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王菲菲 通讯员 娄艳凤 潍坊报道
习作能力,既是语文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评判学业质量的重要基准。面对当前习作教学评价形式固化单一,评价过程指导不足,学生习作兴趣缺乏的教学难题,潍坊市坊子区博文现代学校把进阶式评价作为有力抓手,创新开展“三阶五环”习作评价改革,积极探索习作评价新路径,健全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习作能力不断提升。
搭建三阶习作学习评价支架
习作课堂结构的优化升级需配备相应的评价工具予以匹配。该校根据习作学习的不同阶段,提供课前预学单、课中固学单和课后拓学单三种评价支架,实现从初识方法、巩固方法到运用方法的习作评价方式的进阶。在原有习作任务单只注重习作内容的基础上,将习作训练点细化为可供学生操作的,逐步提升习作水平的评价清单,促进学生习作能力逐步提升。一是匹配学生初步学会的工具——课前预学单。包括写作情况分析和写作任务规划,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习作内容、把握习作要求,激发习作兴趣。二是匹配巩固习作方法的工具——课中固学单。聚焦学习任务,读中学写,梳理写作方法,落实本节课学习目标。三是匹配迁移运用的工具——课后拓学单。链接生活,进行专题拓展训练,呈现评价标准,学生运用方法解决真实问题。
构建五环习作教学评价模型
该校在习作课堂实施过程中,提出了“五课型单元习作进阶教学法”,为推进教学评一致性,同步构建了五环进阶习作教学评价模型,从“教”的层面搭建“学”的台阶,评价监督教和学的有序开展,让学生在习作课堂中有兴趣、想交流、敢表达。按照学生“列主题——搭框架——润语言——巧修改——连生活”的五步写作思维过程,创新设计习作评价手册,对应单元整体导入课、范例精读课、读议梳理课、习作评展课和习作实践课五类进阶教学课型,在每节课教学时落实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例如在教授游记单元习作时,五个教学环节的评价是这样实现的,整体导入课,主要评价学生的习作素材积累,按照积累的数量和交流展示情况进行星级评价。范例精读课,主要评价学生的课堂小练笔,对习作方法迁移运用情况进行评价。读议梳理课,借助单元习作评价量表,对学生的习作初稿进行评价,主要聚焦于初稿的框架结构、语言修辞、写作方法等方面。习作评展课,开展个人、小组和班级不同层级的评价修改,完成习作誊写。习作实践课,开展“我是小导游”评选,依据游记写法写出导游词,完成单元评价任务,落实语文要素。
“五种习作课型评价贯穿始终,落实了过程性嵌入式评价,实现学生习作能力积少成多、由量到质、由课内到课外的进阶,提升了学生的习作水平,达到了进阶的效果。”学校一位语文老师高兴地说。
创设三级习作自主展示平台
建立起学生自主进阶评价路径,即“小组评改—班级周刊”“班级评改—校级月刊”“学校评改—校外发表”。四人一组开展小组编辑部评价,每人分别承担不同的评价任务,在小组编辑评价表上为每个组员写评语,学生个人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反思,明确自己的优缺点和努力方向。教师最后写出全班学生本次习作的等级和激励性评语,评选出班级优秀习作,推荐到年级编辑部。年级编辑部批改后写出评价表,作者根据评价表修改习作,第二次完成誊抄。年级推荐优秀习作到学校编辑部进行第三次评价,作者再次进行修改,根据修改情况择优推荐到校外发表。学生在“评”和“改”两条思维线索的支撑下不断反思改进,实现了结果性评价。近年来,学生在语文报杯、山青之星等国家、省级征文比赛中获奖100余次,20余篇习作在《当代小学生》《天天读写》等全国知名少儿读物发表,让学校成为了小作家的孵化地。
“这种习作评价方式改变了过去教师的一言堂和独角戏,真正让学生站在了课堂的中央,把习作评价的机会还给了学生,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项目负责人说。