推进畜牧业与加工业、餐饮服务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昌邑市大力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做大丸和食品、硕昌食品、民和食品等食品加工产业链链条企业89家,其中农业龙头企业51家,占链条企业总数的57%,产品涵盖面食、叶菜、调理蔬菜、畜禽熟食等40多个菜品品系,全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

  品牌赋能:昌邑农品飘香海外

  凌晨3点,位于都昌街道的山东宏大生姜市场有限公司灯火通明,一台台生姜清洗机械满负荷运转,走下清洗线的生姜色泽金黄,不到10个小时就能成交价值400万元的生姜。另一边,一箱箱包装好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昌邑大姜正在装车准备发往日本,该市场每年生姜出口量就达50余吨。此外,经过精深加工,昌邑大姜更以姜片、姜丝、姜粉等多种形式出口到世界各地。

  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在围子街道的潍坊丸和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各条生产线都在满负荷运行,当地农户种植的生姜经过清洗、筛选、腌制、包装等一系列工序,变身为深受韩国、日本、美国等地客商青睐的小咸菜。作为一家现代化大型深加工调理蔬菜加工企业,该公司以生产出口日式、韩式调理蔬菜为主,年加工生姜产品1万吨,产值5000余万元,出口35个国家和地区。

  做强特色农业品牌,让农产品走出去。昌邑市依托独特资源禀赋,按照“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构建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体系,同时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叫响做大特色农业品牌,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立足自然禀赋,整合特色资源。昌邑市北部以柳疃镇为中心,在青阜农业综合体创建粮食绿色高质高效万亩核心生产基地,辐射带动周边镇街建立粮食生产基地40万亩以上;以下营为中心,建设海大现代渔业生态养殖示范园、邦普种业等国家级“五大行动”骨干养殖基地2个。中部在奎聚街道建设万亩山楂基地;在卜庄镇建设万亩梨枣生产基地;以都昌街道、围子街道、石埠经济发展区为中心,建设生姜10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南部发展特色种植,在北孟镇建立3000亩好品电商种植基地,在饮马镇建立千亩山阳大梨生产基地。

  昌邑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2个,“昌邑大姜”入选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山阳大梨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山阳大梨栽培系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昌邑白鹭鸭”“昌邑鲜牛奶”“山阳大梨”“昌邑大姜”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128个。

  赛道拓展:小脆筒撬动大市场

  走进都昌街道的山东悠乐达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生产线上金黄色的冰激凌脆筒整齐排列,一旁的工人正忙着进行封箱打包。作为一家专注于冰淇淋脆筒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食品研发和制造型企业,凭借一个小小的脆筒,就创造了过亿产值,成为昌邑食品加工行业的一匹“黑马”,也成为了一众国内一线茶饮品牌的首选战略合作供应商。

  “消费者的需求不断提高,不断变化,咱们的供给也要不断提升,近几年我们在科技研发上累计投入超千万元。”山东悠乐达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建昌告诉记者。

  冰淇淋脆筒,吃起来要酥脆,但不能一碰就碎。这个小众产业技术含量可不低,涉及前期浆料选取、加工工艺、制造装备等协同研发。为此,企业在当地政府牵线搭桥下,从高校引来专家顾问,帮助企业破解行业共性难题。从冰激凌脆筒的稳定性、颜色、口味、酥脆度、香气这五个方面进行调整,不断提升产品水平。目前,企业全国客户达800多家,年产值达到1.3亿元。

  “我们已经进军东南亚市场,2025年年初印尼工厂已经投产运营,同时进一步做好产品质量的内部管控提升,以产品质量赢得市场话语权,提高市场竞争力。”总经理徐建昌说。

  让人才助力企业“走出去”。昌邑市突出需求导向,校企人才招引更加精准,按照“企业需求在哪里,人才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的工作思路,以实施“智联百校”行动为抓手,开展“人才服务月”活动,举办技能大赛、人才走访等活动12场次。组织全面摸清人才家底、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累计梳理企业人才、技术需求169条。发挥在外高层次人才资源优势,根据需求、主动出击,县镇两级党政负责同志带队赴西北工业大学、四川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22所高校招才引智,集聚47名高层次人才、组建10支产业链人才团队,落地5万吨/年锂电材料资源化利用、玻色因高效酶催化合成利用等32个人才合作项目,推动同大海岛与四川大学、富祥(昌邑)与青岛科技大学等在谈人才项目17个。

  “我们将持续拓展海外市场,对全市30强外贸企业做好点对点调研指导,积极组织企业参加鲁台会、中日韩产业发展论坛等高能级平台活动,助力企业拓市场、抓订单、扩份额。1-5月份,昌邑市进出口总额位居潍坊8县市前列。”昌邑市商务局副局长陈铭对产品未来的出海前景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